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五年,人工智能在城市生活、生產中的應用越來越深入。今年9月5日,中國人工智能安防峰會以“洗牌結束 格局重構”為主題進行了一場“武林大會”。安防“新十年”新在哪里?智能城市的新基建應該怎么建?對此,曠視副總裁、城市業務事業部產品總經理那正平在峰會主題演講中,分享了曠視的新思考、新路徑、新成果。
新安防、新城市,需要新基建
曠視于2015年進入安防領域,是最早以深度學習算法賦能攝像頭的人工智能企業之一,開啟了AI與安防行業融合的大門。過去5年,曠視用云、邊、端協同的全棧解決方案助力傳統安防走向智能安防。
從傳統的安防監控、電力巡檢、測溫防疫到智能安防、無人巡檢、智能測溫,AI給傳統場景帶來了10倍甚至上百倍的效率提升。新冠疫情之后,有更多的場景都開始加速擁抱AI,交通管理、實名辦稅、通行管理等這些熟悉的場景,都因為AI變得不一樣。
曠視在實踐中發現,隨著城市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安防行業正在從單一的安全管理向更宏觀的城市治理應用方向發展,安防企業也不僅局限于關注在公共安全方面,還包括城市管理、應急指揮、交通管理、安全監察等綜合面。
而在這個過程中,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城市大腦將在城市綜合治理各環節中發揮重大重用。那正平表示:“城市大腦和城市大腦操作系統未來一定是構建智能城市的基礎設施,是城市新基建的重中之重。”
城市治理數字化、智能化的核心思想與本質邏輯
什么是城市大腦?城市大腦的意義何在?
曠視認為,無論是智慧城市、城市大腦、數字孿生城市,還是今天被廣泛提及的智能城市,城市治理數字化、智能化的本質邏輯都是通過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將物理世界的城市映射到數字世界,形成數字孿生的城市,爾后充分挖掘、運用大數據,洞察形成城市內在規律,并通過物聯網再次反作用至物理世界實現優化調解,解決城市中的安全、出行、環境、產業升級等諸多問題,真正實現善政、興業、惠民——這才是城市大腦真正的價值。
智能城市=條+塊+腦
在拆解城市大腦之前,我們需要好好研究城市的構成。那正平認為,從物理空間上來看,城市核心包括6大類,包括地上的樓宇、園區(有邊界權限)、社區、公共區域(無邊界權限)、道路,以及地面以下的地下管廊;而在管理服務對象上,城市包含人、法人、車輛、事件和秩序和設施,這些錯綜復雜的區域、路網無限疊加,構成了“城市”這樣一個復雜而精密運轉的系統。
在傳統的城市管理中,我們將城市分為“條”和“塊”兩部分,“條”即指部門條線,比如公共安全、工商行政、環境治理、交通管理、執法司法等業務部門的管理;“塊”則指園區、社區、建筑、車站、工廠等管理單元的管理。
傳統城市管理中的條與塊
曠視認為互聯網的下一代一定是物聯網,而AI就像互聯網中的搜索引擎一樣,是物聯網中的重要工具。如果說條、塊構成了城市的骨骼和框架,那么城市大腦和城市大腦操作系統就是智能城市的神經中樞,AI算法和數據則是城市物聯網中流通的血液。因此,物聯網時代的城市治理中需要實現條、塊、腦的聯動和協同。
那正平在演講中指出:“我們在做城市大腦和城市治理的時候就要做對應的設計,把條和塊互聯互通起來。只連條也不叫腦,只連一個條更不叫腦,真正反映一個城市的運行規律,就應該把條很多方面都連進去,把塊也能夠連進來,要條和條能通,讓塊和塊能通,讓條和塊也能夠通,這樣才能夠伸展到每個城市的單元,而且把城市規律抽離出來。此外,條和塊下面有很多基礎設施有了城市大腦的話就可以打通,實現更集約化的管理利用。”
曠視城市大腦三部曲
那么作為人工智能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從產品思維考慮,城市大腦該如何實現?那正平向大家展示了曠視城市大腦的全景圖,圖中展現了曠視搭建城市大腦的三部曲:
首先,和互聯網一樣,物聯網也需要底層的開發語言和開發環境,持續生產新的算法、提供充沛的計算資源,以保證物聯網“大腦”的血液供給充足。所以城市物聯網中的城市大腦需要配套建設城市級的算法訓練平臺、超算中心和大數據中心。
同時,產品需要先結合城市中的條和塊設計出具有場景特性的“超級應用”,形成具有曠視特色的軟件和硬件產品矩陣,并分別在條/塊場景中得到充分驗證和閉環,實現城市局部的數字化、智能化。
最后,城市物聯網中面向條應用和塊應用的超級應用將分別沉淀成操作系統,衍生出面向城市管理的重量級AIoT操作系統和面向區塊管理的輕量級AIoT操作系統,實現對城市全要素、全周期、全場景的數字孿生和能動管理。
