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顏寧辭去清華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到美國僅僅三年,今年8月,女科學家組織公布了2020年度的榮譽會員獎(共包括三個獎項),將其中的佛羅倫斯.薩賓杰出研究獎,授予了生物學家、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顏寧,以表彰她在科學領域所取得的成就。
顏寧,大家都熟悉,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從小學到大學都是在國內上的學,標準的我們中國培養人的人才。清華畢業后,她寫了一封自薦信:我覺得自己各方面能力已達到貴校的要求,我希望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僅憑這一封信,她就獲得到美國名校普林斯頓大學生物系學習的機會,碩博連讀。
博士畢業后,顏寧沒有像其他留學生那樣選擇留在國外,而是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清華大學做了一名老師。在清華大學的幾年,她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攻克了膜蛋白研究領域內多年來沒有解決的問題,還被權威雜志評選為“中國科學之星”。
誰知道,2017年,顏寧從清華辭職,又回到了普林斯頓大學,成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至于顏寧為何出走,一直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但都被顏寧否認了。
后來,僅僅兩年后,也就是2019年,顏寧在美國就被評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接著也是一路高歌,成就越來越突出。
2020年5月,顏寧在《自然》雜志發表了2篇論文。
6月8日,顏寧在《PANS》發表一篇論文。
6月15日,顏寧團隊與楊洪武團隊合作在Cell《細胞》上發表論文。
無論是《細胞》還是《PANS》都是世界頂級學術期刊,代表的是學術上的成就和權威。今年8月,又獲大獎。
我說這么多,就是想說,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非常偉大的科學家,也許未來的某一天,她就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
第一:天才都是百年不遇的,也是改變世界的人。
很多人常常說,中國人多,唯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顏寧這樣的科學家是普通的人才嗎?人家是天才,天才有幾個,放眼世界也沒有幾個人,說白了,天才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天才的研究是可以改變這個世界,改變人類命運的。也許未來某一天顏寧的成就會非常的高,獲得諾貝爾獎也不過分。我們真的不會感到可惜嗎?
通過華為被制裁,我們該清醒了,中國在很多領域遠遠沒有什么高科技,我們距離發達國家還遠得很,像顏寧這樣的人才如果能為我國所用,對未來社會的發展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顏寧的科研團隊
第二:我們要深刻反思并改進,為什么顏寧會出走?
很多人一說起顏寧,就是不愛國,或者拿錢學森舉例,以證明顏寧更沒有家國情懷。實際說這些都沒什么用?人家就不回來你能怎么樣?
我們需要反思的是,我們與美國比,到底哪里出問題了,為什么人才都往美國跑呢?
1、論待遇,我們國家現在這么強大,難道還養不起幾個科學家嗎?我們給最好的待遇了嗎?
2、論科研環境,我們的科學家到底有沒有學術自由,有沒有被各種雜事困擾?
3、論學術腐敗,我們的科學家研究成果究竟能不能歸自己所有,領導愛分一杯羹嗎?
比如顏寧在國內沒評上院士,為什么到美國就評上了呢?是因為我們對院士的要求更高嗎?
我們需要的是反思,而不是追究出走人的責任,更不是要道德綁架出走的人。
如果不反思不改進,那么未來會有更多的“顏寧”出走,那時真的就遲了。
第三:顏寧的采訪也許會告訴我們答案。
因為又獲大獎,顏寧接受了一家雜志的深度采訪,我們來看一下顏寧的部分回答,也許會從中找到答案:
問:你認為你的職業的最大好處是什么?
顏寧:自由。我可以自由地安排工作、自由地選擇項目、自由地選擇合作者和工作團隊。
問:是什么激發了你對科研的興趣?
顏寧:我享受靈活的工作時間,喜歡自由的選擇課題,更何況還有“全世界第一個發現的巨大誘惑?!?/p>
問:你職業生涯最有價值的成就是什么?
