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I四小龍”最年輕的云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了招股書。在業界,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云從科技、依圖科技并稱為計算機視覺的“AI四小龍”。
過去幾年,四家公司在計算機視覺領域高歌猛進,但因為算法瓶頸以及應用場景同質化問題,“AI四小龍”開始踏上不同的征程,伴隨曠視、依圖、云從招股書對外披露,外界得以一窺它們的AI版圖。
發展路徑分化
從金融、安防到手機市場,“AI四小龍”曾在多個場景貼身肉搏,尤其是技術應用最為成熟的安防市場。根據IDC《中國人工智能軟件及應用(2019下半年)跟蹤》報告,“AI四小龍”占據了國內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份額的51.4%,分列前四名,但相較于2017年69.4%的市場份額有所下滑。
對于“AI四小龍”而言,在AI落地下半場,如何鞏固自己的優勢行業,并尋找到更多的商業化場景,挖掘更深層次的行業需求,以差異化發展路徑實現自我造血,成為當務之急。
早期參與投資曠視科技的投資人、國家風險投資基金執行董事衛涓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人工智能的壁壘分為橫向和縱向,橫向就是怎么樣通過單點核心技術切入,足夠早地去做技術和人才方面的儲備,通過持續的前沿技術研發和產品迭代,為客戶提供軟件化和標準化的平臺性服務;縱向則是選擇合適的垂直領域,并在各環節提供技術的整體解決方案從而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在其過程中不斷積累行業Know- How(指行業技術訣竅),形成對行業頭部客戶的深度綁定。橫縱都是比較好的護城河?!?/p>
云從科技是“四小龍”中成立最晚的一家。從招股書來看,云從科技投資方多為“國字頭”背景的產業投資和地方基金,包括六大國有銀行在內的400多家金融機構均為云從科技的用戶。
如何快速、大量的復制落地經驗?云從科技將發展方向定位在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并新增了機器人、物聯網技術研究投入,試圖構建更為標準化的AI產品。借助底層操作系統這一統一入口,云從科技就可以提供人機協同相關算力、算法、數據管理能力和應用接口,從而構建自己的生態閉環。
以醫學影像分析為主戰略的依圖科技,則選擇了一條更為艱辛的道路,轉型AI芯片+算力廠商。去年5月依圖科技發布了求索芯片,并在后續發布基于求索芯片的原石系列服務器、前沿系列邊緣計算設備,在其招股書中依圖科技不僅多次提及競爭對手英偉達、寒武紀,還表示上市募資很大一部分資金也用于芯片相關產品研發。
對于依圖而言,AI芯片是打開更多應用場景的敲門磚。據了解,目前計算機視覺公司的算力支撐主要依賴于英偉達高性能的GPU系列芯片,而AI公司自研芯片不僅能夠降低成本,也能夠針對應用場景進行性能優化,加速AI產品的推廣速度。
從招股書來看,自研芯片為依圖帶來新的增長動力。2020年上半年依圖軟硬件組合業務占營收60.78%,而2017年軟硬件組合營收占比僅為10.32%,過半營收依賴軟件業務。造芯使得依圖的綜合毛利率也有所提升,主營業務總體毛利率上升至70.99%。
同樣是軟硬件一體化思路,曠視科技則切入AIoT領域,將物流業務視為未來的增長點。曠視科技主營業務包括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以及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在后兩項業務上曠視的“硬”色彩尤為明顯。
例如針對城市物聯網曠視建立了攝像頭、邊緣服務器、云端服務器三大硬件體系,推出了30多款攝像頭。在供應鏈物聯網方面則開發了多款自動化設備,專門執行物流及倉儲任務。
與其他公司深耕優勢場景、打磨主營業務有所不同,商湯則提出了“1+1+X”的平臺化戰略,其中1代表研發和技術產業化,X則代表賦能百業。2019年商湯進行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將國內事業群分為智慧城市綜合業務事業群、移動智能事業群和新興創新事業群,其中新興創新事業群關注領域并不固定,聚焦于行業潛在增長機會,包括醫療健康、教育等團隊均源自這一事業群。
商湯科技將自己定位為“AI工廠”,而為了支撐整個“工廠”的不斷運轉,商湯科技投入了約50億元的資金用于建超算中心、開源核心算法。
商業化道路漫長
不難看出構建標準化產品、軟硬件一體化,成為“AI四小龍”的共同方向,只是抵達方式各有不同。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印奇曾表示,行業初期(人工智能企業)想要活下來,必須將所有的事情都做(過),等到行業成熟,再退回來,選擇最有價值的一環來做。
啟明創投合伙人葉冠泰認為,當下AI模型的可解釋性和可復用性還存在一定的挑戰,每個場景都需要訓練一個獨特的模型,而不能去泛化復用,這提高了一些初創AI企業的發展速度。從商業視角而言,因為技術還處于早期,所以AI公司在規模化、毛利率方面也面臨挑戰。
隨著模式和戰略的轉變,“AI四小龍”正在從狹義的人臉識別公司變成更加綜合的公司,但虧損局面仍難改變?!澳壳皣鴥瘸艘恍┯蠫端資源的安防視覺公司以外,視覺初創公司基本都是沒有盈利的?!鼻嗤┵Y本投資總監陳鵬仁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在12月8日的無錫人工智能產業高峰論壇上,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安暉也表示,截至10月中旬,全國智能機器人企業1499家,無人機企業2707家,人臉識別企業6722家,智能語音企業2855家,智能駕駛企業6143家。不過,全球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仍處于虧損狀態,中國AI產業鏈中90%以上的企業也處在虧損階段。
估值高、盈利難、頭部效應加劇使得AI投資熱度開始明顯下滑。頭豹發布的《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投融資報告》顯示,2019年人工智能相關融資金額出現7年來首次下降,為1003.4億元,對比而言,2018年人工智能相關融資金額為1492.6億元。
葉冠泰表示,AI在中國還處于早期階段,技術和商業落地上存在諸多挑戰,包括訓練數據集的限制,以及數據隱私保護上的措施,這些都成為一家公司未來在AI領域發展的難點。
值得關注的是,近日天津、杭州、南京等多地開始立法嚴控人臉識別,甚至要求拆除售樓處、物業等人臉識別設備,人工智能人臉信息濫用問題引發社會擔憂。伴隨法律法規的完善,AI公司數據獲取范圍、獲取方式和應用領域都會受到直接影響。去除神話光環,AI產業化發展才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54瀏覽量
426267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490瀏覽量
269897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4文章
47642瀏覽量
23965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