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觀點曾在2019年末頗為流行,以至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開始謹小慎微,生怕錯過5G的浪潮,進而淪為時代的淘汰品。
然而最終的結果似乎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料。按照中國信通院發布的相關數據,2020年前11個月國內手機市場的出貨量為2.81億部,同比下降21.5%,其中國產品牌的出貨量為2.49億部,同比下降23.6%。
盡管在11月的出貨量中,5G手機已經占到同期的68.1%,卻也無法掩蓋一個基本事實:在5G手機全面普及的2020年,行業并未等到新一輪的換機潮。可能有外部大環境因素的影響,但低迷的市場需求已經是一種常態。
可以找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運營商的5G基站部署過于緩慢,尚未越過用戶換機需求的臨界點;再比如缺少和5G匹配的殺手級應用,僅僅是有事沒事測個速的場景,恐怕難以撬開消費者的腰包……
諸如此類的解釋不乏合理性,可回到智能手機行業本身而言,除了5G這樣的外部刺激,想要在銷量上再次翻越山丘,還需要用戶體驗上的“內循環”。
01 等待一場“化學反應”
想要揭開手機市場銷量持續低迷的原因,數字折射出的僅僅是表象,隱藏在表象下的深層次原因,恰恰是智能手機行業陷入的創新怪圈。
回顧智能手機過去10年的演變歷程,看似眼花繚亂的創新背后,無外乎兩條路徑:
一是硬件參數上的升級。智能手機的屏占比越來越高、處理器越來越強勁、攝像頭的數量越來越多……以至于一些手機廠商將堆砌硬件和創新畫上了等號,十年進化的本質都是在硬件上不斷做加法。
二是應用生態的中心化。相較于2010年時相對散亂的應用生態,主流手機廠商們已經構建了一整套中心化的應用生態,并逐漸從智能手機延伸到了VR、智能家居等場景,甚至開始在內容上布局。
魔幻的一幕也在于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兩條路徑幾乎是平行推進的,服務和硬件的匹配大多集中在“物理升級”,鮮有打通硬件底層的“化學反應”?;蛟S也為智能手機下一步的顛覆性創新提供了方向,即進行一場全面融合硬件和服務的“化學反應”,而最可能的破局點就是光感知系統。
按照艾瑞咨詢在《2020中國人工智能手機白皮書》中給出的數據:智能手機的光感知系統主要由芯片、屏幕、算法和攝像頭構成,目前光感知系統在智能手機關鍵部件中的價值占比高達46.6%。同時NPU陸續被集成在智能手機的SoC中,多核GPU逐漸成為智能手機的標準配置,光感知系統的軟硬件協同已經是智能手機走出僵局的增量因素。
嗅覺敏銳的智能手機廠商儼然洞察到了這樣的趨勢,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在近兩年的旗艦新機發布會上,“拍照”環節所占的篇幅正在持續增長。
性能、工藝、設計等原本占據了過半時長的環節,被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一筆帶過,取而代之的是手機的拍照能力,從相機的參數介紹,到美顏算法的優化,再到邀請著名攝影師現身說法,幾乎霸占了整場發布會的三分之一時長。諸如光學防抖、潛望式鏡頭、超級夜拍等功能,也漸漸取代性能和設計成了智能手機的核心賣點。
然而光感知系統當前的局限性也是不爭的事實,傳統的調校只是將光學系統、感知系統和計算系統進行簡單的參數調整。比如攝像頭和處理器的交流是通過固定的參數進行的,根據光圈大小的參數優化算法來提升手機的夜拍能力,距離光學系統、感知系統和計算系統協同進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
02 他們正在提前布局
如果說5G對手機行業的刺激是革命性的,人工智能所帶來的影響則是漸進的過程,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左右著行業進化的節奏。
目前AI對光感知系統的賦能主要集中在生物識別和計算攝影兩個領域,比如結合計算機視覺、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等技術,配合手機的光學系統和傳感系統,通過圖像識別、融合、增強、分割等方式,優化手機的拍攝和成像能力,以“軟硬結合”的方式打破手機在光學處理與成像方面的局限性。
確切地說,一場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主導的光感知協同進化正在進行中,并且已經成為整個智能手機產業鏈的共識。
在光感知的產業鏈上游,舜宇光學在傳統的鏡頭生產外,也在進軍拍攝模組和光學棱鏡等領域,其中在手機拍攝模組的對焦方式上,舜宇光學已經可以實現固定對焦、自動對焦、快速變焦和光學變焦等技術,用于提升手機成像的效率和質量;另一家以3D傳感技術為核心的奧比中光,自主研發了多種3D攝像頭,并已經覆蓋了OPPO、小米、聯想、魅族等手機廠商。