顏寧:提升了我的批判性思維,我最大成就是迄今為止培養了一批才華橫溢的年輕學者,不少人已經能夠獨挑大梁,開始自己的獨立研究項目了。
“自由”是顏寧用的最多的詞,我想我們的科研環境給不了的可能就是這個,國外大學最吸引她的可能也是這個。
顏寧絕對稱得上是一位偉大的天才科學家,顏寧的出走絕對是我國的巨大損失。
顏寧能否回來為我們所用,我想應該成為我們科研部門考慮的主要問題。顏寧照此發展下去,也許某一天,就會成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如果人家再加入外國籍,那就徹底與我們沒有任何關系了。
希望網上少一些惡毒的攻擊,少一些道德綁架,多一些對科學家的尊重,只有如此,還可能吸引這些人才的回歸。
不準備結婚,清華女神教授顏寧:每個人最終的歸宿都是自己新海歸
當別人追問她是否結婚時,
她關注的事情是:
“自己能為世界留下什么?”
顏寧又上熱搜了。
這位年紀輕輕的
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
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
剛剛獲得“魏茲曼女性與科學獎”,
沒想到,才隔了短短三天時間,
在這個5月,
她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的消息又刷屏了朋友圈。
源自人民日報截圖
4月30日凌晨5點,顏寧像往常一樣
備完課打算補個覺,
臨睡前,她給自己定了倆鬧鐘,
提醒她參加當天中午的教授午餐會,
以及下午要給學生上課。
中午11點半鬧鐘準時響了,
顏寧瞅了一眼手機,懵了,
短消息和郵箱被擠爆了,
她還沒弄明白怎么回事,于是跑朋友圈去問:
“啥?一醒被賀傻了,什么事?”
說起顏寧,你或許有些印象,人們喊她“清華最年輕美女教授”,因為年僅30歲就成為清華正教授,她進入公眾視野。
2014年,這個姑娘帶著團隊在清華實驗室里,攻下膜蛋白研究領域50年來未解的世界難題,成為全球最頂尖的生物學家之一。學術界一片沸騰。
2017年5月,顏寧因為離開清華赴普林斯頓大學任教,掀起社會的一大波討論熱潮,時隔兩年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名單一公布,顏寧在列,國內炸了鍋,分分鐘就把她送上了熱搜榜。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是美國科學家能夠獲得的最高榮譽之一,有史以來,只有包括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內的30位中國籍學者榜上有名。
搞清楚狀況之后,咧嘴笑的顏寧 圖片源自公號奴隸社會
梳著一頭短發,發尾俏皮地向兩邊卷過去,顏寧的一雙杏眼總是笑意盈盈的,她的狀態看上去很好,看不出一點年過40的樣子,少女感氣息滿滿的。
1977年出生在山東萊蕪的顏寧,打小就充沛有活力,活脫脫一個野姑娘,爬樹偷桃子,下河撈魚摸蝦,成天風風火火的樣子。
“三道杠”是顏寧 圖源自微博@nyouyou
生物系博導的她,原先是個金庸迷,和同齡女孩一樣熱衷于各種明星八卦,她曾經的目標是北大中文系,理想職業嘛,是當個娛記。
原本高中分班都選了文科了,可在人生的分叉路口,她敗給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被班主任生拉硬拽拖回了理科班,清華生物系這個專業也是父母建議她報的。
將科研當作一生的事業?當時的顏寧可沒想過,她只是被周遭的人推著朝前走。提起當年報考的事,她說,“我高中就覺得我最想干什么,肯定干不成,我想考北大,肯定進不了,所以就報了清華?!?/p>
學生物是父母希望她以后學醫,不過顏寧害怕解剖小動物,就報了生物科學與技術專業,曾將娛記作為奮斗目標的她,壓根不愛做實驗,在最好的朋友印象里,她是個說話不著調,做實驗可以毀掉整個細胞間的主,當時有人斷言,顏寧肯定不會走上科研之路。
但再怎么樣她可是考進清華的學霸,適應能力方面也不是蓋的,終日浸潤在實驗室單純的科研環境中,她發現親自動手做實驗,等待未知的實驗結果的過程,就像升級打怪一樣快樂。
清華大學本科畢業那年,顏寧也想過工作,她甚至收到了諾和諾德中國制藥公司的高薪offer,但思慮再三之后,她拒掉了,“我自由自在慣了,讓我在等級森嚴的公司制里待著,肯定不習慣。”
顏寧在普林斯頓大學 圖源自CCTV科技盛典視頻
待在實驗室里,靜心做研究的那種單純的幸福感,她是難以割舍了,去到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分子生物學博士后,這份感覺更深了。
普林斯頓處處透著寧靜和美,秋天的時候,學校附近森林里各色的樹美得令人窒息,湖里不時有水鳥嬉戲,23歲的顏寧盡情地在其間撒歡,仿佛回到童年。
來到這所古老的常春藤名校的課堂,給顏寧講課的都是大科學家,是經典論文和教科書背后的操刀者,還有一身把科學講成故事的本事,這讓滿眼好奇的清華女孩瞬間覺得:“哇!原來做生物這么好玩!”
