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 文/章鷹)12月21日,據路透社報道,蘋果計劃到2024年投入電動乘用車的生產,蘋果可能會與制造合作伙伴合作生產車輛,擬搭載自研單體電池(monocell)技術設計的新型電池,借此可以大幅度降低電池成本并提高行駛里程。美國股市對蘋果造車新聞反應熱烈,周二蘋果造車新聞,帶動蘋果公司股價大漲,報于131.9美元,其市值增幅有望超過620億美元。特斯拉股價應聲下跌,本周一到周二,特斯拉股價累計跌幅7.86%,市值蒸發518億美元。
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認為,這款汽車將成為蘋果的“下一個明星產品”,與臺積電(TSMC)生產的蘋果設計的芯片相比,蘋果能夠提供比汽車市場潛在競爭對手“更好的硬件,軟件和服務集成” 。郭明錤認為蘋果汽車將在2025年發布。
無獨有偶,12月21日,在東莞舉行的華為全屋智能及智慧屏新品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事業部CEO余承東宣布,全新華為智選車載智慧屏正式面世。他還宣布,華為HiCar已經和全國20多家車廠合作,150款車選擇這個系統,2021年預計500萬臺新車預裝HiCar系統,提升汽車的智能化水平。對于后裝市場,華為也推出了車載智慧屏,車載慧屏支持HiCar, 手機內容和智慧屏、車機直接實現聯動。華為手機上支持HUAWEI HiCar的應用可以無縫流轉至車載智慧屏,幫助存量市場的汽車實現智慧車生活的體驗。
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師Adam Jonas認為,對特斯拉而言,蘋果這樣的科技公司比傳統汽車制造商擁有更大的競爭力。
與特斯拉、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廠商相比,蘋果公司進軍智能汽車業務,到底在電池技術、供應鏈、和軟硬結合的車載電子系統上有何優勢?
蘋果采用獨家單體電池技術
Baird分析師William Power在周二的報告中寫道,汽車是一個萬億美元的市場,是全球市場增長機遇,特斯拉在2020年的收入可能達到422億美元,銷售收入增長40%,蘋果汽車的目標應該正是這個市場。
對于電動車來說,電池續航是所有使用者關注的焦點。蘋果采用單體電池(monocell)設計,無需袋裝或模塊化,使電池中的單個電池體積增大,允許工程師在同等空間內,采用更多的電池材料,實現更大的續航。
據悉,蘋果還在嘗試新的電池材料磷酸鐵鋰(LFP),磷酸鐵鋰電池高溫性能好,不容易過熱,大容量、重量輕。目前國產特斯拉Model 3入門款采用的寧德時代電池使用的正是LFP電池,它天然具備比三元鋰電池等其他鋰離子電池更好的安全性,更不容易出現熱失控。蘋果汽車的新電池能否實現長續航,也是未來蘋果汽車體驗是否能超過特斯拉汽車的關鍵一步。
2020年,比亞迪發布刀片電池,在簡化模組的同時,采用增大電芯長度的方形鋁殼磷酸鐵鋰電池。相比傳統電池包,刀片電池體積利用率提升了50%以上,讓磷酸鐵鋰也擁有媲美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更重要的是,刀片電池在針刺這種極限實驗中沒有出現起火的現象。
但是,最近坊間流傳,購買比亞迪新車的北方用戶,表示刀片電池在低溫環境下掉電厲害。根據專業資料顯示,電池容量和周圍的溫度存在密切關系,存在反比例函數的關系,我們看到電池上表明的容量是按照標準溫度(氣溫)攝氏25℃計算的。當溫度每下降1℃時,相對容量大約下降0.8%。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電動車電池在冬天的容量會變小了。有的用戶說,北京現在零下15度,車子進出地下停車場掉電能達到50度以上,這個體驗確實令人不悅。未來蘋果造車的采用的電池技術,能否解決續航和低溫下掉電這些痛點,將是影響用戶口碑的關鍵。
蘋果造車:從研發到供應鏈都有優勢
蘋果的優勢在于:擁有資源打入智能汽車市場。首先表現在擁有大量現金儲備和招聘尖端人才。而且蘋果可以從汽車智能化浪潮中受益,傳統汽車正在向智能汽車轉變,就像十年前的手機轉型一樣,需要強大的計算平臺和操作系統,有了這些支撐,汽車才能真正實現用軟件定義。
蘋果造車據傳最早開始于2014年,內部有命名為Project Titan計劃,2015年初以來,蘋果一直在招募來自汽車行業和其他與汽車領域的員工,例如專門研究電池技術和自動駕駛系統的研究人員。近年來重新評估發展目標,不僅聚焦軟件開發,更加聚焦整車的開發。
