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大廠都喜歡推出概念產品,唯有蘋果笑而不語
Apple沒有概念產品的原因。
2021開年,廠商們便為我們帶來了諸多黑科技,例如小米四曲面瀑布屏概念手機、摩托羅拉隔空充電技術等,讓消費者再次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之所在。不過,這些都還只是概念產品,暫時無法正式商用。廠商們這么做的目的,說白了就是想“秀肌肉”。
講到概念產品,唯獨有一家廠商“不走尋常路”,那就是Apple。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Apple幾乎不會推出概念產品,這是為何?
Apple,科技圈的“一股清流”
首先,公司風格不同。Apple喜歡發布成熟的產品,也喜歡精簡產品線。舉個例子,小米在國內有九大一級研究所,國外則有八大一級研究所,通過這種方式,招攬世界各地的專業人士,從而獲得新技術的研究成果。
而Apple曾經是有研究院的,只是被喬布斯砍掉了。喬布斯曾經說過一句話How it Work(產品是如何運作的),也就是說研究院的最大短板在于缺乏設計,如果一群聰明人只知道提供研究成果,卻不懂得利用設計將其轉化成產品送到用戶手中,這樣的對接模式明顯效率要低很多。
盡管喬布斯取消了研究院,但是沒有取消研究本身。Apple的優勢在于探索新技術的同時,知道如何在短時間內將其轉化成產品。隨著時間的推移,Apple也愿意做更多喬布斯在世前時沒有的嘗試,比如通過收購Beats來積累音頻領域的技術和經驗,為后來的AirPods產品線奠定了基礎。
其次是Apple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它們不會發布很多的概念產品。Apple的盈利路線有兩條:1.靠賣硬件來獲取一次性的高額利潤;2.靠賣軟件服務(iCloud空間、Apple Music等)來獲得持續的利潤。
Apple的毛利率很高,幾乎全部來自硬件。最關鍵的是,只來自幾款硬件產品。此前庫克表示,Apple的所有產品在一張桌子上就能放下。在這種商業模式下,對于Apple而言,每一款產品都是至關重要的,概念性產品稍有不慎可能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假設Apple推出了一款概念智能手機,那么他們是打算賣還是不賣?如果只是用來顯擺自家研發技術多么厲害,除了讓消費者感嘆一下外,沒有任何用處,而且還會泄露產品路線和設計思路。反之,無論產品怎么樣,按照Apple的影響力都會瞬間被秒空,正因為是概念產品,在技術和設計都不太成熟的情況下售賣,很有可能會造成很大麻煩。
因此,Apple通常會在發布會之前,對已完成的產品保密。炒作概念本身就是一個沒有意義的事情,Apple發布一款短期內無法使用的概念產品,反倒會給自身品牌形象抹黑。而且網上有很多爆料信息告訴你Apple正在做什么產品,例如與現代合作研發新能源汽車;蘋果申請了多項AR/VR眼鏡專利,正在秘密研發一款智能眼鏡等。
雖然這些爆料消息不一定準確,但是相當于間接幫蘋果做了概念產品預熱,讓消費者期待Apple的回應。
最后,Apple的品牌效應和硬實力,完全沒有必要發布概念產品。以初代iPhone、iPad和Mac為例,在它們正式推出之前,市面上并沒有類似的產品,所以我們也可以把他們看作是概念產品,只不過Apple在推出概念產品之前,就已經實現了正式商用。
典型的案例有初代MacBook Air,輕薄的機身可以將其裝入牛皮紙袋,楔形的設計被超極本效仿;初代iPad誕生,Apple打造了一款電腦與手機之間的產品,隨著技術的更迭,現在的iPad已經基本可以充當生產力工具;初代iPhone的問世,顛覆了人們對于手機的認知,觸控操作解鎖了新的人機交互。由此可見,Apple總能把看似概念性的產品帶動現實中,讓消費者能夠在短時間內體驗到。
Apple將用戶體驗放在了第一位
都說Apple講究產品的使用體驗,發布一款用戶體驗不到的概念產品,也會與公司的理念背道而馳。即便Apple真推出了概念產品,實現了部分商用,由于只是“半成品”,可能會讓用戶體驗大打折扣,甚至是影響到品牌的口碑。
看過Apple的發布會朋友應該都知道,他們的產品會弱化硬件參數的介紹,有些時候甚至會播放一段視頻來演示自家產品的優勢。
正因如此,用戶想要了解iPhone的具體參數,還要去看媒體的拆機視頻或圖文,例如今年iPhone 12系列用的是什么基帶,配備了多大容量的電池和運存。Apple之所以不過多透露產品參數和跑分,是因為他們覺得用戶體驗才是衡量產品的標準,而非硬件的堆砌。
所以,Apple不推出概念產品也是同樣的道理,發布一款用戶體驗不到的產品,打了自己臉的同時,相當于做了無用功。
另外,Android廠商推出的概念產品,基本上都是用來向外界展示某項新技術或設計,例如魅族Zero,采用全身無孔設計,取消了實體按鍵,并搭載屏幕發聲技術。此前,黃章表示,這款產品最大的缺陷在于做不出有孔的立體聲雙揚聲器效果。
不只是魅族,小米也推出過不少概念手機,比如小米MIX alpha,采用環繞屏設計,外觀設計看起來很有未來感,但是這種設計意味著該機沒有辦法配備保護殼,而且機身全是屏幕,很容易刮劃、抗摔性較弱,一旦屏幕碎了,維修成本幾乎可以買部新機了。
從市面上的概念手機可以看出,這些產品都是為了秀出某一技術而誕生的載體,不會考慮綜合體驗,而且大部分產品均無法實現量產。即便能夠實現量產,也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廠商去解決。
總結
好的產品不是吹噓,也不是一味地堆硬件,更不是概念產品。或許Apple產品某些地方做得也不是太好,例如AirPods Pro的設計缺陷,用上一段時間后,左右耳會產生雜音,但是Apple免費提供更換;Face ID在用戶佩戴口罩狀態下幾乎不可用,利用iOS生態,Apple向用戶推送了Apple Watch解鎖iPhone功能。
與其去炒作概念產品,倒不如多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想想,怎樣可以把產品做得更好。雖然廠商推出概念產品是為了展示自身研發能力,但是對于用戶來說,無法在短期內體驗到的產品都是“紙上談兵”。
另外,發布會上過多的介紹產品參數,玩一些文字游戲,也是消費者最反感的,希望廠商們能夠加以改進,為用戶帶來更多更好的產品。
責任編輯:haq
-
iPhone
+關注
關注
28文章
13479瀏覽量
202218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465瀏覽量
19955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