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人協助的情況下,即使是坐著輪椅,只要在門口刷一下臉,就能進出自如;一個人在院子里散步,只要發生摔倒、磕碰等行為,看護人員便會立刻收到提醒,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提供幫助……
這是如今北京中科院職康站的日常,而這一切的暖心變化正是源于不久前曠視智能化設備的引入。對曠視而言,職康站的智能化改造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效率提升命題,更多的要考慮如何通過技術賦能,使得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貼心、便利。
為此,曠視的項目團隊報以了更大的熱情,付出了更多的心血。經過數次現場勘探和深入溝通,團隊先后推出了多版方案,考慮到職康站中的大多數人需要依靠輪椅出入,用于門禁的面板機的安裝高度一再調整,以便人們坐著就可以完成識別;同時,職康站公共場域的攝像設備角度也經歷多次實驗,確保檢測到每一次意外發生,并及時提醒看護人員,爭取黃金救治時間。
科技的終極價值落腳于人文關懷,體現在為社會創造價值。正如曠視職康站項目負責人桑寧所說,“我們意識到這不僅僅是商業項目。對企業而言,AI幫助各行各業實現降本增效,是商業價值的體現。而這背后的深層邏輯在于——科技與人類的關系。科技正在改變世界,也在重塑著人類社會,面對疾行的科技,我們需要正視影響、規范發展、合理使用,平衡商業性與社會性,最優化其價值。”
在“AI向善,科技賦能弱勢群體”研討會上,中科院殘聯聯合曠視AI治理研究院展開了一場關于科技進步與社會關懷的深度對話。
“AI向善,科技賦能弱勢群體”研討會現場
科技賦能的最佳路徑,從深入一線開始
在研討會產品展示環節,曠視團隊特別向與會嘉賓展示了四款“為老助殘”的概念性產品:針對居家環境和公共場所推出的“老人日常看護”和“老人防摔倒預警”產品樣本;針對視障人士推出的“盲人高空避障眼鏡”、“圖像輔助閱讀項目”兩項視覺輔助產品樣本。四款產品也因成功破解“為老助殘”管理工作中的痛點而備受好評。
“老人防摔預警”概念產品示例
高科技產品如何從實驗室設計走向商業化落地,在一線應用中切實推動弱勢群體融入社會,也成為研討會的重點之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聯評鑒委副監事長、中科院大學教授楊佳鼓勵工程師們多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在產品設計時要考慮應用環節的多重因素,真正解決使用者的痛點。“‘AI向善、科技賦能’是通用概念,這些科技產品不能僅局限于支持弱勢群體,應該要服務所有有需要的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聯評鑒委副監事長、中科院大學教授楊佳
在與中科院、殘聯以及眾多助老助殘的一線工作人員的充分交流中,曠視深刻意識到,科技企業在科技賦能的過程中不僅僅只是技術的供給方,更應該秉承技術善用的初心,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解決弱勢群體面臨的痛點問題。未來,曠視還需要繼續深入一線,去挖掘AI的更大價值。
從理論到實踐,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同樣重要
科技創新,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無論是研討會上展示的助老、助盲樣本產品,還是對職康站的無障礙智能化改造,這背后都是曠視對于技術的終極信仰以及“AI向善”的價值選擇。正如曠視AI道德委員會秘書處負責人張義涵所說,“曠視堅持AI可持續發展理念,希望在看見、思考和看懂世界的基礎上,通過技術、通過我們的解決方案給弱勢群體提供更多的科技創新閉環,支持弱勢群體融入社會、享受美好的生活。”
曠視AI道德委員會秘書處負責人張義涵
一直以來,曠視都在技術善用的道路上不斷探索、積累和前行,從社會備受關注的議題出發,倡導和踐行以AI造福人類。
在理論研究方面,作為AI治理的先行者,曠視在2019年推出了基于企業自身管理標準的《人工智能應用準則》,并成立了AI創業公司中的第一個AI治理委員會——曠視人工智能道德委員會,希望以此推進AI應用合理性工作,幫助行業構建一個可持續、負責任、有價值的人工智能生態。2020年初,曠視正式成立了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旨在就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共性問題與社會各界廣泛溝通、與專家學者們展開研究,共同推動人工智能的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曠視深知技術應用需要場景驅動,于是在內部開始了產品化實踐。除了為相關志愿者團隊傾斜技術、資金、社會資源支持,更在每年一度的“Hackathon”(黑客松大賽)中植入科技向善的話題,從內部倡導“做世界的工程師”不能僅著眼于手頭的一畝三分地,更要懷揣“技術改變世界”的初心和信仰,實現更廣泛的技術創新和產品落地。
“盲人高空避障眼鏡”研發者張帆
在談及產品設計初衷時,工程師們展示了熱枕而赤誠的一面,“盲人高空避障眼鏡”研發者張帆說道:“我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我想視障朋友肯定更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避障眼鏡的想法就那么誕生了。當視障朋友親自去幼兒園接孩子放學時,眼鏡便可以告訴他‘你的孩子正向你走來,還有十米、五米……’”
AI向善:曠視的可持續發展之道
“AI向善”從來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這是一項需要用長期主義的堅持,去切實落地的使命。
張義涵在研討會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巴西世界杯開幕式上,一個從胸部中部到腳指頭沒有任何知覺的脊髓癱瘓患者,通過機器人的幫助,發出了開幕式上的第一個球。整個過程僅僅只有13秒,而這13秒的背后是15年的技術試驗,25個國家156名科學人員的努力,18個月的精細制造。?
曠視堅信真正的創新是能夠給社會帶來好處的創新。我們追求的創新,也應是可以落地的,這往往也是最困難的。從一個創新想法的誕生到完整產品的整裝落地,可以分為0-0.1、0.1-1、1-N三個階段。0-0.1是技術可行性與產品價值的驗證階段,屬于從無到有的本質創新;而這之后的“最簡可用產品”打磨以及規模化應用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無論是職康站的無障礙智能化解決方案還是實驗室中的樣本產品,都需要進一步結合實際需求,迭代升級。以職康站為例,接下來曠視將根據真實場景繼續打磨產品,打造一整套基于移動業務平臺的運營模式,并將其推廣拓展到更多同類場景;同時,還將與相關機構緊密合作,發掘需求、打磨產品、降低硬件成本,降低落地應用門檻,讓更多人受惠于AI。
此外,除了在內部貫徹“AI向善”的理念,曠視還將與各界攜手,在AI向善方面加強交流,聽到社會真實的聲音,將科技賦能輻射更多領域,讓技術的力量真正發揮價值。
“曠視是一家做計算機視覺的公司,我們平時一直在想,我們的技術能夠幫助到哪些人,可以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平等。”
在曠視,還有許許多多像桑寧、張帆一樣心懷世界、以實際行動踐行AI價值的工程師,正是他們讓“用人工智能造福大眾”的故事不再遙遠,讓AI向善未來可期。
原文標題:AI向善:曠視的一場長期主義實踐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Megvii曠視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490瀏覽量
269974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5文章
47642瀏覽量
239750
原文標題:AI向善:曠視的一場長期主義實踐
文章出處:【微信號:megvii,微信公眾號:曠視MEGVII】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