●2018年蘋果找回曾經在特斯拉任職的Doug Field監管Project Titan,他在特斯拉工作了五年,負責監督Model 3的生產。
●蘋果于2018年12月聘請了特斯拉和微軟HoloLens的前高級設計師安德魯·金(Andrew Kim),他可能會從事蘋果傳聞中的AR眼鏡項目或即將開發的即將上市的蘋果汽車的研發。
●蘋果在7月聘請了特斯拉前高管史蒂夫·麥克馬納斯( Steve MacManus),他在汽車外飾和內飾方面擁有專業知識。MacManus現在擔任Apple的“高級總監”,并可能從事Apple的汽車項目。
近期汽車電子等相關供應鏈的消息顯示,蘋果將在美國設廠制造汽車,生產計劃、初步技術、產品參數已經基本確定,目前已經開始與汽車電子供應商展開初步的合作洽談。
據中國臺灣《經濟日報》報道,蘋果公司的首款電動汽車Apple Car的原型車已在美國加州道路上測試。而且,蘋果開始向供應鏈提出備貨要求,近期向和大、貿聯-KY、和勤、富田等臺灣汽車組件廠商提出備貨要求,將相關業者列入首波供應鏈。
智能化汽車已經成為汽車增量市場的風向標,根據乘聯會發布的11月銷量數據顯示, 2020年11月特斯拉銷量中,Model 3銷量為21604輛, 位居第一。 特斯拉汽車匯總以21604輛的銷量位居第二,本年累計銷量達111645輛。據海外數據顯示,特斯拉在2020年1月到9月銷售新能源汽車31.9萬輛。恒大研究院的報告顯示,Model3已經成為現象級的產品,特斯拉還正在加大腳步推進德國工廠建設,并推出Model Y滿足SUV用戶的需求。恒大研究院更大膽預測,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達到3500萬輛,特斯拉銷量將達到600-800萬量,海外市場營收占比將超過50%。
這個巨大的市場,當然引發了一系列的追隨者,新造車公司不斷涌現,傳統車企也積極轉型,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等公司的市值也不斷沖上新高。蘋果、華為作為全球智能手機的領導廠商,自然不會錯過新市場的盛宴。
當然,未來特斯拉在電動化的領先優勢可能被逐步縮小,蘋果就是最大的競爭者。特斯拉的優勢在于智能化、無人駕駛、數據和品牌。而蘋果在智能手機的利潤豐厚,在自研芯片、Carplay車機系統,并打造應用生態和高端品牌,蘋果在智能手機的路線完全可以無縫移植到智能汽車上來。
臺媒DigiTimes報道稱,目前蘋果正在與臺積電聯合研發自動駕駛芯片。臺積電工廠此前已經拿下特斯拉自動駕駛芯片的訂單,同時也早已為“Apple Car”展開部署。而且,之前臺積電和意法半導體合作。
機會巨大,挑戰也是巨大的,特斯拉在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的核心技術,涉及范圍包括人工智能芯片、大數據、超算、電池、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技術。特斯拉目前擁有100萬輛車隊規模,累計行駛數量達數十億公里,數據量遠遠超過競爭對手。蘋果要在這個市場上撕開口子,需要推出有競爭力的新技術應用和產品體驗提升。
對于蘋果如何通過汽車項目盈利?蘋果分析師、Loup Ventures創始人吉恩·蒙斯特(Gene Munster)認為,蘋果的汽車業務有兩種可能變現的途徑:制造蘋果品牌的汽車,或為其他汽車制造商制造許可的軟件。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師認為,Apple可能旨在利用其設計和軟件來打造更好的汽車體驗,并可以通過其當前的訂購和服務產品將其貨幣化。蘋果造車到底方向如何?我們將拭目以待。
本文由電子發燒友網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添加微信號elecfans999。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465瀏覽量
199586 -
特斯拉
+關注
關注
66文章
6328瀏覽量
126722 -
CarPlay
+關注
關注
3文章
43瀏覽量
32277 -
Model3
+關注
關注
1文章
230瀏覽量
2083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