細胞里的分子世界 圖源自CCTV科技盛典視頻
顏寧從不否認,“好玩”是她從事科研的一個重要原因。
她當然知道科研從來不只是好玩。剛進施一公實驗室那會,“我是做什么,什么做不出來。比我早幾個月進來的另一個復旦學生,已經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上發了一篇論文?!?/p>
導師施一公常在她面前表揚其他人,壓力使她瘦了30斤。
圖片源自《開講啦》
初來乍到,做實驗屢做屢敗,顏寧把那段時光形容成為“暗無天日”,好在,總有榜樣在身邊讓她感覺不孤單。
不止一次,顏寧看到一對教授夫婦,都晚上11點了,還在各自的實驗室觀察顯微鏡下的生物,那份淡然和單純感染了顏寧,她甚至悄悄為自己畫了像:“我將來就是要這個樣子,很簡單地做自己喜歡的研究。”
調整好心態,經歷了半年的黑暗時刻后,2003年1月11日,她把一個復雜的生化實驗從頭到尾做出來了,導師說“你終于會做實驗了。”
圖片源自《開講啦》
在科學的范疇內,一個成功的生化實驗很可能會改變一個世界性難題,但顏寧不喜歡說“使命感”這種沉重的詞匯,科學之所以讓她著迷,是因為智力挑戰帶來的刺激感,以及做實驗時體會到的小確幸。
她所在的施一公實驗室一共三個博士生,入夜了,他們仨就著小音箱里放出的老歌,在實驗室里做實驗,即便不說話也不覺孤單,世界安靜得只剩下分子跳躍的節奏,“那感覺可好了?!?/p>
順利從普林斯頓大學完成博士論文答辯,顏寧獲得了北美地區“青年科學家獎”,這個獎每年在全球范圍內只有5人入選。
從普林斯頓畢業的顏寧 圖源自CCTV科技盛典視頻
2005年做博士后研究時,她開始轉型挑戰自己,從事更底層的與重要疾病相關的膜蛋白研究。
她做的這個研究具有世界性意義,是因為如果解構出某種疾病相關的膜蛋白的高分辨率晶體結構,就能在此基礎上設計它的抑制劑。
實驗中的顏寧 圖源自CCTV科技盛典視頻
但這個課題的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剛開始每次實驗都是失敗,失敗,失敗,她形容自己那會就像行尸走肉。
不過對天生喜歡挑戰高難度研究的顏寧來講,越是困難越是重要的研究,越能勾起她一干到底的欲望,“研究很難,那才好玩兒?。 彼M约鹤龀鰜淼膶嶒灒幸惶煲材苓M教科書。
長達一年多的低潮期后,顏寧終于做出了實驗室的第一個膜蛋白結構,開掛的人生從此開啟。
實驗中的顏寧 圖源自中國婦女報
2007年,顏寧接受了母校清華的邀約回去任教,成了史上最年輕的教授、博導。
聽起來德高望重的樣子,其實顏寧平素里喜歡扎馬尾、穿休閑裝,混在學生堆里,都看不出她是老師,雖是教授加博導,但她謙虛地自稱“青椒”(青年教師)。
到清華任教的顏寧 圖片源自百度百科
實驗室的實驗臺是她親自裝的,
儀器試劑是她親自訂購的,
等一切安排妥當之后,
她就在自己親自搭建的結構生物學實驗室
開始了打怪升級的
清華教授職業生涯,
細致入微地教學生做實驗。
顏寧和她的博士生團隊 圖源自CCTV科技盛典視頻
長達8年的時間,一直有個難題橫亙在顏寧,也橫亙在全世界分子結構科學家面前,那就是葡萄糖轉運關鍵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長啥樣,工作機理是怎樣的。
