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因為特斯拉制定了電動車游戲規則,跟規則制定者玩怎么贏?
為什么要引入特斯拉?
特斯拉在本地化后的生產制造成本更低,政府還贈予了各種政策減免紅包,最關鍵的是還給予累計三次低息貸款185億元人民幣,相當于享受到了比肩最優質的一線國企待遇。政府引狼入室不是最終目的,那到底為的是什么呢?想清楚這個問題,才是國產電動車企過去和現在干不過特斯拉的真正原因,官方對這個產業鏈的理解和前景規劃,比我們更清楚。
引入特斯拉,無外乎期望帶來產業鏈的升級和完善,引入這條鯰魚還可以倒逼車企關注真正的創新,也期望帶來上下游創新級人才的成長。
而之前的巨額補貼,已經眾所周知,并沒有帶來真正預期效果的創新,反而帶來大量當地保護主義下的“下意識騙補”,甚至形成了行業內的潛規則。
產業鏈的差距
其實一直是國內整車制造的難處,所以政府的想法更多期望特斯拉上海工廠帶動產業鏈的良性崛起,形成最優質的上下游資源,使得新能源車企可以依賴到更為優質的產業鏈資源,將有限的資源和精力投入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建設上,倒逼國產新能源車企更注重優勢領域的突破和創新。
目前國產Model 3的零部件本地化率為30%,到2020年的年中將可能達到70%,年底或2021年則將實現100%的本地化率。比如在臨港新片區,就有意圍繞特斯拉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形成先進的上下游產業鏈,目前已經有初具規模的輻射效應產生。
其實和當年的蘋果將iphone放在中國組裝一樣,中國手機產業的轉折點,實際上也是伴隨著2011年蘋果公司的進入才出現的。之前的波導、夏新等國產品牌,就和目前的國產電動車企一樣,缺少先進的技術和成熟的產業鏈,很可能曇花一現。11年之后,蘋果逐漸催生出像歐菲科技、欣旺達、舜宇光學科技這樣的行業龍頭和優秀企業,如此完善的供應鏈產業,使得國產手機品牌迎來了發展的最佳契機,華為、小米、OPPO、vivo、一加、傳音等國產手機品牌,才得以利用供應鏈的制造和技術優勢迅速崛起。從這方面來說,汽車在產業鏈的長度和深度上要遠超智能手機,目前的差距更大。
人才的差距
特斯拉作為全球新能源車企的技術和行業標桿,政府期望在生產制造、軟件、供應鏈等諸多方面,能夠可以帶動上下游產業鏈一整批汽車行業的人才成長,期望特斯拉能將最新技術、理念、規范影響給行業內,側面加速新能源電動汽車的良性發展。
我們中國人自古就善于逆境中奮起直追,善于在逆勢中虛心請教,相信在不太久遠的將來,就像現在的手機產業鏈一樣,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內將出現更多類似“華為、小米、vivo、OPPO、一加”等各有特色的知名國產品牌。
顯然,國產電動車暫時干不過特斯拉已經是事實,而將來能否追上并且“干過”特斯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能夠以超前的眼光和布局,找到差異化的定位。
結束iPhone霸主地位的,一定不是另一家蘋果公司。
責任編輯:xj
原文標題:國產電動車為什么干不過特斯拉?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電機技術及應用】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電動車
+關注
關注
73文章
3028瀏覽量
114458 -
特斯拉
+關注
關注
66文章
6328瀏覽量
126719
原文標題:國產電動車為什么干不過特斯拉?
文章出處:【微信號:wwygzxcpj,微信公眾號:電機技術及應用】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