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系統是信息技術之魂、經濟轉型之軸。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步伐加快,自研操作系統通過不斷的迭代優化,穩定性和易用性大幅提升,配套的應用生態日漸成熟,已經能夠滿足日常辦公的需求。
作為最早從事操作系統研發的工作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在2020統信UOS生態大會上表示,操作系統是整個軟硬件的核心系統,承上啟下,起著指揮作用。十年前,我國致力于解決現有系統的安全加固問題,掌握全球操作系統的領先技術。把握操作系統研發和生態構建的話語權固然重要,但從目前的生態環境來看,光掌握話語權還不夠,還必須全面兼顧操作系統的安全性。
如何看待新環境下的安全問題?沈昌祥指出,當前時代環境下的安全,跟以前所談的正確性、可靠性的安全性質不同,那么首先需要弄清楚出現安全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沈昌祥介紹,計算機不能處理所有的邏輯組合,過往的計算機圍繞著計算任務,以可靠、高效作為目標,那么系統只要處理計算任務有關的邏輯就可以了,大量邏輯沒處理,就留下了可以被利用的漏洞,安全問題時有發生。因此,做軟件甚至操作系統,安全治理服務應該跟上。
信息系統是現實社會的影射,應當建立安全治理體系全程管控,技管并重,這樣才能構建可信的網絡安全社會保障體系。沈昌祥表示,若要安全地服務信息社會、數據社會,必須從根本上調整計算理念。第一,要一邊計算一邊防護。第二,要增加防護部件、科學可信的計算部件加防護部件雙體系部件。第三,構成系統一定要安全可信。以上構成了主動免疫的可信計算系統。
何為主動免疫的可信計算?據沈昌祥介紹,主動免疫的可信計算采用運算和防護并存架構,以防利用邏輯缺陷進行攻擊的新計算模式,以密碼基因產生抗體實施身份識別、狀態度量、保密存儲等主動免疫機制,及時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與排斥進入機體的有害物質,相當于為計算機信息系統培育免疫能力。
主動免疫框架內的節點必須有獨立的可信檢測軟硬件,并與計算資源的軟硬件并行形成雙體系結構,實施計算運算的同時進行安全檢測,而不是簡單地在串行結構上加安全功能的防護。就像人體的免疫功能一樣,抗體每時每刻對機體進行監控,也是雙并行結構。
面對當前復雜的世界格局,業界更要將信息系統的安全建設放在發展首位。“新的計算模式必須建立新體系框架,實施安全管理支撐下的計算環境、區域邊界和通信網絡三重主動免疫防御框架,實現攻擊者進不去、非授權者重要信息拿不到、竊取保密信息看不懂、計算資源改不了、系統工作癱不成和攻擊行為賴不掉的安全防護效果。這與防控新冠病毒相似,既要對社會環境進行管控,也要使人保持自身機體免疫力,戴口罩隔離,同時還要嚴控來往的聯絡人員,這樣才能有效控制疫情。”沈昌祥說。
責任編輯:tzh
-
計算機
+關注
關注
19文章
7534瀏覽量
88476 -
操作系統
+關注
關注
37文章
6889瀏覽量
123623 -
軟件
+關注
關注
69文章
5007瀏覽量
8796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