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對沖基金Third Point的一封信,讓市場再次聚焦英特爾在芯片制造領域的競爭力問題。
12月29日周二,億萬富翁投資者丹尼爾-勒布(Dan Loeb)旗下對沖基金Third Point在致英特爾董事會的一封信中稱,敦促其考慮剝離制造業務。
勒布表示,英特爾曾是“創新微處理器制造的黃金標準”,但是目前已落后于臺積電和三星等競爭對手。
此外信中還表示,英特爾正面臨來自蘋果、微軟和亞馬遜等大型科技公司定制芯片的競爭威脅,英特爾必須提供新的獨立解決方案以留住客戶。
今年以來,英特爾股價已經累計下跌了17%。勒布表示,面對公司損失如此多市值,英特爾董事會還允許管理層揮霍優勢并慷慨地支付高管高薪,股東將不會再容忍這種明顯的失職行為。
對于拆分的提議市場態度積極,當天收盤英特爾股價上漲近5%。
對于關注英特爾的投資者來說,勒布提到的這個問題并不陌生。
作為英特爾的主要競爭對手,11月的最新消息是臺積電3納米芯片將于2022年下半年開始量產,三星高管也透露公司已定下目標,在2022年量產3納米芯片。
反觀英特爾,卻已經在競爭中落后了。
在今年7月發布的季度財報上表示,由于新工藝流程的產量問題(比原定計劃落后12個月),原定于2021年1月發布的7納米制程CPU生產時間較原計劃推后約6個月。
更為致命的是,英特爾還進一步表示,考慮外包芯片制造業務。市場預計英特爾可能將生產外包給臺積電。這一猜測在7月末得到了媒體報道的印證,有消息稱,英特爾與臺積電達成協議,預訂了臺積電明年18萬片6納米芯片產能。
作為芯片行業的代表,英特爾的模式也曾經歷過輝煌。
芯片制造包括了設計、集成電路精密制造、封裝等工藝過程。芯片行業最初的商業模式就是將這些過程一條龍全包,即IDM模式,其中的代表就是英特爾。
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一個新的潮流出現了,一些企業專注于制造業務,即晶圓廠;另一些企業專長于設計;還有一些公司則專注于封裝測試,被稱為OSAT。
由于IDM模式資本開支需求較大,一些IDM企業逐漸把自己拆分成兩部分,分別是設計公司和制造公司,代表企業就是AMD。
如今英特爾也處在這一路口。
今年6月,英特爾宣布其芯片首席工程師Venkata “Murthy” Renduchintala在8月3日離職,外界認為英特爾正在重新考慮其業務的各個方面,以應對當下的制造困境。
對于芯片制造外包,市場還普遍認為,這意味著英特爾放棄了五十年來的主要競爭優勢,會像AMD一樣分拆晶圓廠、專注IC設計。
不過針對這一猜測,Bob Swan在12月初舉行的瑞士信貸年度科技大會上表態稱,將不會放棄自家晶圓廠生產措施、并維持IDM營運模式不變。
責任編輯:tzh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349瀏覽量
230283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965瀏覽量
424810 -
微軟
+關注
關注
4文章
6614瀏覽量
104171 -
英特爾
+關注
關注
61文章
9985瀏覽量
17195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