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終于下定決心了。
2021年2月19日,從多個信息源獲悉,小米已確定造車,并視其為戰略級決策,不過具體形式和路徑還未確定,或許仍有變數。一位知情人士稱,小米造車或將由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親自帶隊,小米股票也因此大幅上漲,曾一度暴漲至11.81%。小米公關迅速發表通告:“等等再看,暫時沒有”。這一回應并沒有否認相關疑問,反而讓人浮想聯翩。
更有意思的是小米CEO雷軍在2015年表示,造車是值得一搏的風口和時代機遇,小米在三五年內不會造車,因為我們的精力不夠。而2021年恰好就是五年之期,或許,年輕人的第一輛小米汽車真的要誕生了。
小米?造車?
小米作為國內一家出色的互聯網公司,一直被業界認為是最有可能造車的互聯網新勢力,小米要造車的謠言也已經傳播了好幾年。然而每一次都會有很多用戶選擇相信,因為他們希望小米能夠將“價格屠夫”的精神帶到新能源汽車市場當中。
2020年12月末,網 傳小米將聯合比亞迪推新車。不過,該消息很快就被小米公關辟謠:小米沒有造車計劃,而比亞迪也表示這條信息是謠言。然而已經有部分人士發現了小米窺探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證據”,早在 2013 年,雷軍就曾兩度拜會馬斯克,對新能源汽車表現出了不小的興趣、2015年蔚來獲得的第一批投資中,其中一筆投資來自雷軍、2019年11月,小鵬汽車C輪融資名單上,小米集團同樣榜上有名。
同年,雷軍表示“小米集團已經與多家汽車企業開展了深度合作,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能夠通過投資的方式加深雙方在新能源汽車與loT領域的進一步合作”。這句話并非空穴來風,在2020年我們就能看到小米頻頻與多家車企“同屏”:小米10至尊紀念版攜手梅賽德斯奔馳開啟影像探索旅程、與AMG F1車隊聯名推出米家電動滑板車Pro 2、小米手機則可以成為小鵬和比亞迪的車鑰匙、小米手表同樣支持蔚來相關車型的智能控制等等。
另外根據國家專利局披露的信息,小米科技申報的 2000 多項專利中,與汽車相關的大約有 10 項,主要包括車輛定速巡航、能源補充、車輛操控、導航、輔助駕駛、行車安全、停車信息預測等。一切的一切,都將小米造車的趨勢推向了高處。
此前,國家已經提出到 2025 年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汽車總銷量的 20%,并且力爭于 2030 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 年前完成「碳中和」的目標。這也釋放了一個強勁的信號:在政策的不斷助力下,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未來幾年,乃至于未來十幾年的風口。作為說出“站在風口上,連豬都能飛起來”的雷軍,自然不希望錯過這個超級風口。
綜合來看,新能源汽車無疑是未來發展的主要風口之一,同時也契合小米“萬物互聯”的理念。一旦小米官宣將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這些前期布局都會成為小米最實用的“墊腳石”。
小米造車?難!
小米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才將自己的品牌效應做大做強,旗下的多款產品都能做到同價位閉眼買,但這僅限于手機和一些小產品。汽車的復雜程度要比手機、電視等傳統電子產品高出不少,雖然說如今的新能源汽車被稱為是“移動的智能電子設備”,但并不代表能做好智能設備就能做好新能源汽車。如果真這么簡單的話,小米也不會花費那么多時間去做規劃學習了。
更重要的是造車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也需要領導者全身心投入其中。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雷軍是不可能放得下小米的手機業務而跑去管汽車的,當然小米手機目前也離不開雷軍的號召力。所以小米如果真要造車,極有可能是與一些傳統車企合作來試水,如果僅靠小米自己的力量,很容易在這條原本就不平坦的道路上栽個跟頭。
另外,小米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全球采購組裝的方式降低生產成本,再以高性價比取勝。小米靠著這種模式才有了如今龐大的生態鏈和出色的產品,對于那些預算有限但又想獲得較好體驗的用戶來說,小米確實是首選。
但對于汽車市場來說,小米的這一套方法可能會失效,造車遠沒有想象中那樣簡單,不是說把零件都買好就能做出一輛不錯的汽車出來。汽車最本質的東西依舊是行駛品質,在安全、調校和測試等方面傳統車企還是占一定優勢。畢竟車企們幾十年的積淀不是吹出來的,是每一位工程師們夜以繼日地總結出來的。因此相較于手機行業的供應鏈整合方式,汽車行業具有更高的技術壁壘。
實際上已經有不少跨界造車的企業翻了大跟頭,最典型的例子無疑是戴森,戴森曾組建了一支將近 600 人的研發團隊,汽車也成功造出來了。可惜因為制造成本過高,公司無法從賣車中實現盈利,戴森在研發三年后宣布終止造車計劃。作為對比,特斯拉為何能夠在短時間內成為新能源汽車的領頭羊,除了它沉淀多年的AI駕駛技術外,花費500億砸出來的超級工廠都是許多互聯網企業所不具備的條件。
各種企業跨界進入汽車行業或成功或失敗的案例,對于小米來說,這無疑是很好的借鑒。
想要打造出一輛屬于年輕人的、物美價廉的、體驗良好的新能源汽車,小米所面臨的挑戰無疑是巨大的。小米要想通過性價比的方式來贏得市場的青睞,像上汽五菱、吉利遠景、比亞迪F3這些物美價廉的車型都會成為小米入局的強力競爭對手。
話又說回來,小米是否要在這個節骨眼上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還需要再三斟酌。
“門外漢”造車會是趨勢
除了小米,最近有關“門外漢”入局汽車行業的新聞也層出不窮,先是蘋果與韓國現代汽車達成合作關系,并計劃在2024年前后推出蘋果汽車;后是百度與吉利控股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將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入汽車市場。隨著入局者增加,這條原本就不寬敞的賽道只會愈發擁擠,意味著留給后者的時間也愈來愈少了。
對于供應鏈而言,一場顛覆性的變革也即將發生。未來新能源汽車身上的每一個配件,都將會被電子化、智能化、數字化。在接下來的幾年之內,大量的消費電子供應商將會涌入汽車領域,沖進來的不僅僅是富士康、京東方、英偉達等傳統供應商,未來還將會有更多在消費電子領域有所成就的企業沖進汽車供應鏈,企圖共享一杯羹。
已經在手機行業成功突圍的“黑馬”小米,真正想要打造一款完全自制的汽車并且進軍汽車行業的時候必然是具有了十足準備。到時候汽車行業會有怎樣的顛覆,小米又能否再次后來居上,成為汽車界的價格屠夫?一切都需要交給時間。
責任編輯:tzh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581瀏覽量
99761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70瀏覽量
103517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67瀏覽量
14444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