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許多人對蘋果 M1 芯片組的基準測試成績不屑一顧,WCCFTech 還是嚴肅地指出:與現代 x86 處理器相比,幾乎所有單核基準測試都存在根本性的缺陷 —— 假設旨在評估單核性能的話!如您所見,大多數“單核”基準測試并沒有讓現代 x86 處理器飽和,但 M1 卻顯得過于忙碌。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Apple M1 采用了非 SMT 架構,但市面上主流的 x86 處理器都支持超線程(比如 Intel 的 HT)以“喂飽”單核負載,因而兩者的所謂“單核”基準測試其實有失偏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架構師指出:從解碼到 uOP,SMT 的理念已被其嵌入到了設計中。通過調度和后續優化,基于復雜指令集(CISC)的現代 x86 處理器,與精簡指令集(RISC)架構有著很大的區別。
據悉,RISC 加載 / 存儲體系架構的前端解碼復雜度更低,因而能夠讓每個線程在單個時鐘周期內榨出更高的性能。相比之下,現代 x86 處理器就需要通過分配多個線程來最大化單核效能。
以 Cinebench 為代表的幾乎所有其它基準測試,其考驗的所謂“單核”性能,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單線程”性能。而這,正是 x86 體系架構的傳統優勢。
通常情況下,此類基準測試是在同樣支持超線程的產品之間進行比較的。這樣一來,不支持超線程的蘋果 M1 芯片組就遭到了更加不公平的對待。
值得一提的是,在實際體驗中,超線程的效用并不是直接讓性能翻番,通常只有 20~30% 左右。為了在蘋果 M1 和現代 x86 處理器之間展開更公平的單核性能比較,目前有兩種參考方案。
其一是關閉 SMT 技術,使得每個核心都只有一個與之相關聯的線程。然而這么一來,從設計之初就考慮到超線程應用的現代 x86 處理器又明顯吃虧了。
其二是允許基準測試利用與單個物理核心相關聯的兩個線程,比如 WCCFTech 就試著將線程 0 和 1 分配給了 Core 0,然后將 Cinebench 配置為僅在多核模式下使用兩個線程。
結果讓我們感到很是欣喜,可見蘋果 M1 的“單核”成績提升了 20~30%,同時基于 x86 SMT 的處理器也可以充分發揮同一內核中的兩個關聯線程的性能。
除了 Cinebench,Geekbench 基準測試成績也平均提升了 20~25% 。感興趣的朋友還可點擊查看 WCCFTech 開展的 9980XE、以及期待 ExtremeTech 的銳龍 4800U 的基準測試。
WCCFTech 最初的基準測試橫評表明,英特爾 Tiger Lake 平臺的單核 / 單線程性能都勝過蘋果 M1 。與此前的 1510 分相比,如果啟用新的對比方案,現代 x86 平臺還可將領先優勢擴大到 19% 。
鑒于 SMT 的性能提升在 20~30% 之間,即便用最差的情況來對比,現代 x86 處理器也不至于太過遜色。
責編AJX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404瀏覽量
230783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465瀏覽量
199573 -
intel
+關注
關注
19文章
3483瀏覽量
18630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