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前一節討論的拉電阻基本使用方法外,上拉電阻也可以提升高電平的電壓閾值,以便于前后級信號相匹配,比如,TTL邏輯電平驅動CMOS邏輯電平時,我們通常會添加一個上拉電阻R1,如下圖所示:
But Why? 我們先來看看TTL電平標準圖與CMOS電平標準圖,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到,TTL邏輯輸出的低電平最大值VOLMAX(0.4V)小于CMOS邏輯輸入低電平最大值VILMAX(0.3×VCC=1.5V),因此,TTL低電平驅動CMOS邏輯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TTL邏輯輸出的高電平最小值VOHMIN(2.4V)卻低于CMOS邏輯輸入高電平的最小值VIHMIN(0.7×VCC=3.5V),換言之,CMOS邏輯可能不能夠識別TTL邏輯高電平(注意“可能”這兩個字)。
那為什么添加上拉電阻后就能夠使TTL邏輯可靠驅動CMOS邏輯呢?我們看看TTL邏輯電路的輸出結構,如下圖的所示:(下圖來自TI公司六反相器7404數據手冊)
事實上,所有TTL邏輯輸出結構都是一致的,如下圖所示2輸入與門:(下圖來自TI公司四個兩輸入與門7408數據手冊)。
如下圖所示2輸入或門:(下圖來自TI公司四個兩輸入或門7432數據手冊)。
其它TTL邏輯輸出結構也是類似的,此處不再贅述。TTL邏輯輸出為高電平時內部狀態如下圖所示:
按照TTL電平標準,輸出高電平VOH至少2.4V(VOHMIN=2.4V),換言之,這個輸出電壓也可能高于或低于CMOS高電平輸入識別閾值最小值3.5V(不可靠),而添加上拉電阻后的TTL邏輯電路狀態如下圖所示:
由于上拉電阻R4的存在,使得三極管Q3與二極管D2都處于截止狀態,因此輸出電平被上拉至5V高電平,妥妥地超過了CMOS邏輯高電平判斷閾值的最小值( 3.5V),這樣CMOS邏輯電路就能夠可靠地進行高電平判斷。
但是,反過來CMOS邏輯電平能夠可靠地驅動TTL邏輯電平,讀者可自行對照兩者的邏輯電平標準圖就真相大白了。
上拉電阻也可以提升單片機引腳的高電平驅動能力。前面我們已經介紹過,任何單片機的IO引腳的驅動電流都是有限的(比如,STM32單片機引腳的驅動能力為25mA),如下圖所示:
3.3V單片機IO引腳最大可以驅動約132歐姆的電阻(負載),如果驅動的電阻小于132歐姆,輸出高電平“H”就因電流驅動能力不足而使得輸出電壓下降,這時我們可以添加一個上拉電阻,如下圖所示:
100歐姆負載需要約33mA的驅動電流,但單片機IO引腳只有25mA可以提供,額外的8mA將由3.3V直流電源通過上拉電阻R1提供。
在高速數字設計電路中,信號的傳輸路徑可用傳輸線來表征,一般差分傳輸線阻抗約100歐姆左右,單端傳輸線的阻抗約為50歐姆左右,如果接收端的輸入阻抗與傳輸線阻抗不匹配(匹配就是相等的意思),則會引起信號反射,如下圖所示:
事實上,大多數接收端的輸入阻抗遠大于傳輸線阻抗,將傳輸線出來的信號直接與接收端對接必定將產生反射,從而引起信號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 SI)問題,因此,我們通常都會使用各種端接手段進行阻抗的匹配,添加下拉電阻就是其中一個手段,如下圖所示:
也可以使用上下拉電阻配合的方式進行阻抗的匹配(遠端戴維南端接),如下圖所示:
如果讀者有過DDRII SDRAM的應用經驗,會發現其中有一個VTT電壓,如下圖所示:
VTT就是端接電壓(termination voltage),它通常是VDDQ的一半。差分傳輸線的端接原理也是相似的,至于更多細節方面可參考系列文章《高速數字邏輯電平標準之SSTL》及《高速PCB設計之端接》,此處不再贅述。
我們在說某個電阻是上拉電阻或下拉電阻的時候,它其實還同時有限制電流的能力,只不過在使用拉電阻過程中,上拉或下拉的功能占主導地位,也因此而得名,你可以把端接電阻稱為上拉電阻或下拉電阻,但你總不會稱其為限流電阻吧?
責任編輯:xj
原文標題:上/下拉電阻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玩轉單片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CMOS
+關注
關注
58文章
5734瀏覽量
235884 -
電阻
+關注
關注
86文章
5557瀏覽量
172494 -
TTL
+關注
關注
7文章
504瀏覽量
70356
原文標題:上/下拉電阻
文章出處:【微信號:mcu168,微信公眾號:硬件攻城獅】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