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數字經濟比重逐年增加,2016年、2017年、2018年連續三年占GDP比重超過30%,在全球排在第二,數字經濟已在全球達成共識,在此背景下,10月18日,由中國經濟傳媒協會、華夏時報聯合發起,清華x-lab數權經濟實驗室、傳媒區塊鏈產業智庫、火鏈科技等支持的2020年媒體高層區塊鏈知識公益培訓班(鏈媒班)第二期在北京舉行。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在培訓時表示,從區塊鏈、信息技術、數據、數字經濟,到區塊鏈未來走平臺化、服務化和集成化的路徑,再到它的應用的四個方面:存證、確權、交換交易、信任等,只有充分理解區塊鏈的內涵和外延,才能更好地了解它的未來。
李鳴認為,在“數字經濟”、“新基建”、“數據要素市場化”等相關政策的引導下,區塊鏈技術正在從小規模應用探索向大規模應用實踐轉變,大規模應用實踐將區塊鏈技術帶入到更廣闊的產業空間。
區塊鏈的外延和內涵
李鳴認為,從工業視角來講,從工業經濟到數字經濟轉換的過程,其實就是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主要分為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個部分。所謂數字產業化,就是讓更多的信息技術能夠形成產業,比如形成AI、物聯網、區塊鏈產業;所謂產業數字化,就是讓更多產業使用數字化的技術,比如經常提到的金融科技、監管科技,在傳統的產業上能夠更多地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加速傳統產業的發展。
在李鳴看來,數字產業化不是剛剛開始,從2000年開始,大家已經將目光從傳統的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轉換。
“從科技的視角來看,數字經濟里面的核心要素就是數據,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其實是加工數據的工具,IOT采集數據、大數據對出具進行處理,云計算做承載和調度,人工智能利用數據、區塊鏈為數據價值化提供保障。”李鳴說。
那么,數據到底有哪些價值呢?跟傳統的用一度電就要燒一噸煤,電用掉了煤也用光了不同,數據一經采集可在合規的前提下無限次使用。“所以說數據跟傳統的生產資料最大的特點是邊際成本遞減。”李鳴說。
李鳴認為,數據的價值可以從四個層面來看:第一,數據自身的技術價值,可以利用它來查詢、分析、處理;第二,數據可以作為資產。比如,高端用戶的數據是企業的主要資產;第三,數據可以在企業內部作為一個業務來完成從生產到分析的業務活動。第四,也可以基于數據對外提供服務,比如征信,可以基于個人、企業數據形成征信服務;但是,由于隱私保護等法律法規的要求,需要在合規的前提下釋放數據的價值,這就需要一項新的技術。區塊鏈可以在數據層面上提供可信任、防篡改的技術體系,為數據確權提供支持,與隱私計算等技術結合支持數據的共享和流動,從而最大化數據價值。區塊鏈這項技術的出現恰恰是在當前數字經濟環境下最核心的要素數據價值釋放的重要工具。
那么,區塊鏈的內涵是什么呢?在ISO國際標準中定義,區塊鏈是使用密碼技術將共識確認的區塊按照順序追加形成的分布式賬本。從技術屬性上來看,區塊鏈是利用加密機制、共識機制、激勵機制等方式對數據進行封裝,從而提供可信共識放篡改的技術體系。
“保障信息安全、降低信任成本、提升協作效率、加速經濟交換是區塊鏈的價值和優勢。”李鳴說。
不過,李鳴也提醒到,區塊鏈產業雖然飛速發展,但仍面臨監管、安全、商業模式和技術體系等挑戰,需要多方努力共同加速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進程。
各國加大對區塊鏈的布局
當前,全球主要國家紛紛加快對區塊鏈的布局,歐美多個國家和地區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從出臺產業政策、加大資金投入、調整監管框架等方面促進區塊鏈發展。
據李鳴介紹,在國際上,英國是最早從國家層面提出相關區塊鏈內容的國家,2016年1月,英國發布了分布式賬本超越區塊鏈的研究報告;2018年4月歐盟建立了EBSI,計劃建設歐洲區塊鏈基礎設施;2019年9月德國發布了區塊鏈戰略;而在2019年美國參眾兩院也對Libra進行了專題的論證,旨在實現推動產業發展和監管的平衡。
