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的航天飛行任務沒有按計劃進行,大流行病讓全球各地的行業活動受到了重創,太空活動也未能幸免。2019 年,我們列出了 2020 年最期待看到的七項航天任務,其中一些取得了圓滿成功:SpaceX 把宇航員送上了太空!中國把月球巖石帶回了地球!
但不幸的是,也有很多任務未能如期執行:歐洲和俄羅斯的羅莎琳?富蘭克林號探測器推遲到 2022 年;SpaceX 的星際飛船沒有進入太空(盡管飛得很高);“阿耳忒彌斯 1 號” 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簡稱 NASA)新探月計劃的首個航天任務,本應在 2020 年末讓人類重返月球,但也沒有實現。
但 2021 年對太空飛行來說,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時刻??梢哉f,未來還會有更多航天飛行,尤其是 NASA 重返月球的信心和決心不斷增強,私人太空產業也在以空前速度繼續增長。
以下是我們明年最期待看到發射或達到新里程碑的 10項航天任務。請謹記:航天任務不可預測,這些任務很有可能會推遲幾個月甚至幾年。
2021 年初,“發射者一號”
盡管維珍軌道公司還沒有成功完成其旗艦運載火箭 “發射者一號” 的飛行測試,但該公司已經有客戶在 2021 年全年展開小載荷任務。維珍軌道和其姊妹公司維珍銀河公司一樣,在試圖利用空中發射技術來執行任務??罩邪l射技術是指一架飛機把一枚火箭送入高空,然后釋放火箭,讓火箭繼續飛行。去年 5 月,第一次嘗試用該技術來發射火箭的任務因推進劑線路故障而流產。
維珍軌道公司本應在 2020 年 12 月再次作出嘗試,但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而無法執行。該公司預計一有機會就會發射這款運載火箭。如果這次任務再失敗的話,該公司的其他計劃就岌岌可危。
成功率:8/10。如果維珍銀河公司能把人類送上太空,維珍軌道公司肯定也能把衛星送上太空……對吧?
2 月 ,三個火星任務
迎來的火星任務不是一兩個,而是切切實實的三個,每個任務都由不同國家發射和操作。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發射的 “希望號” 軌道飛行器,NASA 發射的 “毅力號” 月球車,以及中國發射的 “天問 1 號”(包括軌道飛行器、著陸器和月球車)任務。這三個任務都將于 2 月抵達火星軌道,“毅力號” 將于當月下旬抵達火星表面,“天問一號” 將于 4 月抵達。
“希望號”可以幫助科學家回答大氣問題,比如火星為什么會釋放氫氣和氧氣?!疤靻栆惶枴?和 “毅力號” 將探測過去或現在的生命跡象,從而了解火星地質。雖然 NASA 執行火星任務很常見,但這將是中國和阿聯酋首次近距離觀察火星。
成功率:9/10。這些任務已經發射,但執行過程中需保證不出意外,其中兩個任務需要著陸。
3 月 29 日,波音公司的第二次 Starliner 測試
也許 SpaceX 的 “載人龍飛船” 已經成功把宇航員送回了美國本土,但 NASA 不滿足只有這一個工具來運送宇航員往返國際空間站。波音公司還有一款名為 Starliner 的運載工具,該飛船在 2019 年 12 月期間執行飛往國際空間站的無人駕駛任務失敗了,而且其軟件錯誤百出,其中有些錯誤可能導致了太空艙完全受損,可以說這不是波音公司狀態最好的時候。
但該公司在梳理了 Starliner 的全部代碼,對系統進行了一系列嚴格新測試后,將于 2021 年 3 月重新執行航天任務。如果一切進展順利的話,Starliner 可能會在 2021 年底前將人類送上國際空間站。
成功率:8/10。發生了這么多波折后,波音公司的一切都變成了未知數。
6 月和 10 月,第一次 CLPS 登月任務
繼“阿波羅”號之后,NASA 又推出了 “阿耳忒彌斯” 計劃,這可不只是快速往返月球幾次這么簡單。該計劃打算將人類永久送回月球,私營企業也參與其中。NASA 的 “商業月球有效載荷服務(簡稱 CLPS)” 為那些對月球感興趣的小公司提供了一個機會,無論是用新型航天器將小型有效載荷送入月球,還是在月球上測試新航天技術,或是進行一些前衛的月球科學研究。
太空機器人技術公司的“游隼” 著陸器將于 2021 年 6 月把第一批的 28 個 CLPS 有效載荷送到月球,其中 14 個來自 NASA,該著陸器將通過 “聯合發射聯盟” 的新 “火神半人馬座火箭” 首航來發射。
如果一切進展順利的話,這將成為首個成功登陸月球的私人宇宙飛船。Intuitive Machines 公司將于今年 10 月(搭乘 SpaceX 公司的獵鷹 9 號火箭)向月球發射 Nova-C 著陸器,它將攜帶至少 5 個 NASA 的有效載荷到月球,以及其他組織的幾個有效載荷。
成功率:6/10。對新手來說,登陸月球仍是件棘手的事。
7 月 30 日,“朱諾號”結束探測任務
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宇宙飛船自 2016 年 7 月以來一直繞木星運行,提供的木星大氣、重力場、磁場和地質方面的數據可以說是迄今最佳。
