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于中國人而言有比芯片制造更重要的事嗎?答案是:有。 2020年9月15日,美國針對華為的技術絞殺令正式生效。美國鷹派可能根本不會去想,這一政策將會激發起中國人怎樣的感情;他們可能也不會去考慮,揮出去的大棒最終是否會反噬。 自1840年始,目睹國門被堅船利炮一而再、再而三的擊破,幾代中國人幾乎是在絕望中發出了“工業強國”的吶喊。 今天,中國的制造業產值已經相當于美國、德國、日本之和,這絕非偶然。 中國對制造業有特殊的情愫。也正因為如此,一枚小小的芯片才會激起舉國上下最濃烈的情緒。 但芯片卻遠非制造業的全部。眼下,中國還有一件重要性絲毫不亞于芯片制造的事情,那就是讓世界最大規模的制造業接受數字技術革命的洗禮,讓中國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 事實上,需要7納米、5納米芯片的更多是消費領域,而制造業的數字化升級,14-28納米的芯片未來5-10年已夠用。因此,在高端芯片仍需攻關的前提下,中國工業升級的關鍵在前瞻性的思維以及中國制造的體系性優勢。 9月16日,阿里巴巴公開了秘密實施3年的項目——“犀牛”,這個動物命名延續了阿里的風格。
它一亮相就顛覆了人們對于工廠、對于制造業的傳統認知,“數據”武裝到牙齒。這個馬云“新制造”的試點,說它揭開了工業互聯網時代的新篇章,或許也不為過。 它宣示了:從今天開始,數據將會成為和水、電、能源一樣的基礎必需品。這樣的變化在最近兩百多年中之前只有過三次。 對于傳統制造占主體的中國而言,這是難得的機遇,是生存還是死亡的頭等大事。 去過英國的人都知道,倫敦迄今保留著1500盞煤氣街燈,其中最古老的超過200年。這是世界最早的公共照明系統,見證著英國引領蒸汽時代的榮光,同時也留下了它被電氣時代甩落的落寞。 現在,我們面臨數字革命。
“要發展數字經濟,推動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這是2018年4月中國領導人的講話。 “新制造”不是呼之欲出,而是已經在路上。
1
新制造是中國制造競爭力的華山之路 三十年前,中國人可能從沒有想過有一天“Made in China”會充斥世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幾乎立刻確立了“工業化”的目標。1956年9月中共八大提出:當前的主要任務是……,盡快地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最初的設想是用三個“五年計劃”到1968年前后,初步實現工業化。 但是,當年的領導者顯然低估了中國這樣落后的農業大國要實現工業化,更遑論工業現代化的難度。事實上,直到2020年——也就是今年,中國才真正實現了工業化。 當然,如果以最嚴格的工業化標準來衡量,真正“工業國”迄今也只出現過三個,分別是英國、美國和中國。 解放牌汽車,是中國向工業化發起沖擊的象征。 1956年7月13日,第一輛國產解放下線。它的出現,在人們心中,仿佛一掃之前中國大地上行使著130種不同品牌汽車,但卻沒有一種是中國造的屈辱。 然而,老解放也見證了中國工業現代化之難。它仿自前蘇聯的吉斯150,一個車型在中國生產超過30年,基本上沒有顛覆性改進。 現代工業文明在中國結出豐碩的果實,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尤其是入世之后。 很多人都不知道第一盞電燈在中國亮起的時間,是1882年。電力革命的大潮中,中國首次“觸電”絲毫不比列強晚。
只是因為戰爭、內亂,中國真正用于發展的時間只有60多年。可以說,中國用六十年走過了發達國家從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到數字時代一百五十年的工業歷程。 所以,即便今天中國擁有了“世界工廠”的稱號,擁有了全世界最全的工業體系,但是清醒的人卻深深知道中國制造的不足,其中也包括我們的對手。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對《中國制造2025》進行全面解讀時曾表示:
全球制造業分四級梯隊,第一梯隊是主導全球科技創新的美國;第二梯隊是高端制造領域,包括歐盟、日本;中國處于第三梯隊,以中低端制造為主,而且這種格局在短時間內難有根本性改變。
作為主管制造業的中央大員,苗圩的觀點基本上代表了國家認知。 經濟學界的敏銳者曾警告國人不要沾沾自喜,工業4.0已經來臨,而中國是工業1.0、2.0、3.0、4.0并存,而且基本是以2.0、1.0為主,雖然也有一些3.0,少數4.0,但是眾多關鍵技術、環節需要依靠外國。 所以,當美國把中國列為競爭對手之后,首先瞄準的就是下一代工業的“糧食”——芯片以及第三代半導體這一關鍵節點,精確打擊。 現在能夠理解為什么中國對于數字經濟求賢若渴了吧? 美國發起貿易戰、技術戰就是希望把中國牢牢釘死在中低端制造領域,這絕不是中國所樂見。但要突圍,只能依靠技術爆發的奇點。 幸運的是,中國過去十多年憑借后發優勢,在第三代半導體技術方面并非白紙一張,在數據匹配應用場景方面,更是獨步全球。 在展望數字經濟時,馬云在2016年的云棲大會上提出五個新,認為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術、新能源將會深刻影響中國、世界和所有人的未來。 而對于中國擁有的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制造業,要突圍只有寄希望于“新制造”。
2
中國沒法等下去 什么是新制造? 馬云曾經打過一個比方,“未來的機器吃的不是電,未來的機器用的是數據”。 如果你了解數字化,你就知道這句話指向產業互聯網,也恰好是中國在數字化時代的比較優勢。 以下已經不是想象—— 工單一到,倉庫中堆放的、經過事先編碼的原料被機械臂抓取,送上傳送帶,送到加工制造車間。電腦根據圖紙選擇最優的裁剪,終端出來的已經是成品,整條流水線全部由電腦控制機械完成。 “工人”只需要在手持Pad上做好簡單的設定。
圖說:犀牛“數字化工廠” 這就是阿里新動物“犀牛”今天給我們展現的,下一代工業的生產場景。 阿里已經偷偷的研發了3年,昨天之前,甚至連阿里巴巴絕大部分員工都不知道有這個項目的存在。 它以中國最具優勢的服裝加工進行情景開發,不料卻被達沃斯論壇關注到,被WEF(世界經濟論壇)評為“服裝行業全球第一家燈塔工廠”。也就是下一代工業中服裝領域的標桿企業的意思。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覺得欣喜。然而,類似的標桿企業絕大多數在外國。這意味著大企業針對下一代工業的比拼早已是暗流涌動。 對于技術奇點的來臨,大企業從來就是最敏感的。因為,這需要代表工業最高水平的預見性。而大企業無疑是再合適不過的主體,它們強大的生命力、賺錢能力、研發水平,決定了它們仰望星空所能達到的高遠。 你得慶幸中國有阿里,有了眾多可以登上《財富》世界500強的大企業。事實上,它們對于數字化,或曰工業互聯網的投入與警惕,絲毫不亞于外國同行。 當然,跨越“奇點”不只有成功者,失敗者的教訓更值得警醒。 倫敦的煤氣街燈就是一個面對電氣化的悲慘故事。1924年,當美國的電燈普及率超過50%之時,英國的電燈用戶才勉強過百萬。 你以為英國只是輸掉了街燈,英國輸掉的是國運。 同樣的,擁有愛迪生等諸多偉大基因的通用,在其126年的歷史中大多數時候輝煌無比,但偏偏在數字化浪潮中疲態畢現。 2018年,它被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踢出指數籃子。 通用,夠大、夠強,存在的時間夠長,它還始終對“變革”充滿熱情,但是它依然沒能跨越技術奇點。 制造業的數字革命,或者說工業互聯網,半導體、芯片是骨架,數據是血液。 中國雖然不是很多關鍵硬件、技術的發明者,但是中國擁有還能用的半導體,以及最好的數字應用場景,擁有迄今為止堪稱豐富的數據。 美國依然是世界創新之源,但這個唯一的超級大國過去一百年也許過得太順利的,難免流露出一絲陳腐氣。 當一個領先了一百多年的國家,開始用圍堵、遏制的方式來面對競爭者,直接和互聯網開放、自由的天性相違背時,歷史的接力棒也該被交到后來者的手中。
3