因為癌細胞高度依賴的葡萄糖需要通過GLUT1攝取,GLUT1的功能失常會導致很多疾病,比如糖尿病。
如果搞清楚這個問題,意味著能通過人工干預,增加正常細胞內葡萄糖供應,從而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還能通過特異阻斷對癌細胞的葡萄糖供應,抑制癌細胞生長,“餓死”癌細胞。
圖源自CCTV科技盛典視頻
所以這個研究
一直是全世界結構生物學家
都在為此努力的課題,
很多美國、歐洲、日本的科學家
付出了近20年的時間,都沒能成功。
而2014年,顏寧卻帶著平均年齡
不足30歲的博士生團隊,
攻下了這個世界難題。
顏寧和她的團隊發現的葡萄糖轉運蛋白機理 圖源自CCTV科技盛典視頻
至今,顏寧依舊能回憶起那個成功時刻。
當時快農歷新年了,晚上7點的清華大學校園里,已經沒有什么人,顏寧和她課題組的5個學生都沒回家,他們純化出的一顆優質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2天前剛被護送到上海同步輻射實驗室,數據當晚會從那邊傳回來。
實驗是否能夠最終成功?數據會不會有問題?顏寧腦海里有很多個問號,她給學生們點了“必勝客”外賣,自己一個人回到辦公室電腦桌前,等待。
顏寧在實驗室辦公電腦前 圖源自CCTV科技盛典視頻
晚上10點半,顏寧辦公室的門被敲響,“出來了。”
每每回想起在電腦上看到那個漂亮的分子結構的瞬間,顏寧都激動得無法自持,“世人以前未見的,突然間被你首先窺到了,你想那是一種什么樣的獎勵?!?/p>
膜蛋白研究領域的科學家曾數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圖源自CCTV科技盛典視頻
當時的顏寧只激動了一會,就立馬對自己說:“趕緊寫paper?!?/p>
科學競爭只認第一,無論你多牛,都有可能被世界上另個角落的人捷足先登,風風火火的顏寧只花了一個星期,就把論文寫出來投稿了出去。
顏寧發表的《自然》論文之一圖源自CCTV科技盛典視頻
后來,我們都知道了,她憑借這個研究戰勝了過去50年從事其結構研究的所有科學家,被《自然》評為十位“中國科學之星”之一。
外國研究學者不吝贊美之詞:
“人們終于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膜轉運蛋白在原子分辨率水平上的晶體結構,這是50年以來的一項重大成就?!?/p>
“要針對人類疾病開發藥物,獲得人源轉運蛋白至關重要”。
“這是一項偉大的成就,該成果對于研究癌癥和糖尿病的意義不言而喻?!?/p>
圖片源自《人物》雜志
顏寧科研成就這么高,但生活里她是個標準的70后女生,追求時尚,熱愛生活。
從瀟灑的小馬哥,到《鎮魂》里的夜尊“面面”,都是她喜歡的明星,作為一個20年博齡的資深微博博主,她的博文里段子滿天飛,一幅傲嬌小公舉放飛自我的姿態。
圖源自CCTV科技盛典視頻
現實生活里,
她也不喜歡做一本正經的嚴肅教授,
而是常常帶著學生一起嗨,
比如看電影、玩狼人殺、唱K......
