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鴻蒙OS與谷歌Fuchsia OS到底有什么不一樣
從華為與谷歌雙方發布系統的表述我們可以看出,這兩套系統都是為了迎接下一個物聯網時代而準備的全新物聯網系統。區別于今天的安卓系統和iOS系統,這也是為何西方企業在發展華為推出物聯網系統的進度比他們快時,他們倍感緊張的原因。
不論國內那些帶路黨怎么去抹黑,污蔑造謠鴻蒙系統,它好與不好都已經是全球第一款真正意義的物聯網系統,更何況科技競爭從來都不講究誰做哪個行業更久。
那么谷歌的Fuchsia系統與華為有哪些不同呢?相信這個問題很多小伙伴都不是很清楚,我今天也不想用過于專業的術語去說雙方技術層面的對比,我就用大家都能理解的方式去說下這兩者的區別。
Fuchsia,是由Google公司開發的繼Android和Chrome OS之后的第三個系統,已在Github中公開的部分源碼可以得知。Google對于Fuchsia的說明是“Pink(粉紅)+Purple(紫色)=Fuchsia(燈籠海棠,一個新的操作系統)”。比較有趣的是,它不同于安卓使用的Linux內核,而是采用的比較新的Zircon的內核。該系統與當下Android相比,無論是存儲器還是內存之類的硬件要求都大幅降低,可以看出這是一款面向物聯網的家用電器用的系統。Fuchsia系統支持32位和64位的ARM處理器和64位PC處理器。
而華為鴻蒙系統與谷歌新系統不同的就是華為是基于微內核設計出來的全新物聯網系統,而微內核系統究竟是什么呢?微內核結構由一個非常簡單的硬件抽象層和一組比較關鍵的原語或系統調用組成,這些原語,僅僅包括了建立一個系統必需的幾個部分,如線程管理,地址空間和進程間通信等。
微核的目標是將系統服務的實現和系統的基本操作規則分離開來。例如,進程的輸入/輸出鎖定服務可以由運行在微核之外的一個服務組件來提供。這些非常模塊化的用戶態服務器用于完成操作系統中比較高級的操作,這樣的設計使內核中最內核的部分的設計更簡單。一個服務組件的失效并不會導致整個系統的崩潰,內核需要做的,僅僅是重新啟動這個組件,而不必影響其它的部分。
微內核將許多OS服務放入分離的進程,如文件系統,設備驅動程序,而進程通過消息傳遞調用OS服務.微內核結構必然是多線程的,第一代微內核,在內核提供了較多的服務,因此被稱為'胖微內核',它的典型代表是MACH,它既是GNU HURD也是APPLE SERVER OS 的內核,可以說,蒸蒸日上,第二代微內核只提供最基本的OS服務,典型的OS是QNX,QNX在理論界很有名,被認為是一種先進的OS。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鴻蒙是微內核系統,為什么還有很多是說華為是基于Linux開發的呢?其實這中間有一些誤區,Linux 是一個單內核結構,不過 Linux 還吸收了微內核的優點,所以系統表現相當的出色。微內核如今非常受關注,起因是華為鴻蒙操作系統有一個主要亮點:微內核,華為聲稱,微內核的啟用,使其速度大大提升,并且在安全性上產生變革性突破,微內核打破了宏內核下 root 即可獲取用戶所有權限的做法,在安全性上大大提升。也就是說Linux系統有微內核的特性,但是完全又區別于微內核。而全球同樣利用微內核開發的系統不僅僅只有華為鴻蒙和吸收部分微內核優點的Linux,還有AIX,BeOS,L4微內核系列,Mach,用于GNU Hurd和Mac OS X,Minix,MorphOS,QNX,RadiOS,VSTa,RT-Thread等等。
通過上述我的介紹相信大家多少都能了解兩個系統在開發時存在的不同差異。而很有趣的是我早前在谷歌Fuchisa系統的中文官網中看見一個表述,文章中稱華為的鴻蒙系統可能是基于谷歌Fuchis體統。然后還附加一個括號寫到沒有目前尚無證據表明。想想這個論述有多么無恥和可笑。這樣的表述我們不難看出谷歌在推進自己新系統時,也不得不顧及鴻蒙系統的強大。另外這個網址并不是在中國地區搭建,服務器并不在中國境內。但是這個網址卻用中文來推廣谷歌全新的系統。
那么說了這么多,谷歌的Fuchsia系統到底能不能和華為的鴻蒙分庭抗禮呢?在我看來這個希望比較低,因為在開發層面和運維等方面,谷歌采取的新辦法老方式的路徑,因為谷歌擁有安卓的成熟經驗,所以也造出了他們對物聯網系統的認識與華為完全不同,而華為正式在旁觀者角度切入,在經過很多年的打磨和探索,推出了鴻蒙系統,鴻蒙系統最早是華為準備為IOT所研發的一款輕便多用途互聯網系統,而隨著美國對華為的制裁,這個系統也逐漸改變了部分方向,變成了全場景物聯網系統。谷歌新系統雖然名義上是物聯網系統,但是它天生存在幾個非常致命的短板,這也注定了它未來很難被大家所認可。說到這里肯定有小伙伴問我,它的短板是什么呢?首先谷歌Fuchsia系統對于硬件要求更高,在這個情況下注定這個系統會有相當一部分設備是無法做到適配的,我通過谷歌Fuchsia中文網了解到想要運行這個系統英特爾最低也要I3系統才能支撐,而ARM也需要A53y以上的四核架構才能支撐這個系統運行,這也注定了這個系統無法如同華為的鴻蒙系統那樣可以搭載到水杯,眼鏡等一些需要輕便系統上面。而物聯網系統最大的表現就是萬物物聯,上到大型終端設備汽車飛機,甚至航天飛機,下到一個水杯,車鑰匙等等方方面面全部可以搭載。這才是未來完美的操作系統。而谷歌Fuchsia暫時還做不到這樣,華為鴻蒙系統卻可以做到這樣。這是二者最大的差別,而現今我們甭管自媒體怎么去追捧谷歌Fuchisa系統,它的前景其實已經不被開發者和合作商看好了。
華為的鴻蒙系統推出一年多時間,已經逐漸成熟且開發者加入的數量也源源不斷,可以說目前物聯網系統這部分,華為還是一只獨秀,谷歌暫時根本無法與華為在物聯網系統抗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華為賴以生存的高效基因,鴻蒙系統的步伐只會越來越快,目前全球有興趣加入鴻蒙系統的企業就已經突破上千家,而參與開發鴻蒙和完善鴻蒙系統生態的開發者也突破了200多萬,且源源不斷的有新的開發者加入。
昨天有小伙伴問我,谷歌的Fuchsia現在進展如何了?這個問題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因為我在他們的中文網頁面都沒有看到怎么更新,甚至活躍度出奇的低,我問過幾個開發者他們對谷歌系統的看法,他們的眼神告訴我,可能不太好。早前谷歌開源這個系統之后,開始對全球開發者發放邀請函,而這些拿到邀請函的開發者們其實都沒有那么激動。
編輯:hfy
-
谷歌
+關注
關注
27文章
6162瀏覽量
105306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11瀏覽量
251513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09文章
44565瀏覽量
372803 -
Fuchsia
+關注
關注
0文章
19瀏覽量
6675 -
鴻蒙系統
+關注
關注
183文章
2634瀏覽量
6630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