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IC Insights預測,2017年至2022年,模擬芯片行業市場年復合增長率達6.6%,高于集成電路行業 5.1%的整體增速,在集成電路細分領域增速排名中位列第 1。
模擬IC市場現狀
模擬IC屬于集成電路的子分類,按照處理信號形式的不同,集成電路可分為模擬IC和數字IC。模擬IC主要用于電源管理和信號鏈路。根據 IC Insights 2018 年領先半導體公司的排名,在全球十大模擬 IC 企業中,美國占6家,歐洲占3家,亞洲只有日本瑞薩排在世界第10位。全球模擬芯片基本被國外企業壟斷,沒有中國企業的身影。
這種格局已經持續很久,TI、ADI、Infineon、Skyworks Solutions等幾家頭部企業牢牢占據著全球近60%的市場份額。究其原因,模擬IC行業具備高度分散性,因此并不會像數字IC一樣單一市場就能帶來大規模的出貨需求,模擬IC廠商一般會選擇“廣撒網”,保證產品系列很多。模擬IC的另一個特點是生命周期長,一旦切入產品,可以獲得穩定的出貨量,因此行業門檻高,壁壘顯著,格局相對穩定。
業內知名投資人華登國際合伙人王林指出,模擬芯片相對來說起步投入較小,細分應用很多,很適合創業公司來做,近期涌現出的創業公司也多以模擬芯片公司為主。總體來說,中國模擬芯片公司小、散、亂。其認為,在新的國內國際形勢下,創業者們應多抱團做大事,尊重知識產權,啃硬骨頭,走行業橫向整合的道路。其實不難發現,一系列國際巨頭的成長路上也曾有過不少收購經歷。我們挑選幾位代表性模擬IC巨頭,看一下它們的成長經歷。
國際巨頭的成長
首先是憑借銷售額 108 億美元和 18%的市場份額登頂的德州儀器(TI),TI作為全球領先的模擬設備供應商一直保持著穩固的地位。到目前為止,在模擬IC領域,德州儀器一共經歷了兩次比較大的收購,1996年開始,TI開始轉型,剝離原本的業務。當年,TI收購Silicon Systems,1999年收購Unitrode和Power Trends。
2000年,TI斥資76億美元收購了模擬芯片廠商Burr-Brown,獲得該公司優秀模擬設計技術人員之后的TI致力于組合主力產品DSP與模擬IC的業務模式。鞏固了其在數據轉換器與放大器領域的優勢地位,并形成從電源IC到放大器IC乃至A-D/D-A轉換器的廣泛產品群,并在模擬IC領域以14%的市場份額占據第一位。但由于模擬IC市場的特點所致,導致份額提升的相當艱難。于是TI再次想到收購。
2011年,TI又斥資65億美元收購1995年排名第三美國國家半導體(NS),此番收購后,TI在通用模擬器件的市場份額達到17%,大大超越后面的競爭對手。產品種類更是將由之前的30,000種模擬產品增加至42,000種,成為模擬IC的巨型超市。該舉動導致TI超越了當時在銷售額上與之持平的東芝,成為僅次于英特爾和三星電子的半導體公司,尤其在模擬IC領域,TI獨占50%以上份額,自此TI一家獨大,遙遙領先。
其次是ADI,2018 年模擬 IC 銷售額增長了 7%,達到55億美元。2017年3月,ADI(亞德諾半導體)以148億美元完成對Linear(凌力爾特)的收購。在此之前,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C Insights公布的2015年模擬IC銷售排名數據,ADI位居全球第四,Linear則排名第八,兩家公司加總后,市占率可達9%,將一舉超越英飛凌(Infineon),成為僅次于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的第二大模擬IC廠商。對此,ADI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Vincent Roche也曾公開表示,ADI公司收購凌力爾特公司締造了一個模擬行業重量級企業。
英飛凌的發展經歷也值得一說,英飛凌前身是西門子半導體部門,1999年,西門子將該業務獨立出去,成立了英飛凌科技公司。2015年英飛凌高居模擬廠商榜眼位置,其排名攀升原因之一是完成了對收購來的美國IR(International Rectifier)公司的營收合并。收購完成后,英飛凌的產品組合變得更加豐富,業務版圖也得以擴張,美國和亞洲的許多中小企業將成為公司的客戶。此番并購將為英飛凌帶來更多電源管理系統專有技術,進一步加強其在功率半導體方面的專長,并整合化合物半導體(即氮化鎵)領域的先進知識。另外,并購也將極大地推動英飛凌在生產上實現規模經濟,增強競爭力。