在光感知的產業鏈中游,曠視提出了用人工智能重新定義光感知系統的理念,并推出了“利用算法對相機的成像特性進行學習,然后還原景物原有的細節紋理以提升整體畫質”的超畫質技術?;跁缫旳I生產力平臺Brain++的能力,超畫質技術在2年時間內已經迭代到3.0版本。根據艾瑞在白皮書中公布的資料,目前相機評測機構DXOMark排行榜上TOP 10的國產手機中,70%已經應用了超畫質技術。
光感知的產業鏈下游,華為從P30系列開始使用RYYB陣列的CMOS,將傳統傳感器濾光片的綠色像素替換為黃色超級像素,進而提升了約40%的進光量,然后通過ISP硬件和算法端的聯合優化對色彩信息進行加工,大幅提升了手機的夜拍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華為開始對光感知系統的底層架構進行調整,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光和感的協同進化,嘗試將產品重心從硬件遷移到了算法端。
光感知系統目前仍是典型的買方市場,手機廠商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往往是手機廠商確定對光感知系統的詳細要求后,由模組廠根據指定的供應商或標準對零部件進行封裝,再統一交付給手機廠商。
當華為等頭部玩家已經開始探索光感知協同進化,曠視科技、舜宇光學等中上游企業已經提前進行了布局,大概率可以猜出智能手機下一步的進化方向。
03 誰在左右潮水方向
其實智能手機市場的低谷也好,高潮也罷,最終左右潮水方向的都是用戶。折射到銷量上的此消彼長,終歸離不開消費者的用腳投票。
借鑒第三方數據機構QuestMobile在《2020中國移動互聯網秋季大報告》中給出的數據,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的時間周期里,頭條系和快手系的用戶使用時長占比呈現出明顯的增長態勢,頭條系從去年的12%增至15.4%,快手系從從去年的4.4%增長到7.2%,而用戶時長增長的籌碼正是兩家 “短視頻+直播”的產品形態。
艾瑞咨詢也曾向外界披露UserTracker平臺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短視頻已經是消費者日常最常用的手機APP,單機單日有效時長的占比高達31.9%,遠高于在線閱讀和新聞資訊。
根據用戶行為的變化可以做一個反向推導:當用戶將越來越多的時間留給短視頻和直播類應用,意味著拍照已經成為消費者最為關注的購買因素,智能手機廠商需要不斷提升產品的拍攝能力和使用體驗。
言外之意,智能手機光感知系統的升級,剛好切中了當下消費者的需求喜好,也是手機市場走出瓶頸期的必然選擇。
至于這樣邏輯是否行得通,還需要一些第三方案例來驗證:
中關村在線在2019年發起了一項針對智能手機消費者購買意向的調查,結果顯示拍照的占比高達29.2%,處理器的占比只有17.3%,曾經作為主打賣點的外觀設計和屏幕,消費者的關注度已經不足10%;
據《2020中國人工智能手機白皮書》中披露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AI拍攝算法在國內安卓手機中的覆蓋率達到91.6%。國內主流手機廠商的高端安卓手機系列中,約有75%應用或與曠視合作了AI算法;
華為P30系列在RYYB陣列和算法調校的基礎上以“夜視儀”進行宣傳,在同質化嚴重的手機市場中“夜景“作為差異化賣點。按照華為官方在2019年進博會上給出的數據,P30系列上市八個月的出貨量超過2000萬部……
似乎可以得出這樣一條結論:相比于尚未贏得用戶認同的5G紅利,光感知系統已經是被市場驗證的方向,能否在光感知系統的較量中獲得優勢地位,將直接關系手機廠商在下一階段的產品競爭力。
用一句俗套的話來說,智能手機的所有技術都值得用人工智能重新做一遍,原本獨立優化的光感知系統,倘若可以在算法的助推下走向軟硬一體,在計算攝影的軌道上還有很多可以深挖的空間。
04 寫在最后
智能手機的創新乏力,早已不是什么新鮮話題。
所不同的是,以往在思考這一問題的時候,多半寄希望于爆炸性的新技術,可當5G都未能重寫手機市場現狀的語境下,這條路幾乎已經行不通。
恰恰是人工智能對于光感知系統的漸進式革新,讓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意識到,相較于被動等待爆炸性技術,或許應該像“庖丁解?!蹦菢又匦?a href="http://m.1cnz.cn/v/tag/899/" target="_blank">拆解智能手機的用戶價值,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責任編輯:PSY
-
手機市場
+關注
關注
0文章
42瀏覽量
14449 -
移動通信
+關注
關注
10文章
2617瀏覽量
70015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490瀏覽量
269915 -
光感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瀏覽量
299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