“朱諾號” 讓我們了解了木星不為人知的一面,也讓我們領略了俯瞰木星時看到的彩色云層的壯麗美景。但這項任務將于 2021 年 7 月 30 日結束,屆時 “朱諾號” 將進入木星大氣層,在高氣壓摧毀探測器之前收集盡可能多的數據。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有傳言稱 NASA 在尋求將探測任務延期至 2025 年 9 月的方法,這樣 “朱諾號” 就可以飛越木星的一些衛星,近距離研究這些衛星。也許這個暴力摧毀探測器的結局會再擱置幾年。
成功率:10/10。如果“朱諾號”的任務如期結束,那么毀掉你自己的宇宙飛船就可以說是萬無一失。
10 月,“月球 25 號”
俄羅斯最后執行的一次登月任務是 1976 年的 “月球 24 號”。或許是為了應對 NASA 的 “阿爾忒彌斯” 計劃和中國探月計劃的快速發展,俄羅斯重新啟動了登月計劃,計劃于 10 月發射第 25 次探月任務。
“月球 25 號” 探測器將登陸月球南極,測試一種新的著陸技術(俄羅斯計劃在未來的機器人太空任務中運用這種技術),但著陸器也攜帶了一套研究月球土壤的科學儀器。
成功率:8/10。俄羅斯知道如何讓宇宙飛船登陸月球,盡管其航天機構亂成一團,但只需要它發射宇宙飛船就可以了。
10 月,SpaceX與Axiom Space的 1 號合作計劃
這次太空任務中,SpaceX 的龍飛船將把一名游客送往國際空間站,至少停留 8 天。這將是第一個進入軌道、第一個前往國際空間站的私人太空任務,也是 SpaceX 首次將游客送入太空,演員湯姆?克魯斯可能是其中之一。
成功率:9/10。這項任務只有在確保萬無一失后才會發射,但一些小疑慮或后勤問題也會導致這一計劃推遲。
10 月 31 號,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簡稱 JWST)是 NASA 推出的另一個項目,該項目一再推遲,也是目前最耗資耗時的一個科學任務。該望遠鏡繼承了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許多特點,但其首要任務是從地球軌道上用最先進的紅外線技術進行觀測,這意味著它在研究遙遠的系外行星和系外衛星的大氣、調查它們是否有外星生命的生化跡象方面潛力非凡。這難道不是一個慶祝萬圣節的好方法嗎?
成功率:3/10。該項目已經多次推遲了發射日期,即使又宣布推遲,也沒有人會感到意外。
11 月,“阿爾忒彌斯1號”/太空發射系統的第一次飛行
NASA 正在建造的 “獵戶座” 深空太空艙終于要發射了,這是該太空艙自 2014 年以來首次進入太空,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越過地球軌道,目的是要把人類送回月球 (不過別指望這會在 2024 年實現)。
“獵戶座” 無人駕駛飛船將執行為期 25.5 天的任務,將 “阿耳忒彌斯 1 號” 帶到月球幾天,然后再把它安全帶回地球 (希望如此)。這次任務將測試 “獵戶座” 飛行器的硬件、軟件和生命維持系統。除此之外,“獵戶座” 飛行器將將把兩個人體模型綁在一對座位上,安裝傳感器來測量機艙內的乘務員在太空旅行中會受到多少輻射。
“阿耳忒彌斯 1 號” 也是太空發射系統(簡稱 SLS)的首次發射,這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火箭。SLS 的發射已經延遲了無數次,所以也不能保證 “獵戶座” 或 SLS 會在 11 月前完成發射。但如果如期執行的話,就準備好看一場精彩絕倫的發射吧。
成功概率:1/10。NASA 項目中唯一一個比 JWST 延遲次數更多的是 SLS,可以說這次任務基本不會如期進行。
藍色起源公司的關鍵一年,待定
杰夫·貝索斯的太空公司計劃在 2021 年執行兩項重大航天任務。該公司希望用 “新謝潑德號” 運載火箭把人類送上亞軌道。“新謝潑德號” 已經發射了 13 次,飛行后助推器的垂直著陸證明了它可以重復利用 (類似于 SpaceX 的獵鷹 9 號)。該公司希望 “新謝潑德號” 可以把人類送入亞軌道飛行幾分鐘來作為太空旅游服務。
與此同時,另一個更重大的項目可能會在 2021 年啟動,即 “新格倫號” 重型運載火箭,據說其規模比 SpaceX 的獵鷹重型火箭還要宏大。雖然我們還沒有看到它的大部分硬件,但藍色起源公司表示希望在 2021 年底之前推出 “新格倫號”。
成功率:2/10。該公司仍想在載人火箭之前再執行幾次 “新謝潑德號” 太空任務,所以很有可能在 2021 年還沒有準備好,至于 “新格倫號” 的進程則更加緩慢。
原文標題:2021年10項重大航天任務成功率預測:SpaceX、NASA、貝佐斯藍色起源,誰的成功率更高?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DeepTech深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火箭
+關注
關注
0文章
389瀏覽量
28876 -
航空航天
+關注
關注
1文章
396瀏覽量
24411
原文標題:2021年10項重大航天任務成功率預測:SpaceX、NASA、貝佐斯藍色起源,誰的成功率更高?
文章出處:【微信號:deeptechchina,微信公眾號:deeptechchina】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