美信的成長速度頗為驚人,1995年之前美信的模擬業務甚至排不進前20,如今美信的模擬IC營收比當年增長了10多倍,美信的增長主要也來自收購。通過連續收購Dallas半導體、Volterra公司以及Vitesse和Zilog的部分產品線,2018年美信位列模擬廠商的第七名。這幾年美信也頻頻卷入并購傳聞,不是說有廠商欲收購美信,就是有傳言美信要收購別家。
安森美由2014年的4%,變成了2018年的11%,這主要還是得益于其在過去兩年的收購,其收購了飛兆半導體,鞏固在模擬市場的地位。
NEC在2010年將其半導體業務與當時的瑞薩科技合并,成立了瑞薩電子。瑞薩科技成立于2003年,由三菱(1995年模擬IC排名第13)與日立(1995年模擬IC排名第16)的半導體業務合并而來。2016年,瑞薩收購Intersil,近日,瑞薩電子宣布以超過60億美元收購美國芯片商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IDT),不僅刷新了日本半導體行業并購記錄,同時也為全球模擬IC市場增添了新的變數。
不難看出,模擬IC巨頭的成長很大部分都來自于并購。模擬IC領域產品品種眾多,下游應用非常廣泛,一家公司想要發展眾多產品線對于公司本身來說,勢必要分散注意力,這時候收購就成了很好的選擇。遠的不說,強大如蘋果公司,也是通過不斷收購技術來鞏固自己的巨頭地位。
國內模擬IC整合初現
看向國內,目前國內模擬IC公司規模相對較小,格局也相對分散。但有一則消息卻引起了業內關注。2019年12月3日,國內模擬IC設計廠商圣邦股份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1.15億元人民幣收購彭銀、張征、深圳市麥科通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南通金玉泰企業管理咨詢中心(有限合伙)及安欣賞(以下合稱“轉讓方”)合計持有的鈺泰半導體南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鈺泰半導體”) 28.7%的股權。
圣邦股份主要有信號鏈類模擬芯片和電源管理類模擬芯片兩大類產品,而鈺泰半導體則專注于電源管理芯片,擁有系列電源管理芯片產品,兩者在產品細分品類上存在互補,收購完成后,鈺泰半導體的電源管理芯片產品有望與圣邦股份信號鏈及電源管理兩大產品體系形成協同效應。
此后12月4日,匯頂科技收購恩智浦VAS業務成功獲批,恩智浦是2018年全球第十大半導體公司和第六大模擬芯片廠商,有業內專家指出,此舉將促成向模擬IC進軍,拓展智能手機業務。
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模擬芯片設計公司有210家,到2019年國內模擬芯片設計企業只有102家,2019 年一年少了108家,減少數量超過一半。
種種跡象讓我們不得不做出這樣的猜測,也許國內模擬IC市場平靜的表面下,整合之勢已暗流涌動。
事實上,由于模擬IC的特性,該行業無法由一兩家公司實現全部壟斷,即使強大如TI,2018年其市場份額也僅有18%,這無疑給中國廠商提供了一個有利的發展契機。
不過,摩爾基金合伙人朱克學指出,中國模擬IC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首先,受限于單個產品面向的市場容量有限,國內模擬IC企業體量相對較小,想要做大必然需要借助資本力量整合。其次,模擬IC對人才要求較高,目前人才培訓離產業要求有差距。此外,模擬IC的設計與FAB(芯片制造)工藝結合非常緊密,巨頭模擬IC大多是IDM(集成器件制造)模式,一般模擬IC企業采取Fab Lite(輕晶圓廠)模式,設計與工藝聯合發展,國內在代工方同樣缺少優秀人才。
行業整合需要時間、更考驗企業的綜合實力,國內模擬IC一方面需要資本整合人才和項目,另一方面要增加在模擬IC代工的投入,培養更多的工藝人才,這樣才能走的更遠。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55瀏覽量
426351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687瀏覽量
221551 -
IC
+關注
關注
36文章
5978瀏覽量
17603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