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分享《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觀察》和《中國動力電池產業觀察家》月度版的精華內容。讓大家來判斷,值不值得一讀。
大家比較關注各車企銷量排行,如果按各車企自報的銷量數,不少車企表現不錯。但如果看更為真實的上險數,我們看,8月同樣是特斯拉、上通五和比亞迪三強鼎立,但排序仍然是特斯拉居首。上通五和比亞迪在終端交付上,還沒有超越特斯拉。
另外,有些車企銷量和上險數長期背離。比如,近期獲得100億投資的威馬汽車,公布的今年銷量已經是11779輛,但從上險數看,只有8500輛。威馬歷史總銷量超過3萬,但從上險數看,只有2萬多。另外,上了險(即交強險),也未必真賣了。
對于上通五的宏光MINI EV的熱賣,大家已經很清楚了。但它賣到哪里去了?
上險數的地域分布,可以做一定參考(有異地上險現象,尤其是為了獲得當地支持的時候)。我們看本土柳州銷量最大,另外青島其次,因為該車型也在當地生產,而且青島政府給了非常可觀的單車補貼。此外,我們看到河南的洛陽、商丘,山東的濟寧、菏澤、臨沂都是排名前列的。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天津、武漢、杭州、上海這些一線城市也有不少——宏光MINI EV在一線城市的青年當中,吸引力很大。如果考慮柳州、青島的上險車輛,最終其實被賣到了其他地方的話。可能宏光MINI EV更多賣給了中大城市年輕人,而不是低速車企的消費者。
很多人認為,電動汽車的私人消費很難打開市場,因此重視TO B銷售。這個觀點正確的一面是:私人消費規模小;但錯誤的一面是,私人消費非常堅實,而且基本上一直都在上漲。
從私人純電動上險數大家可以看出,比起大盤在7月份才恢復同比正增長,私人消費早就回暖了。注意:上半年全國還處在疫情當中!
私人消費特征很明顯,兩頭大,中間小。而且,中間要么在限購城市,要么實際是跑運營,只是掛在私人名下。
相比私人消費,運營市場回暖更晚。其結果是,私人消費的占比更大了(當然,扣除私人買車用來跑運營的,真實占比還是沒有現在那么大的)。
我們再來看《中國動力電池產業觀察(8月版)》的部分精華內容:
動力電池企業得押寶押對車企,同時能夠建立長久合作關系。現在五菱、廣汽純電銷售不錯,帶動孚能、中航沖到二線,讓國軒地位穩固。不過,要取得像寧德時代那樣的地位,動力電池企業得讓自己成為幾乎所有車企的選擇——咦,這不是比亞迪刀片電池說自己有多受歡迎的措辭嘛。
會對寧德時代形成更大沖擊的,是外資動力電池企業。LG化學拿下特斯拉之后,就是行業前三。如果其他爆款車型也用外資,那么寧德時代的份額就很難保持半壁江山。
現在看SKI和北汽結盟,LG化學和吉利結盟(盡管似乎沒了后文),松下是豐田一伙的……我們每期觀察都分析外資企業配套情況,因為主要變數在此。
磷酸鐵鋰起勢,不僅僅是在商用車領域,在乘用車領域也大幅增長,但相對三元,只有它十分之一的份額,要撼動三元在乘用車領域的霸主地位,是極難的。
很多外資、合資車企偏愛軟包,軟包必然從原來的極低的市場份額升起,上限是多少?我預估三分之一是能達到的。
我們的動力電池觀察每期也會分析一個車企的供應商,以及一個電芯廠商的客戶。8月份的有意思,李書福父子布局的衡遠新能源,只是他們在這個領域的一個部分。吉利控股說要上科創板,不知道會有多少不為外人所知的汽車業務顯性化。
兩份產業觀察都附有政策觀察。8月我們關注的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
這次示范應用是燃料電池汽車企業近幾年最好機會,不“上車”,可能就永遠上不去了,必須抓住。
不過,申請示范的門檻高,目標大,燃料電池汽車企業,必須強力推動所在城市,合縱連橫,遠近都要交往,主要搞定兩個難點:氫的來源+基礎材料和核心部件企業。
燃料電池車目前的適用場景還是比較窄的——中遠途中重型。在五部委的政策解讀中,將燃料電池汽車定位:作為純電動汽車的有益補充。
燃料電池汽車企業必須和“第三方”做好溝通。get?
這個政策將如何影響燃料電池汽車行業?我們的主要意見是,能給燃料電池汽車行業打下產業化基礎,但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難以在近十年撼動動力電池汽車的新能源主導地位。
責任編輯:gt
-
汽車電子
+關注
關注
3028文章
8021瀏覽量
167588 -
特斯拉
+關注
關注
66文章
6328瀏覽量
126722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673瀏覽量
13089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