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2021 IEEE Fellow里,出現了華為科學家。
有點意外。
畢竟此前,IEEE Fellow上已經連續2年沒有出現過華為員工的身影了。
而就在去年,IEEE還有件震動整個科學界的事情:
清理華為審稿人。
如今,新一年IEEE Fellow名單公布,華為首席終端天線專家王漢陽上榜。
這是繼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前主任李航、華為(加拿大)高級副總裁、5G專家朱佩英之后,又一位科學家以華為員工的身份入選新晉IEEE Fellow。
前兩者分別是2016年、2017年入選Fellow。
此次入選理由是,因對移動終端天線的貢獻而入選。
在這個規模最大的學術組織IEEE千里挑一的王漢陽,究竟什么來頭?而他在華為又做了什么?
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誰是王漢陽?
王漢陽,華為技術首席終端天線專家、華為Fellow、IETFellow,IEEE Fellow。
1986年至1991年,王漢陽曾在山東大學先后任職講師和副教授。
之后,王漢陽攻讀于英國愛丁堡的赫瑞瓦特大學,于1995年獲得了博士學位。1995年到1999年期間,他還在分別在伯明翰大學和埃塞克斯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
1999年開始到2000年,王博士在英國牛津向量場有限公司擔任軟件開發和微波工程顧問工程師職位。
而在2001年,他加入了諾基亞,擔任了移動天線專家,一待便是11年。
直至2012年,王漢陽選擇加入了華為,任職至今。他目前是華為技術首席終端天線專家和華為移動天線技術部門的負責人。
多樣的履歷中,王漢陽也獲得了諸多的榮譽,如2005年諾基亞年度發明家稱號、2011年諾基亞卓越獎、2012年華為個人金獎、2013年和2014年華為團隊金獎等。
此外,他還是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的副主編。
王漢陽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小型多波段移動終端天線、5G移動通信天線和陣列、解決電磁輻射和散射問題的數值方法。
目前,他在這些領域發表論文有100余篇,并且擁有US/WO/PCT/CN的專利50余項。
在2015年華為評選的十大專利獎中,他的專利中排名第一。
移動終端天線
在這些研究方向和專利中,不得不提的,便是此次入選IEEE Fellow的理由:移動終端天線。
天線,是用于發射或接收無線電波的設備,是信號收發的重要關卡。
天線的應用,包括兩個方面:基站側與終端側。不論哪一方面,天線都承擔了信號發射與接收的任務,也因此,這二者其中一方性能的好壞,都會直接影響通信的質量。
移動終端天線,便是終端側中在移動設備上的天線,在移動終端設備中是十分重要的存在。
在移動終端設備的天線上,有著許多的要求,如:小型化、多頻段、寬頻段、可調諧。
而隨著5G的普及與應用,移動終端天線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要求移動終端必須能夠同時搭載支持4G和5G同軸的天線,同時在5G串聯多輸入多輸出(MIMO)特性。
而王漢陽,便是這方面的專家,在改進和創新移動終端的天線上。
比如寬頻段,有類似此類的專利: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及其天線的制備方法。
讓天線在不影響移動終端的外觀的前提下,有效增加天線的輻射單元距離電路板的高度;同時還進而增加天線的帶寬與效率,使天線可涵蓋在手持通訊系統使用頻段。
此外,還有在移動終端集成與結合上的各種創新與實踐。
而這次入選IEEE Fellow,無疑是對其貢獻的一大肯定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入選的朱佩英也是因為其在5G無線通信系統中的領先地位而入選的IEEE Fellow,也足可見華為在此方面的強勢了。
IEEE Fellow總體情況
最后,來簡單了解下本次IEEE Fellow的名單情況。
IEEE,也叫做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總部位于美國紐約市,是當今世界電子、電氣、計算機、通信、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領域最著名、規模最大的非營利性跨國學術組織。
IEEE Fellow為協會最高等級會員,是該組織授予的最高榮譽。每年由同行專家在做出突出貢獻的會員中評選出,當選人數不超過IEEE會員總人數的千分之一。
今年共有282名科學家成為新晉Fellow,其中華人科學家占比近三成。
其中,有一些熟悉的面孔,比如清華大學唐杰教授、阿里首席通信科學家謝崇進、京東集團副總裁鄭宇、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張霖濤等紛紛入選。
清華大學共有5位教授入選,浙江大學有3位教授入選,此外還有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二十余所大陸高校教授上榜。
有網友表示,此次榜單中至少有6位中科大校友。
責任編輯:pj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30瀏覽量
252661 -
終端
+關注
關注
1文章
1152瀏覽量
29979 -
無線電波
+關注
關注
2文章
257瀏覽量
2572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