內循環能否成功的關鍵 過去20多年,中國是世界的工廠;在逆全球化時代,中國大方向已經改變,用官方的表述就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道路。 2020年的疫情,讓我們提前見識了未來雙循環的可能圖景。 最嚴峻的問題已經提出,為世界需求而生的中國制造能否玩得轉、玩得好內循環就成為雙循環戰略能否成功的關鍵。 當代中國,已初步實現了產品的極大豐富。在這之后,必然會走上追求品質、個性化定制的道路。如果說,中國工廠過去習慣了上規模、薄利多銷的路數,那么今后,工廠亟需從大批量生產向小規模快速反應轉型。 這樣的轉型,對企業在資金周轉、市場動態反應、庫存方面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沒有什么比基于數據流、人工智能反饋的新制造更能適應新形勢、新需求。 從犀牛的運營模式上,我們能夠看到制造業數字化升級的核心特點。
圖說:犀牛“數字化工廠” 第一、工廠具備銷售預測能力,以銷定產。 數據反饋可以實現銷量預測,不同于過去只是簡單的預測趨勢,或者那些可能好賣,而是精確到未來一個月能賣到多少件,在這背后,通過新制造平臺,能銷售端數據與設計、生產端打通,將消費者的精準需求傳遞到上游制造企業,指導工廠生產爆款。 第二、極度柔性的供應鏈快速反應能力。 犀牛已經做到了將行業平均1000件起訂,15天交付的流程,縮短為100件起訂,7天交貨。簡而言之,就是讓每個普通的商家不用去創造或預測流行,只需要響應流行,一個熱詞誕生后,第二天就能買到產品。 第三、開放性平臺。 未來的工廠,將會成為平臺。未來的生產,商家可以按照需求,采購原材料、安排生產計劃、制定生產標準,然后輸出給合作工廠來生產、加工。數字工廠,不再僅僅是個生產主體,還可以理解為一個協調中樞,讓生產與銷售環節緊密結合。 這樣的變革,有效降低制造業的生產成本,減少了庫存,也讓更多中小企業得以通過數字工廠實現高效創業和快速成長。 過去三年,犀牛的實踐已經培養了類似小蟲、棉倉……等一眾小而美、高附加值的服裝品牌。 如果,中國所有的工廠,哪怕只有一小半,都經過這樣的改造,簡單的制造交給機器,而人只負責創新性的工作,中國制造的主體將不再是1.0、2.0,而將是3.0起步。 這將是多么巨大的一股力量。
4
結語 中美對抗爆發后,有很多中國人感慨,如果對抗能夠晚上十年該有多好! 是的,如果中國能夠跟在發達國家的身后,借著他們路徑依賴的惰性,對新玩意還有點愛答不理的時候,充分挖掘后發優勢,也許就能做到打槍的不要,靜悄悄的超越。 但這只是美好的想象。 每一次技術奇點的爆發都不會風平浪靜。 當初的老解放,中國一造就是30年;后來德國過時車型大眾桑塔納,同樣是因為過度保護,中國一造又是20年,反倒是電動車的野蠻成長,讓中國看到了一些希望和機會。 互聯網被稱為一種革命性的技術,它真正要大展身手的地方,就是產業領域,過去十多年,消費互聯網帶給社會的改變和人們心靈的震撼,僅僅只是正餐前的開胃菜。 它注定將會是一場深刻塑造政治、經濟、社會……的革命。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阿里為什么要做“新制造”。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積累,阿里已經不再只是一個消費平臺,更要成為全社會的“數字中臺”。 適應這個時代的互聯網企業,必須和實體經濟深度結合,才能夠打開更大的想象空間。 中國曾經錯過了機械化、電氣化、信息化的浪潮,這次,不容有失。
原文標題:比美國斷芯更緊迫,這是一場中國必須贏下的戰爭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半導體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55瀏覽量
426385 -
新制造
+關注
關注
0文章
3瀏覽量
1054
原文標題:比美國斷芯更緊迫,這是一場中國必須贏下的戰爭
文章出處:【微信號:icjobs,微信公眾號:半導體材料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