在亞洲,新加坡、日本、韓國這些國家也都在大力推進區塊鏈技術。“去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到了區塊鏈,給我們指定了方向,明確了路徑。習總書記的講話中提出要促進區塊鏈產業發展,同時與實體經濟相融合,并在融合過程中要保障網絡安全。”李鳴說。
李鳴表示,回顧我國整個區塊鏈發展歷程有三個階段,從2013年央行發布《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開始,是觀察期;2017年9月份央行等七部委發布了《關于防范代幣融資風險的公告》,這是規范期;2019年2月網信辦發布《區塊鏈信息管理規定》,我們認為中國對區塊鏈到了引導期。此外,全國26個省市以上都發布了區塊鏈專項的政策。
“我們認為區塊鏈進入到大規模應用實踐的過程,未來需要建立技術體系、服務體系和生態體系。技術體系上會有三個發展方向:平臺化、組件化、集成化。平臺化,比如北京鏈和天津鏈都形成之后,兩個鏈上的應用會有互聯互通的需求,兩個鏈也會連接形成一個網絡,所以我們認為未來會從城市鏈、行業鏈向城市鏈網轉化,這個行業鏈比如說能源鏈、媒體鏈,都可以形成自己的鏈,未來一定要連接,如果不連接會形成新的價值孤島。”李鳴說,“第二個是組件化,因為大的平臺會催生更大規模的應用,就會自然而然出現個性化的需求,個性化的需求對于大平臺來說是無法保證的,所以就會有一些組件獨立出來,形成支撐個性化應用的技術;第三個就是集成化。區塊鏈技術未來一定需要跟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新一代信息技術共同作用形成數字科技操作系統,從而最大化數據價值。”
李鳴認為,在“數字經濟”、“新基建”、“數據要素市場化”等相關政策的引導下,區塊鏈技術正在從小規模應用探索向大規模應用實踐轉變,大規模應用實踐將區塊鏈技術帶入到更廣闊的產業空間,更多資源的注入和真實需求的挖掘將推動區塊鏈技術向平臺化、組件化和集成化演進,形成城市聯網、組件服務網絡和數字科技操作系統,以滿足規模化、個性化和價值化的產業需求。
區塊鏈的未來
當前,很多區塊鏈的學者從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應用技術不同的視角解釋區塊鏈,在李鳴看來,這恰恰反映了區塊鏈產業的熱度。
“但是我們想說,當前區塊鏈更需要技術研究和應用實踐。從產業的視角,我們建議如果想做區塊鏈,一定要從應用的需求找到合適的技術,構建一個新的服務模式,來為產業提供服務。”李鳴說。
李鳴認為,區塊鏈的未來一定是跟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的,包括剛剛所說的物聯網采集、大數據處理、云計算承載、人工智能利用等,區塊鏈作為保障,未來一定是大的融合的技術體系,如果從這個視角來講,區塊鏈是加密算法、共識機制等技術組成的,區塊鏈跟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融合起來形成數字科技。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整個科技是一個體系迭代發展,區塊鏈一定會跟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形成數字科技,數字科技再迭代地往前發展。
因此,從區塊鏈、數字經濟、數據,以及區塊鏈自身對數據封裝的能力,再到區塊鏈未來走平臺化、服務化和集成化的路徑,到它的應用的四個方面:存證、確權、交換交易、信任,到未來區塊鏈的發展是數字科技發展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希望大家能夠更好地去理解區塊鏈的內涵和外延,從而去了解整個區塊鏈及新一代信息技術,并利用技術創新服務模式。
責編AJX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846瀏覽量
62079 -
區塊鏈
+關注
關注
111文章
15563瀏覽量
106544 -
新基建
+關注
關注
4文章
811瀏覽量
2339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