圖源自CCTV科技盛典視頻
但一轉身進了實驗室,那就是立刻變身成思維縝密,訓練有素的科學家。
一旦解除做實驗狀態,天真勁兒就冒出來了,她有時會把學生做不好的實驗做出來,然后去學生面前顯擺一番:
“你看,姐姐我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做出了你們3天的工作,我覺得你們真的還沒有出師啊?!?/p>
圖源自CCTV科技盛典視頻
2017年4月,就在顏寧在清華的地位和聲望越來越高的時候,她做了個令人意外的決定——宣布離開待了10年的清華大學,遠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擔任教授。
一時間,外界猜測如潮水而至,接下來她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消息出來后,人們更是覺得她像是“負氣出走”的,還給她安了個標簽:“歸海派”科學家。
對此,囿于實驗室的顏寧有些懵,相比之下,在國內她的影響力和聲望是會越來越高的,去普林斯頓就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也是全新的挑戰,何來負氣出走一說,簡直無稽之談嘛。
圖片源自微博@nyouyou
“清華厚道、大氣、穩重,普林斯頓優雅、淡定、高貴,這是我一生中最愛的兩個地方?!?/p>
轉身離開,只是擔心自己在一個環境里待久了,會故步自封不自知,哪里想到卻被人推上爭議的風口浪尖。姑娘最想要的是自由,但別人造謠她是必定要出面懟回去的,順帶捎上兩個微表情,表達一下不滿。
去美國之前,她在國際最有影響力的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科學》、《細胞》上發表了19篇論文,其中兩篇被《科學》“年度十大進展”引用,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國際青年科學家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被《自然》評為10位“中國科學之星"......
圖片源自南方網
榮譽加身,也意味著壓力和社會期望值的提升。
告別了國內的爭議,她再次來到熟悉的普林斯頓,這次,是以教授和博導的身份。
到了國外,不用背負社會的期望值,顏寧又重新體會到自由徜徉在科研之海的快樂。2019年她拿下“魏茲曼女性與科學獎”,才三天后,她又成了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還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聯名推薦入選的。
圖片源自微博@nyouyou
身上又多了個標簽,說心里話,比起“科學家”“美女教授”“院士”等高大上的頭銜,顏寧這個“標簽”恐懼癥患者,更愿意聽到別人喊她“娛樂博主”。
為了能夠自由自在地當個網癮少女,她在微博上有個70萬的大號,還有若干個小號,但每回都會被眼尖的粉絲認出。
翻看她的微博,畫風也是清奇了,你可以看到顏寧在“正二八經科學家”和“精分娛樂博主”兩個身份間無縫切換。
娛樂博主、科普博主,都是我,都是我~
平時不管是娛樂明星,
電視劇,還是網絡小說......都能說出一二來,
看到這些相關內容,
總感覺亂入了什么八卦少女的陣地。
圖片源自微博@nyouyou
但不時出現的高精尖學術研究論文,
又提示你這里的確是科學家顏寧的微博。
顏寧的一則微博里可以窺見
她為啥這么迷刷微博——
“有時腦袋卡殼了,就打開微博,
寫140字發出去,再回到論文上,
思路就已豁然開朗?!?/p>
顏寧微博置頂著施一公實驗室的研究成果
除了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之外,遇到學術上的不正之風,姑娘是絕對要剛正不阿地說叨說叨的,學術圈里出了名“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主兒。
別人怕得罪人不敢說,她呢,當面直接懟,光明磊落得很。
比如韓春雨事件,在一邊倒的贊揚之聲背后,她站出來發聲,想當那個平衡學術生態的人,甚至不惜背負上被人誤解和攻擊的風險。
韓春雨副教授一夜成名的那篇發表在《Nature》子刊的論文,目前在一片爭議中撤稿
顏寧不喜歡對方關注她的外貌多過實力。
2017年參加央視《開講啦》欄目時,撒貝寧說:“您的名字不該叫顏寧,應該叫‘顏值’”,她馬上笑著懟了一句,“‘寧’送給你了!”小撒都不曉得怎么接下去。
圖片源自《開講啦》
顏寧反感一切形式的偏見和性別歧視。
曾有記者問她:“你覺得自己跟大眾印象里的主流科學家有什么不同?”她又冒出一句神回答:“我不就是主流科學家嗎?”
