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智能化、電氣化日趨走熱,傳感器得到大量應用,各領域市場進一步飆升。據相關機構預測,2019年至2024年期間,汽車傳感器市場將以7.44%-8.88%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而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在車用傳感器方面更是呈現較大需求和空間。
據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傳感器市場依然保持增長,整體市場規模達到2188.8億元,同比增長12.7%。未來隨著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戰略的實施,加上各級政府將加速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智能制造、智慧醫療發展,將為傳感器市場及企業帶來更好的發展機遇,企業也正逐步向創新化、智能化、規模化的方向快速發展。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2951.8億元,增速達17.6%。
盡管空間巨大,但從供給量來看,目前國內傳感器市場多以進口為主。據統計,中高端傳感器進口高達80%,傳感器芯片進口更是高達90%,國產化缺口巨大,這跟我國傳感器起步較晚,缺乏核心技術有較大關系。
不過,在近期舉辦的亞洲傳感器盛會SENSORCHINA上,蓋世汽車走訪時發現不少國產傳感器品牌無論在技術、品質以及商業化方面均具備較強實力,傳感器國產化正在呈現向好之勢。
1、下游重視疊加上游提升,傳感器國產化呈向好之勢
從去年開始,華為缺芯事件讓國家及制造企業進一步意識到核心技術缺失帶來的風險性,尤其是國際政治經濟環境風云變幻,不確定因素增多,促使核心技術國產化變得更為迫切。
“近兩年,下游的系統廠商越來越主動接受國內傳感器及芯片供應商,尤其是疫情發生后,部分客戶受到國外供貨較大影響,為此逐步意識到供應鏈多元化的重要性,這給我們帶了機會。”蘇州納芯微市場副總裁兼傳感器產品線總監高洪連在接受蓋世汽車采訪時表示。
同時,他指出,與十年前相比,國產傳感器及芯片已經有了質的飛躍,上下游之間的匹配度越來越高,目前公司跟諸多車企及Tier1已經建立了相關合作。
對此,微傳智能科技(常州)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朱一鳴亦表示同感:“的確,此前國內傳感器主要依附于進口,但國內企業近年來在持續突破,在某些技術領域已經不亞于國際品牌,且在市場服務方面我們有著本土優勢。
如今,我們正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加持AI算法提高產品性能,同時加強品牌效應,努力制造更加優秀的國產傳感器,希望能盡早幫助下游制造商擺脫進口依賴。”
整體來看,下游重視疊加上游供應商提升,國產化傳感器市場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時期。與此同時,隨著智能化、電氣化及材料等方面的快速發展和升級,加上新基建等國家政策及重點項目的扶持和帶動,進一步形成汽車傳感器發展新動能。
2、產業聚集效應明顯,企業發展多走務實路線
根據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汽車傳感器行業共計生產汽車傳感器28億只,同比2014年增長16.67%。2016年產量則達到32億只,同比增長14.29%。近年來,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商業化進程加快,市場對傳感器的需求量更是有增無減。
在此背景下,為提升市場競爭力,產業聚集效應明顯。從傳感器產業發展情況來看,此前小而散是產業較為顯著的特征。據工信部統計,截至2015年底,我國整體從事傳感器生產和研發的企、事業單位共1700余家,從事MEMS研制、生產的企業有170余家,其中中小型企業占比約94%。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傳感器產業已形成長三角、珠三角、東北、京津等產業聚集區。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業內公司的兼并重組,產業格局將進一步走向聚集。
從區域上看,華東地區為主要聚集區域,企業數量最多,大約占據全國56.86%。此外,在中南、華北等地區占比也比較突出,分別占據23.09%和8.36%的企業資源。
另從企業發展來看,蓋世汽車在采訪中發現,盡管市場機會較多,但企業對自身定位及發展方向較為務實明晰。高洪連在接受蓋世汽車采訪時多次提到“做自己擅長的事情”這一點,他指出:“盡管行業空間很大,但畢竟我們還是一個中小規模廠商,不可能做到全面覆蓋。
因此,主要還是圍繞自己擅長的領域,緊跟市場趨勢和技術潮流去做匹配。如傳統燃油車MEMS芯片原來主要是由國外廠商提供,我們會結合國內排放法規進行開發,不斷豐富產品線,給到客戶更多選擇。
而在新能源方面,高壓環境及新的電子電氣架構對于傳感器有新的增量需求,但要求也更高。因此,方向一定要明確,產品才能更好更快地落地,競爭力才能得以提升。”
對于此,無錫芯感智半導體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同慶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此前很多傳感器都是進口的,國內想在此領域突破,還是需要一定時間。因此,我們在產品拓展時沒有直接涉入前裝市場,而是從售后做起,當然前裝市場產品不是沒有,而是要等待時機。”
3、空間巨大,挑戰依然不容忽視
挑戰與機遇并存,盡管國內傳感器市場發展環境向好,但對于自主品牌來講,要超越還是需要較長時間。
在高洪連看來,車企對傳感器要求非常高,且此前的架構系統多以國外Tier1主導,因此對于自主品牌來講,產品不但要符合國外的標準參數,可能還要做的更好,才有機會做一些替代。
其次,他認為人才及經驗也是制約國內傳感器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從目前國內的情況看,能夠適應當今傳感器技術發展需求的具有高水平的科研隊伍及中青年科技專家、技術管干、學術帶頭人相對缺乏,使行業技術更新換代步伐慢,產業發展后勁不足。
除了以上外,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因行業發展規范尚未形成,導致國內傳感器產品不配套且不成系列,重復生產、惡性競爭的現象的多發,使得產品可靠性較差、低端偏移較為嚴重,產業化程度與品種和系列不成正比。傳感器國產化要實現,行業規范亟待完善。
為此,對于國內傳感器生產廠家而言,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要贏得發展,勢必要腳踏實地,在擅長領域不斷提升,做到極致。
責任編輯:gt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2文章
51356瀏覽量
755623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3文章
47593瀏覽量
239499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604瀏覽量
76444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28瀏覽量
9420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