近期,中美的太空探索交流上,出現相當罕見的一幕。
據國家航天局網站3月31日消息,2021年1月至3月,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交換火星探測器軌道星歷數據舉行多次會談及交流,以確保火星探測器的飛行安全。
要知道,在美國方面于2011年出臺“沃爾夫條款”(Wolf Amendment)后,中美之間的太空交流探索近乎被完全限制,美方也屢屢阻攔中國科學家正常參與太空科研項目。
那么,為什么在中國發射天問一號后,NASA不顧沃爾夫條款,主動要求交流數據呢?根據美方的說法,這是要跟蹤火星探測器軌道數據,確保飛行安全。
但美國太空探索領域專業網站SpaceNews就在報道中提到,其實美國太空領域的一些學者和專業人士,一直在呼吁與中國合作。此外,中美本次太空探索交流,可能并不僅限于確保飛行安全,并擴展到任務其他階段的數據。
如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所說,NASA的不請自來,正是因為對中國技術的不了解而引發對中國“天問一號”的“過度關注”,而這正是科技強國的生動實例。
天問一號 官方圖
“美方沒脾氣地將火星探測器的軌道數據傳給我們”
根據現有公開信息的梳理,美國于2月底至3月初,就向中方主動提出要求提供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相關數據。
據《人民政協報》3月10日報道,在3月5日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科技界小組會場上,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透露:“最近,美國航空航天局幾次致電中方,要求中方向美方提供‘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軌道數據。我們的態度很明確,美方先提供相關數據,中方再提供,結果美方沒脾
氣地將火星探測器的軌道數據傳給了我們。”
但美方于3月23日才第一次公開這一消息。據SpaceNews報道,3月23日,NASA代理局長史蒂夫·尤爾奇克(Steve Jurczyk)在美國聯邦航空局(FAA)商業太空運輸咨詢委員會的一次問答環節中,透露了與中國的交流。
當時,委員會的一名成員問他,NASA對中國的太空活動有什么看法。尤爾齊克對此回答稱,由于美國聯邦法律限制NASA與中國機構的互動,因此NASA對中國太空計劃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僅限于公開的信息。
“最近,我們與他們交換了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軌道,以及星歷表數據,所以我們可以做火星周圍的軌道飛行器分析。”
SpaceNews評論稱,這樣的交流“非常罕見但也并非沒有前例”。
直到3月29日,NASA向SpaceNews發布了一份簡短的正式聲明,確認美國在火星探測器的問題上,正與中國展開交流。
這份聲明稱:“為了確保我們各自任務的安全,美國宇航局正與阿聯酋、歐洲航天局、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和中國國家航天局進行協調,交換我們各自火星任務的信息,以確保各自航天器的安全。這種有限的信息交流,有助于確保衛星操作者之間有效溝通和航天器在軌道上的安全。”
針對這份聲明,SpaceNews注意到一個細節:目前,圍繞火星運行的航天器數量并不多,兩顆航天器之間發生碰撞的幾率很小。
當然,NASA的確在運營一個叫做“多任務自動化深空連接評估過程”(MADCAP)的項目,對繞火星飛行的航天器的軌道進行評估,以確保相互之間的安全。并且,由于火星飛行器的軌道類似,因此增加了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而在中國以前,“多任務自動化深空連接評估過程”項目已經整合了NASA,歐航局,以及阿聯酋“希望號”等數據。由于中美之間在太空探索領域缺乏交流,NASA沒有獲取天問一號的數據,這也讓項目成員“感到沮喪”。
“沃爾夫條款”限制交流,但科學家一直在改變現狀
橫亙在中美太空探索交流之間的,正是2011年4月美國國會批準的“沃爾夫條款”。
當年,國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商業、司法、科學及相關機構小組委員會主席沃爾夫(Frank Wolf),就在當年的美國財務開支法案中就添加了一條禁令,禁止中美兩國之間任何與NASA有關或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協調的聯合科研活動,以及以反間諜為由禁止NASA所有設施接待“中國官方訪問者”。
自那以后,每年美國國會的年度撥款法案中,都有這一條款,也包括去年12月頒布的2021財年支出法案。而這,也成為了中美太空探索正常學術交流的最大障礙。
例如,2013年,NASA拒絕了6名中國科學家(包括在美工作的中國科學家)參加一個天文學術會議,據悉這個學術會議主題涉及NASA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項目,由美國與國際研究團隊報告尋找太陽系外行星的研究結果。
2017年3月21日,美國駐華大使館拒絕向負責中國月球和火星開發計劃的專家于國斌發放簽證。
當然,根據SpaceNews的解釋,“沃爾夫條款”并沒有明確禁止NASA和中國機構之間的交流。當前版本的法案要求包括NASA在內的美國空間探索機構,在交流之前證明,沒有“技術轉讓或國家安全方面的風險”。同時,還需要這些機構提前至少30天將交流通知國會。
從這可以看出,雖然沒有明確禁止,但這一條款極大限制了合作。尤爾齊克表示,NASA此前曾獲準與中國機構討論過空中交通管理和地球科學數據等議題。
針對本次火星探測器的數據交流,SpaceNews推測,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會擴展到任務其他階段的操作數據。例如,NASA的科學家們希望獲取著陸器進入火星大氣層和著陸時,產生的聲波和地震信號,但此舉需要更多有關探測器和著陸時間的信息。
NASA的科學家曾在2月份時稱,“沃爾夫條款”讓獲取這些信息的過程,變得“很困難”。
實際上,太空探索領域的一些學者和專業人士,多年來一只在努力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中國加強合作,但這并沒有導致沃爾夫條款發生重大變化。
對此,尤爾齊克說:“這(修改條款)將取決于政府和國會,以決定我們是否以及如何在民用航天活動方面與中國接觸,作為與中國合作的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
實際上,去年7月天問一號發射任務成功后,時任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NASA)局長吉姆·布里登斯廷(Jim Bridenstine)迅速發表推文祝賀:“隨著今天的成功發射,中國也將加入國際火星科學探索俱樂部。美國、歐洲、俄羅斯、印度以及阿聯酋都將歡迎你們來到火星,開啟一個令人激動的科學探索之年。
祝天問一號旅途一帆風順!”
時任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副局長托馬斯·澤布臣(Thomas Zurbuchen)也發推:“祝賀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全球科學界都期盼這次任務能為人類探索這顆紅色星球帶來新的數據和貢獻!”
而在吳偉仁看來,NASA的不請自來,正是因為對中國技術的不了解而引發對中國“天問一號”的“過度關注”,而這正是科技強國的生動實例。“中國的航天技術可以嗎?會不會與自己的探測器發生碰撞?”
有意思的是,雖然美國科學家一直在呼吁加強與中國的深空探索交流,但美國內部有一批人,卻秉持意識形態,渲染中國太空探索的“威脅”。
例如,本月13日,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刊登了“中俄提議建設的月球科研站,是西方的噩兆(ominous sign)”這么一篇觀點文章,措辭中卻充滿傲慢,別扭至極。
但對于這些“競爭”、“對抗”、“主導權”的說法,中方已多次表示,中國一貫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積極開展有關國際交流合作,分享航天發展的成果。中方愿同各國繼續攜手努力,為人類和平探索利用外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此前,針對中美之間月壤分享問題,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也已明確表示,能不能與美方合作,取決于美國政府的態度。
編輯:jq
-
飛行器
+關注
關注
13文章
726瀏覽量
45605 -
火星探測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37瀏覽量
11569
原文標題:罕見!為什么NASA主動來求中美火星探測器合作?
文章出處:【微信號:guanchacaijing,微信公眾號:科工力量】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