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身隨造物,一葉舞澎湃”。在小米新品發布會上,松果澎湃芯片在沉寂 5 年之后再度發力,推出新品澎湃 C1,首發搭載在小米最新的折疊屏旗艦 Mix Fold。此次發布會之前小米對于芯片方面的進展一直守口如瓶,透露的信息只有一句 “我們做了個小芯片”。
正因為懸念十足,不少業界同仁和數碼博主都在討論小米將會拿出一款什么樣的芯片,而隨著本次發布會上 ISP + 芯片 -- 彭湃 C1 的問世,小米也向業界交出了一份超出預期的答卷。
智能手機成像水準,由 ISP 這一關鍵芯片決定,它相當于手機的視網膜,鏡頭收集光線信息轉化成為電信號后,經過 AP 簡單處理后就會傳輸至 ISP 上,最終輸出解碼會在 ISP 上完成,澎湃 C1 使用小米自研的算法,能做到更精細、更先進的 3A 處理。
在 2017 年小米發布的首款芯片澎湃 S1 也是一款超出人們預期的產品,S1 采用 4×A53 大核 + 4×A53 小核設計,最高主頻 2.2GHz,內置的 GPU 為 MaliT860 MP4,提供 32 位語音 DSP,支持 VoLTE,搭載于小米的中端機型 5C 上,澎湃 S1 的性能基本與高通 625 持平,而且調教成熟度非常高,一點也不像是初代的產品,當年筆者還為父親買了一部小米 5C,這部手機一直服役到 2020 年初,電話、拍照及社交的需求完全可以滿足,日常使用幾乎沒有短板。
小米再次踏上 “芯” 征程的時機可謂是恰逢其時,小米去年推出了物聯網操作系統 Vela,又官宣成立汽車業務子公司。
而把握這些新興機會的關鍵點就在于芯片。在疫情的影響下,信息產業以其線上化、數字化的特點被各界所廣泛重視,甚至不少經濟學者都提出用算力取代 GDP,作為評價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關鍵指標。而芯片作為 IT 行業皇冠上的明珠更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正因如此各大巨頭圍繞芯片領域的并購布局層出不窮,比如英偉達就不甘只做 GPU 方面的老大,宣布 400 億美元的收購 ARM 的要約,以彌補自身在 CPU 上的短板;英特爾剝離 NAND 存儲業務,并從 Vmware 請回了之前的 CTO 帕特?基辛格重新執掌公司,以將業務重心再次聚焦于芯片;而 AMD 也收購了 Xilinx,進入 FPGA 異構計算領域。
小米作為終端廠商入局芯片領域,當前的首要目標應該并不是要與傳統芯片廠商同聲競技,一較短長,松果澎湃半導體的關鍵任務是要保證小米可以將自身產品的迭代節奏,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手機廠商必須造 “芯” 的邏輯
蘋果一直在手機和平板等移動端產品線上使用自研芯片,并且在今年年初還推出了搭載自研芯片蘋果 M1 的桌面 MAC 產品,不過蘋果并不是第一個使用 “M1” 為自家芯片命名的終端廠商,早在 2019 年 11 月,一款名為 OPPO M1 的手機 SOC,就已經在歐盟知識產權局申請了注冊商標。去年年初 OPPO 副總裁、研究院院長劉暢透露 OPPO 已經具備了芯片級別的研發能力。 不過芯片雖然重要無比,可在前期依然是個吞金巨獸。據了解,光是為了澎湃 C1 小米準備的研發經費就接近百億美元,而過去 10 年,華為投在海思半導體上的研發費用更是接近 5000 億人民幣。相信不少同仁都會有疑問,既然芯片這么燒錢,那為何蘋果、華為、小米這些手機廠商還要如此執著于造芯呢?答案是沒有芯片終端廠商就沒有辦法掌握自身的產品規劃。
比如之前國內許多數字旗艦系列的處理器非常依賴高通,新品的發布時間實際取決于高通芯片的發布及供貨次序,有時候為了可以首發某代處理器,即便備貨不充裕也得開發布會搶首發,一些企業為此沒少被消費者批評。
手機廠商對于芯片的渴求程度,小米是最有發言權的,2015 年,因為高通的 “火龍 810” 功耗翻車,使小米 Note 難以撐起旗艦機的重任。小米為了等待更新一代處理器驍龍 820,足足在小米 4 發布后煎熬了一年半,才推出了小米 5,教訓非常深刻。當然現在手機 SOC 的重要性正在下降,而拍照功能的重要性提升,因此澎湃 C1 這款 ISP + 圖像芯片對于小米來說可能更具戰略價值。
可以說無論是 “澎湃” 還是 OPPO 的“馬里亞納”,這些都是小米和 OPPO 由大企業走向偉大企業的必然選擇,沒有一顆強健的 “芯” 為基礎,再多的銷售量可能也只是空中樓閣,隨時化為泡影。
澎湃未來暢想 - 手機、汽車、物聯網一個也不會少
或許,澎湃未來除了會繼續深耕手機 SOC 方面以外,還會在汽車電子以及物聯網 MCU 方面發力。我們看到昨天小米官宣正式進軍造車領域,小米汽車預計和小米手機一樣都會采用代工方式生產,小米只負責方案的設計。
從技術角度上看汽車其實比手機更加依賴芯片的加持,與手機不同,汽車要求芯片能夠在極端惡劣的情況下還能保持正常運行;而且像制動系統、安全氣囊等關鍵模塊還要求芯片及操作系統有極快的實時響應速度,更不用說小米雄心勃勃的 MiPilot 自動駕駛方案肯定需要 AI 芯片的輔佐,雖然澎湃方案應該不會在初代小米汽車上應用,但是為汽車造芯的計劃肯定在松果半導體的任務清單當中。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小米還推出了基于微內核 NuttX 的物聯網操作系統 Xiaomi Vela,未來小米的手表、路由器、智能音箱、家電產品都將搭載 Vela 系統,可以說 Vela 就是小米為物聯網時代量身打造的 “米柚”。
如果 Vela 想要在未來打通物聯網嵌入式設備的碎片化應用,也大概率會發布一個基于自研芯片的推薦版本。一般來說用于 IoT 方面的 MCU 對于性能要求不高,因此也就不需要澎湃上最先進的制程,由 S1 積累的研發經驗應該可以覆蓋了,而且小米對于工業制造及工業物聯網領域的痛點和需求非常了解,相信這也能幫助松果再次推出一款超出業界預期的物聯網芯片。
以芯片為首高新科技是國內 IT 企業乃至是中國 IT 行業所必須要邁過去的坎,也是中國智造企業打造極致產品的必經之路。在此背景下,國內的各廠商或需進行整合,在澎湃推出 IoT 的 MCU 后,中國自主物聯網開發平臺 RT-Thread Studio 能夠盡快推出適配澎湃系列芯片的版本,軟硬結合助力中國芯。
原文標題:小米再次踏上 “芯” 征程,推出澎湃C1芯片,同時官宣成立汽車業務子公司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DeepTech深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54瀏覽量
426196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84瀏覽量
144655
原文標題:小米再次踏上 “芯” 征程,推出澎湃C1芯片,同時官宣成立汽車業務子公司
文章出處:【微信號:deeptechchina,微信公眾號:deeptechchina】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