從超級應用到操作系統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產品上不斷的迭代演進、在業務持續積累。“檢驗產品好壞的唯一標準是用戶的認可,所以打磨城市大腦中的條應用和塊應用是城市大腦第一步。”那正平補充:“有了超級應用的積累,還要把兩個不同的操作系統互相結合,才能把城市超級應用能支撐好。”
曠視“條”、“塊”、“腦”的創新實踐
基于以上路徑,那正平也分享了曠視近幾年在條、塊、腦方面取得的創新成果。
在條應用方面,曠視面向城管業務條線推出了“曠視萬象城市管理視頻智能分析識別系統”,用AI精準解決城市管理中的各種難題,助力數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級。“舉例來講,傳統管理方式是靠人力巡查,一個城市每個平方公里至少需要1.5個人,一個人每年至少5、6萬工資,每條事件跟線索的成本都高達十幾塊錢。”那正平表示,“通過曠視萬象在浙江、上海等地的實際應用我們發現,用AI技術和智能攝像頭的自動識別代替人巡,可平均將案件上報率提升5-10倍,同時大幅減少人力運營成本。”
在塊應用方面,那正平以中關村創客小鎮為例,介紹了曠視為小鎮提供了以通行和安全為核心的智慧園區解決方案。那正平認為,塊應用應該以人為主數據,將區域內所有資源、空間、服務都精準地投放到人上,滿足終端用戶對通行、安全以及其他定制化方面的需求,提升用戶體驗。
在城市大腦的實踐中,曠視于2019年與北京市海淀區合作共建海淀城市大腦,致力于打造國內一流的新型治理平臺。過去一年中,曠視已助力海淀構建了AI計算中心,并開拓了智慧平安社區、智慧校園、科技公園等創新應用,實現條與條、塊與塊、條與塊的連接和互動。
護航城市大腦健康發展
城市大腦要實現條、塊之間的數據打通和聯動,其間最重要的便是數據安全。作為行業的務實者和領跑者,曠視堅持發展負責任的AI。
2019年,曠視率先發布了《人工智能應用準則》,通過正當性、人的監督、技術可靠性和安全性、公平和多樣性、問責和及時修正、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6個方面,從產品開發到商業應用全鏈條服務上進行規范化和標準化。
具體到城市大腦的產品開發和應用中,該如何保障個體的隱私和數據安全保護?那正平指出,曠視對城市中的數據進行了分級、脫敏處理。“通過分級我們發現,在條和塊互聯互通的應用中,一般情況下我們只需要不涉及敏感信息的L3級以下的數據,L3級以上的數據需要有明確的權限管理和嚴格數據安全保護機制。對數據進行分級和處理,既可以使隱私得到相應的保護,又可以使數據得到充分應用。”
長期主義的遠征
人工智能是一場長跑,沒有一蹴而就的操作系統,也沒有一家獨大的安防市場。曠視認為人工智能和產業的融合仍處于初級階段,且未來將長期處于初級階段,原因在于發跡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對場景依賴非常高,且目前AI企業的算法生產力無法滿足行業中日益增長的,多樣、碎片且長尾的需求。
“我們不能指望馬上有一個風口,或者馬上有一個超級APP或者超級應用就能夠解決所有問題,我們要踏踏實實去做。”那正平指出。
為了解決AI產業供給側算法短缺的問題,曠視于3月份開源了自研的深度學習框架天元MegEngine,同時開放了人工智能生產力平臺Brain++,作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生態底座和基礎設施支撐曠視自身和合作伙伴的業務發展需要。
站在安防新十年的起點上,曠視堅持通過本質創新和務實落地,推進城市大腦的構建。曠視副總裁那正平總結道,要做好城市大腦及操作系統,必須要深入研究城市發展規律;探尋業務核心本質問題;先具象再抽象,完成價值驗證、實現業務閉環;腳踏實地,堅持長期主義。只有這樣,才能在超級應用、操作系統、開發生態層面持續迭代;只有做好城市大腦,才能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促進產業升級發展、提升居民幸福感。
原文標題:人工智能企業是怎么做智能城市的?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Megvii曠視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183瀏覽量
238258 -
智能城市
+關注
關注
1文章
172瀏覽量
20757
原文標題:人工智能企業是怎么做智能城市的?
文章出處:【微信號:megvii,微信公眾號:曠視MEGVII】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