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作為新能源汽車界的“頂流”,無時無刻都備受關注,也漸漸被許多的負面新聞纏身。
例如:特斯拉承認Model 3后保險杠有問題,暴雨天等會出現無故脫落;因Model S和Model X前懸架和后懸架可能會出現斷軸、脫軸的問題,特斯拉進行了召回;車輛在車庫中自燃等等情況。就連特斯拉比較主打的智能系統也頻頻出現問題,智能出庫召喚失敗、自動駕駛失控傷人、分不清白云和白色貨箱等,這樣的問題也讓人對智能駕駛產生了更多的擔憂。
在最近,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又鬧出了“笑話”,事件一出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特斯拉在臨沂的首家直營店——特斯拉臨沂體驗中心第一天開業,銷售給客戶介紹特斯拉輔助駕駛功能的時候,遇見有個貨車掉頭,銷售說車輛會自動減速,結果并沒有。當銷售自己介入時,踩剎車已經晚了,剎車距離根本不夠,最后就出了事故。
這樣頻繁的事故發生,網友不免對特斯拉的質量產生了質疑。再結合之前特斯拉的頻繁降價,車主們也是積怨已久。
特斯拉從去年十月到今年十月,一年的時間里降價五次,每次的幅度都在兩到三萬元,造就了一道降價奇景。車主們剛到手的車便迅速失去了原有的價值,紛紛表示氣憤,為特斯拉送上一輪又一輪的韭菜。
如今在車主們的心中,特斯拉的價格就像是薛定諤的貓,提到車之前你永遠不會知道它是否會在下一刻降價。
那么為什么特斯拉不顧形象,不顧車主的抱怨,在產品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依舊我行我素地將價格一降再降?
想要理解特斯拉行為的前提,先要了解到特斯拉不單純是一家造車公司,特斯拉創立伊始的初衷便是讓大家都買得起開得上便宜的特斯拉電動車。馬斯克的目標也不僅僅在于新能源汽車,而是在于能源產業,并且還是具有理想性質的清潔能源。
對于特斯拉來說,降價反而是正常的事。
特斯拉的營銷方式是從豪華領域出發,先賺取到資金、建立起品牌形象后,再生產大家都買的起的汽車。
特斯拉電池成本持續下降,車身結構尤其是放置電池的底盤結構,也要采用壓鑄件,就連超級工廠也在持續進化中,當前弗里蒙特工廠的年產能為59萬輛,而上海工廠的年產能為25萬輛,總計84萬輛產能。就算這樣,馬斯克還要親自下場制造“制造汽車的制造機器”,期望在全球每個大洲都有自己的超級工廠。
特斯拉最新的Q3財報,也像開了掛一般,已經連續實現5個季度盈利。特斯拉持續盈利的 5 個季度,包括了今年的前三個季度。特斯拉在這三個季度的凈利潤分別為 0.68 億美元、1.29 億美元和 3.31 億美元。有分析師預計,今年有望成為特斯拉首個盈利的年度。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藍海之下,市場占有率意味著以后在這個市場領域的地位,意味著更大的生存空間,為此有的人寧愿賠本賺吆喝。特斯拉在完全有能力壓低價格的情況下,當然也希望通過降價盡快得到更多的市場占有率。
有了降價的意愿,也有了降價的實力,降價自然水到渠成,成功推動了特斯拉持續不斷的降價模式。
甚至有了傳言稱特斯拉Model 3將降價至19.9萬元,但特斯拉官方隨后回復說這些都是謠言。雖然是謠言,但很多人心里其實也已經認定,特斯拉Model 3降到這個價格是早晚的事。
按特斯拉的規劃,到今年年底特斯拉Model 3將會實現全部零件國產化,特斯拉國產化必定會逐步降低生產成本。相關研報認為,預計在實現100%國產化率后,Model 3標準續航版單車成本較美版可以下降29%。
在特斯拉逐漸滿足自己的想法的過程中,其他造車新勢力可謂叫苦不迭,李想甚至稱其為“滅頂之災”。已經擁有特斯拉Model 3的車主更是不買賬,紛紛表示被割了韭菜。
當車主們被一輪輪降價轟炸到“腦袋瓜嗡嗡的”時候,特斯拉自己也表示很是委屈:我降價是為你們好啊,為了大家都能買的起車,這事怎么能怪我呢?
先不說降價是不是錯,特斯拉高傲任性的態度更是讓消費者不滿。
因脫軸、斷軸造成的大范圍召回事件中,特斯拉表示不認可,反而怪中國路不好和車主不會開;天窗被吹飛,特斯拉將責任推給官方維保店;車輛著火,特斯拉稱其車速太快。就連國社新華社也刊文,甩鍋中國用戶使用習慣和監管部門壓力,這種無理傲慢不能慣。
這樣的行為,很容易將消費者推向它的對立面。
例如最近,一條車主成功勝訴特斯拉的消息讓不少人拍手叫好,感嘆著高傲的特斯拉原來也有今天!
這事情源自于去年六月份,一位車主在特斯拉官方網站購買了一臺經官方認證的二手Model S P85轎車。同年8月,當他以120km/h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突然“車發出嘭的一聲,剎車,電門完全癱瘓,一并跳出五個故障碼”。
該車主曾表示,銷售人員在其購買前告知了特斯拉認證車不存在重大事故、水泡、火燒、結構性損傷。后經車主委托本地檢測機構檢測后發現,該車輛C柱及后翼子板有切割焊接。
據其發布的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顯示,特斯拉公司購成欺詐,判其退一賠三。即購車合同撤銷,特斯拉退還37.97萬元購車款,并賠償113.91萬元。
判決書中法院認為,涉案車輛的維修確實涉及到大面積切割、焊接等,這種修理方式和程度必然對消費者的購車意愿產生重要影響,而特斯拉公司僅僅告知韓先生“車輛不存在結構性損傷”,尚不足以達到應有的信息披露程度。不論從積極的作為還是消極的不作為來說,特斯拉公司都符合欺詐的客觀要件。
當然,這并不足以讓特斯拉低頭,特斯拉表示還會繼續上訴。
筆者不禁在腦海中產生了很多的疑問:
特斯拉有特斯拉自己的想法,可是否應該關注一下消費者的想法呢?
特斯拉高傲的資本來自于強硬的實力,那么現在特斯拉的質量又是否讓人滿意?
質量問題、頻繁降價再加上這次的涉嫌欺詐,不禁讓人感嘆,大家還敢買特斯拉嗎?
責任編輯:xj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34瀏覽量
231716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6文章
5535瀏覽量
107648 -
特斯拉
+關注
關注
66文章
6318瀏覽量
12664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