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錐Logic Cone
從數字網表的角度來看,可以把設計分成若干個“以DFF為終點的邏輯塊”,如下圖。DFF的CK(時鐘)、D(數據)、RN(復位)、SN(置位)就是這個“邏輯塊”的終點,它們的輸入都是一個組合邏輯。時鐘和復位很可能是clock tree或者buffer tree,也可能有與門、或門、異或門、選擇器等稍復雜的邏輯。
(圖一)
如果設計(module)是組合邏輯輸出,也可想像在設計外面有一個DFF,如下圖。
(圖二)
而這些組合邏輯的輸入是什么呢?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前一級DFF的輸出;二是,設計(module)的輸入pin。
(圖三)
那跨模塊優化的又是什么情況呢?如下圖,組合邏輯分到了兩個模塊里。但如果忽略設計的層次關系,兩段組合邏輯可以合并成一段。好處是:綜合工具可以兩段組合邏輯一起考慮,看有沒有邏輯可以復用,所以面積和時序會優化得更好。壞處是:模塊的端口可能不存了,也可能產生了新的端口。所以綜合和LEC的選項ungroup(flatten)就是這個作用,讓工具忽略層次關系。
(圖四)
因此,設計(module)就是“以DFF為終點的邏輯塊”組成。不僅網表如此,RTL也是一樣。我們知道所有數字電路都可以用always和assign這兩種語法來實現(latch可以看作是DFF的一種)。這些“以DFF為終點的邏輯塊”我們把它叫作邏輯錐。
Keypoint Mapping
有了邏輯錐的概念后,關鍵點映射(keypoint mapping)就好理解多了。從上文知道邏輯錐的終點是DFF的CK(時鐘)、D(數據)、RN(復位)、SN(置位),如果這幾個“關鍵點”的邏輯都相同或者等價,那么這兩個邏輯錐的邏輯就等價。對于組合邏輯直接輸出的邏輯錐來說,“關鍵點”就是output pin。那么,總結一下“關鍵點”有以下幾種:DFF的輸入(CK、D、RN、SN)頂層模塊的輸出pin
要檢查等價性,那么keypoing mapping是前提,是基礎。如果keypoing mapping都錯了,等價性檢查結果一定Fail。
對于要對比的兩個設計,我們通常叫作golden和revised(S家叫reference和implement)。golden可能是RTL、綜合網表,也可能是APR網表,ECO網表,不是絕對的,只是表明以此設計作為基準來對比。所以在做等價性檢查時golden和revised弄反了也問題不大。但是S家的工具依賴svf(setup verification file),所以還是要注意一下。
當修改RTL或者網表ECO后,邏輯錐的“關鍵點”可能發生較大的變化,比如:
新加DFF刪掉DFFDFF改名
復位變成置位上升沿變下降沿還可能DFF從模塊A挪到模塊B寄存器合并寄存器復制multi bit寄存器
所以,keypoint mapping時,要能夠考慮到這些情況。可以手工分析,也可以參考綜合的svf文件,還可以用一些算法來測試和分析。
形式驗證
在關鍵點(keypoint)映射正確后,就可以開始做形式驗證了。如果邏輯錐的輸入不一致,例如下圖中修改后的設計中增加了輸入4和5,就需要分析這兩個新增加的輸入是不是與golden的輸入是等價或者反相等價的關系。如果沒有任何關系,純粹是新加的條件,那么這兩個邏輯錐一定會fail。
(圖五)
經過上一步對邏輯錐輸入的檢查后,接下來就需要通過數學的方法來檢查等價性。這種數學的方法的原理很簡單,如下,每個keypoint的邏輯都可以用下面的公式來描述:Y = F(a, b, c, ... , n)
對golden和revised邏輯錐施加相同的測試向量,看是否有相同的輸入。理論上,對于有N個輸入的keypoing,一共有2^N種輸入可能性。遍歷一下,就知道等價性的結果。
如果其中有一個測試向量fail,那么這個keypoint就不等價,剩余的測試向量也就沒有必要繼續。如果都pass,就需要遍歷完所有的測試向量。
為了節省測試時間,LEC工具需要對邏輯錐進行優化。現在市場上已經出現一些基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和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形式驗證算法的LEC工具。
-
邏輯
+關注
關注
2文章
833瀏覽量
29496 -
ECO
+關注
關注
0文章
52瀏覽量
1492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