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云計算的社會經濟價值和區域發展評估》報告,描繪出中國“云計算地圖”。研究顯示,相比傳統基建,以云計算為代表的新基建對經濟發展有更加顯著的拉動能力,但是,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核心環節,目前國內云計算發展不平衡,需要推動加速“下沉”。
云計算自誕生之日起就被視為改變社會的“通用目的技術”(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但是時至今日,云計算除了自身產值帶來的經濟價值外,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例如生產效率的提升等,卻仍缺乏系統定量的研究。特別是在當今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以云計算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肩負著激發中國經濟發展潛力的重任,如何進行投資建設才能讓新基建的價值最大化,成為十分必要且迫切的研究課題。
基于此,研究采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對中國市場份額最大的云計算服務企業阿里云平臺上數據進行分析,科學論證云計算的社會經濟價值以及當前中國各區域的云計算發展現狀。研究發現:云投入可以加速創新,縮小區域經濟鴻溝,驅動經濟高質量增長。
具體包括:
以云計算為代表的新基建,對GDP的拉動效果是傳統基建的1.2倍;
當某地區的云上數據存儲量達到一定規模后,云計算對GDP的額外帶動作用可再提升73%。目前北京、上海、浙江、廣東已越過“門檻”;江蘇、福建、四川即將越過“門檻”;而其他省份距離“門檻”仍有一定差距,需繼續加大云計算投入;
上云企業數翻倍,全要素生產率可提高0.7個百分點,顯著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未來5年,云計算將至少帶來300萬個新增高質量就業崗位;
中國大陸城市的云計算發展水平分層、分化現象明顯,可劃分為5個梯隊,并在數量上呈“金字塔”型分布:深圳、杭州、北京、廣州4個城市組成“云一線”梯隊,發展水平遙遙領先;成都等14個城市組成二線梯隊,與一線梯隊差距明顯,但呈現出加速追趕態勢;由80個三線、101個四線和138個五線城市組成的云計算中低線梯隊,仍未充分享受到云計算紅利;
中國云計算發展水平呈現東高西低、南強北弱的空間格局,區域集聚特征顯著,已形成長三角、大灣區和京津冀三大高地,且城市群內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效果突出;
政府引領是推動地方云計算發展的重要因素:不論是廣東、浙江等經濟發達省份,還是貴州、內蒙古等經濟相對落后地區,政府通過業務上云示范和產業政策驅動等方式,有效提升了當地云計算發展水平;
區域間云計算發展水平差距遠大于GDP差距,且低線城市的云計算發展增速明顯低于高線城市,考慮到云計算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應盡快加大在云計算欠發達地區的投入,以免產生“數字鴻溝”。
研究顯示,早在2017年,浙江省就啟動了“十萬企業上云行動”,在全國率先組織推動企業上云,目標是到2020年,全省上云企業達到40萬家。浙江省把數字經濟列入“一號工程”,積極爭創國家數字經濟示范省。經過三年的努力,企業上云不僅大大加速了浙江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促進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也帶動了浙江省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壯大,取得了顯著成效。
廣東省則是以電子政務云為發力點,在建設廣東省電子政務云實驗平臺的基礎上,推進將云計算作為互聯網+政務的基礎設施;在此之前,廣東省還在全國率先成立了省級大數據管理局,由政府牽頭統籌公共數據開放、推動產業發展。
云計算產業素有“南有貴州,北有內蒙古”的說法,這兩個省級行政區的氣候條件適宜、電力保障有力,地方政府均把云計算產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以最大的力度、最優的服務、最強的保障,提供并落實好各項優惠政策,卓有成效地推動了云計算在當地的發展。
研究指出,目前我國云計算服務發展已取得明顯成效,未來應加大資源統籌支持,從改進統計方法、推動欠發達地區應用、鼓勵中小微企業上云、發揮政府示范作用等方面完善云計算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
責編AJX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55瀏覽量
137741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84瀏覽量
103713 -
新基建
+關注
關注
4文章
811瀏覽量
2339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