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小米集團(HK.01810)漲幅一度達11.46%,截至收盤,小米集團股價有所回落,漲幅6.42%,市值約漲500億港元至7723億港元。股價突然拉升源于當天一則媒體爆料:小米確定造車,并為戰略級決策,或將由雷軍親自帶隊。不過,對于該造車傳聞,小米集團第一時間回應“晚點等公告”,更多信息暫不予回應。
中信證券認為,對小米來說,隨著智能手機業務逐漸觸及天花板,估值跟著受限,必然要尋找在智能領域全新的增長點。從目前的市場情形來看,新能源智能汽車無疑是未來發展的主要風口之一,同時也契合小米“萬物互聯”的理念。那么,小米此時造車是否還有機會?
造車風口已過?
時間是最大變數
科技巨頭參與造車已不是什么新聞,這次有消息傳出小米要造車似乎也在意料之中。一個消息不足以讓人振聾發聵,讓外界和同行更感興趣的是小米造車的具體形式和路徑,說白了就是怎么順利快速地實現量產。
去年底,有傳言稱小米即將發布和比亞迪出品的“年輕人的第一輛汽車”——青悅S1。當時小米回應稱沒有造車計劃,希望不信謠不傳謠。前小米公關部總經理徐潔云更是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但凡說小米要造車的,都是假新聞”。
的確,小米的這一態度和華為被傳言造車時的表態一樣,都是堅決否認。究其原因,無外乎不能草率地承認,畢竟造車不是造一款手機那么簡單。雖然汽車行業的巨大蛋糕看著誘人,可是真正要參與到整車制造的環節中也并非易事。“對于互聯網巨頭來說,從零開始搭建一套班底來造車,投入的資金都還不是核心關鍵,真正的關鍵是時間。”有業內人士指出。按照一般車企的規劃,造車最快也要36至40個月,之后才能進入營銷環節,而前置的技術規劃、工廠建設等等至少也要1至2年時間。換句話說,造車的時間成本至少是五年起步,而五年周期對于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來說,企業/產品迭代都進行了數輪,甚至企業戰略都會發生大幅轉向,這里的變數太大,而特斯拉國產的速度不是誰都能復制的。
一位接近小米的人士更是直接表示,小米造車完全沒有理由。他講到了如下幾個關鍵點:首先,小米在手機市場還有大把機會,小米應該優先抓自己的核心市場;其次,小米與百度不同,在自動駕駛、車聯網領域并沒有什么積累,在最關鍵的汽車智能化上,沒有核心競爭力;再次,汽車沒有完整的代工體系,自建工廠造車跟造手機難度完全不是一個量級,小米在手機制造領域的經驗難以復用;最后,現在開始造車,最快也得到2025年上市,屆時大眾、豐田等傳統車企的電動車大軍已經撲面而來,新品牌很難與傳統車企抗衡。而小鵬、蔚來、理想等新造車玩家則靠抓住了時間機遇,在傳統車企沒有王牌電動車的時候,率先搶占了一定的市場。
資本介入是正途
親自上場或草率了
不管小米是否要站上造車一線,小米早已在汽車領域開始布局是不爭的事實。2014年,小米投資了地圖廠商凱立德。2015年、2016年,雷軍通過順為資本先后對國內造車新勢力蔚來和小鵬汽車進行投資,但都是以跟投為主。此后,順為資本又在2019年對小鵬汽車進行了投資。彼時,雷軍表示:“小米集團和小鵬汽車在智能手機和智能汽車互通方面,已開展了深入的合作,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希望通過本次戰略投資加深雙方在智能硬件和IoT領域的進一步合作。”
另外在2019年,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中國研發中心與小米智能語音助手“小愛同學”達成合作。這之后,小米在汽車領域還參與到車載系統服務廠商博泰的B輪融資中,并注冊了“小米車聯”的商標。
2020年,小米繼續拉近和汽車行業的關系,戰略投資車聯網企業上海博泰(Pateo),與梅賽德斯—AMG F1車隊合作推出特別版小米米家電動滑板車Pro 2,小米10至尊紀念版將攜手梅賽德斯—奔馳SUV等。
可以說,互聯網科技巨頭在造車這件事情上,投資是合乎邏輯的商業決策。“如果小米非要造車,小米更多的可能是通過收購一家車企來切入,從頭自研的可能性很低。”上述人士表示。
不久前,百度選擇了和吉利合作。缺乏汽車制造經驗和車輛平臺的百度,造車計劃將基于吉利最新研發的全球領先純電動架構——SEA浩瀚架構展開。由于吉利方面已經準備在2021年推出SEA浩瀚架構的全新純電動車,所以百度在此基礎上迅速推出量產車也不用太久。很快市場上就可以評估百度在汽車領域的巨大投資是否值得,這也將決定百度未來的二十年。小米如果選擇這種模式,也許也是一條捷徑。
“趨勢面前,如何抓住趨勢才是關鍵。目前手機市場仍有大好機會,并且造車時機的第一波機遇已過,小米到底要不要親自下場,還需要雷軍和小米高層們仔細揣摩。”有業內人士提醒。
責任編輯:tzh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06瀏覽量
180500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70瀏覽量
103506 -
百度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72瀏覽量
90504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67瀏覽量
14443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