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對于科技巨頭和互聯網大廠的監管大幕,正在緩緩落下。
肇始于2018年,因允許將用戶信息轉給第三方公司劍橋數據“分析”,Facebook被群起而攻之,進而在西方世界掀起對科技巨頭是否作惡的大辯論。谷歌、蘋果、亞馬遜等均卷入其中,或是濫用用戶信息和侵犯用戶隱私,或是利用平臺優勢打壓對手和上下游供應商。
過去數十年,科技巨頭被歌頌、被崇拜,在技術中立的避風港里攻城略地,可謂是鍍金年代。但對科技巨頭的信仰正在動搖,對互聯網贏家通吃的模式開始反思,利維坦式的科技巨頭會不會反噬,從少年變成惡龍?FAANG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的監管聽證和質詢,并且未完待續。從政府到民眾,臉上都是大寫的不信任。
一旦監管共識在美國形成,FAANG將迎頭撞上監管墻,而歐洲早已磨刀霍霍。
在一個月之前,中國的互聯網大廠還“歲月靜好”。多年來對大廠們在信息過度攫取上的“劣跡斑斑”,公眾幾乎麻木。一句“中國用戶愿用隱私換便利”,道出了大廠的輕佻和傲慢。而面對互聯網大廠利用平臺優勢橫掃產業鏈,從金融到娛樂,政府則是投鼠忌器,公眾更是五味雜陳。一方面互聯網確實帶來商業創新和消費便利,給中國經濟帶來了活力和人氣;另一方面,赤裸裸的“二選一”,如果這都不是壟斷和脅迫,反壟斷法就可以束之高閣了。
監管或許一直在醞釀,但馬云推了一把。他在外灘峰會上喊話監管適得其反,約談、網絡小貸新規和暫緩上市,不僅讓螞蟻面臨傷筋動骨的整改,也讓整個互聯網巨頭躍躍欲試的金融科技領域頓時安靜下來。
一直以來,誰來監管螞蟻們,就是橫亙在金融科技市場面前的必答題。螞蟻們的金融創新,在科技、類金融服務之間套利,以信貸業務為利潤奶牛,卻抗拒對金融企業普適的巴塞爾協議。這種不對稱的市場競爭,挾場景、數據以令銀行,讓后者陪著加杠桿,在金融領域是有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的。螞蟻們引以為豪的風控,畢竟沒有經過一個完整經濟周期的壓力測試。而金融市場,交易的不僅是數據,也是人性。
樹欲靜而風不止。緊接著,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要對互聯網平臺的壟斷行為糾偏。幾天時間,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美團等中國互聯網大廠市值蒸發兩萬億左右。平臺濫用市場地位和利用生態搞閉環(壟斷),以后這種睜眼說瞎話越來越難了。
中國互聯網經濟最野蠻生長、也最蔚為壯觀的兩個領域,金融科技和電商平臺,從此將戴著“鐐銬”跳舞。
“互聯網科技巨頭掌握大量數據和市場份額,容易形成壟斷,抑制公平競爭。”央行原行長周小川如是說。
環球同此涼熱。在這一點上,世界還是平的。
責任編輯:PSY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84瀏覽量
103697 -
監管
+關注
關注
0文章
84瀏覽量
7845 -
科技巨頭
+關注
關注
0文章
7瀏覽量
169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