顏寧演講:遵從內心,勇敢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她反感撒貝寧在《開講啦》上喊她“女科學家”:“科學家就是科學家,為什么前面一定要加個‘女’字呢?這是性別歧視?!?/p>
一次,在學院面試博士生時,有男同事問面試的女學生,“你現在到了一定年齡,將來怎樣平衡家庭和科研?”顏寧立馬對女生說:“你可以不回答這個問題?!鞭D身又對男同事說:”這是一個有性別歧視的問題,你們為何從來不問男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
不喜歡被稱呼為“女”科學家,顏寧當面就懟回去
在公開社交媒體上顏寧自信而高調,但也極為注重對自己個人世界的保護。
在中科院一次學術報告會上,有個男生提問:“顏老師,請問您每天的作息時間是怎樣的?”她當即回答:“關你毛事?!?/p>
顏寧一直單身,并且告訴父母打算不結婚,別人總追問她“為什么不結婚”,總是被她巧妙化解,并表示:“我不欠誰一個解釋?!?/p>
圖片源自《人物》雜志
在古代,人們都將“女為悅己者容”,顏寧去取掉中間一個字,改成“女為己容”,這也是她的人生觀之一。
對抗世俗的綁架,壓力雖然會有,但是她依然選擇勇敢地遵從自己的內心做選擇,而不是屈從于家庭和社會的壓力。這才是號稱“自由自在,任性逍遙”的顏寧嘛。
圖片源自《開講啦》
在古希臘的神話里,當一個神做了有利于人類的事兒之后,為了獎勵他,眾神之王宙斯就會把他帶到神殿里,打開一扇窗戶,讓他看一眼宇宙的奧秘,這是對一個傳說中的神的獎勵。
而今天,我們以凡人之眼,能真正探知這個世界的奧秘,這是人生最大的獎賞。
顏寧年輕輕輕就已經獲得了這樣的獎賞,但取得了很多科研者一輩子難以企及的成就的顏寧,依舊像個平常少女一樣,活得本真、自我,展示出了一個科學家的B面,這顯得彌足珍貴。
圖片源自《開講啦》
最最女神的一點是,當別人把注意力關注在她是否結婚這些事上時,她想的是:自己能為這個世界留下什么?
生命最大的公平是“向死而生”,人最終的歸宿都是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拿實力說話嘛。
顏寧用行動告訴世界,無論周遭世界如何變幻,勇敢做擁有獨立見解的自己,才能活出獨一無二的精彩。
人生有那么多選項,您是自由的,結婚也好,單身也罷,堅持做自己開心的事就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為此努力很重要。歡迎評論區留言~
***
顏寧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從沒有一個高手,是在一夜之間強大起來的
統籌:晉浩天群學書院
顏寧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 · 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 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北京時間2019年4月30日晚,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新入選的院士名單,共有25名外籍科學家當選為外籍院士,其中就包括42歲的中國科學家顏寧。
2007年,未滿30歲的顏寧即從普林斯頓博士畢業回到清華任教,成為“清華最年輕教授”。此后,她的科研成果更令人矚目——2009年以來,她以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最有影響力的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科學》、《細胞》上發表了數十篇論文,其中兩篇被《科學》“年度十大進展”引用。她還與時任環保部部長、現任北京市市長的陳吉寧,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葉玉如,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等在2016年被《自然》評為10位“中國科學之星”。
2017年,顏寧離開任教十年的清華大學,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首位雪莉 · 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雪莉 · 蒂爾曼(Shirley M. Tilghman)是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學家、普林斯頓大學建校200多年來的首位女校長,這樣的頭銜在美國教授序列里被認為是獨一無二的。
顏寧的“出走”曾在科學界和教育界引起巨大震動。盡管坊間議論紛紜,但不可否認,過去二十年顏寧“清華—普林斯頓—清華—普林斯頓”的學術軌跡,本身就可以視為中國高等教育和科研水平螺旋式上升的一個注腳??茖W本無國界,當一位優秀的華人科學家,為人類福祉去尋找更多可能性時,應該獲得的,是期許和祝福。而回首過去十年顏寧的清華之路,我們更應該明白:沒有一個高手,是在一夜之間強大起來的。哪有什么天才,只有無比堅韌的奮斗。
顏寧這十年
文字統籌 | 晉浩天
來源 |光明微教育(gmweijiaoyu)
01
“如果在國外,我不會這么高產”
2007年10月,受清華生物系老系主任、醫學院常務副院長趙南明教授的邀請,30歲的顏寧從美國回到母校清華,成為清華園里最年輕的教授,向膜蛋白這個充滿挑戰的前沿領域進發。
“剛建實驗室的時候,我都快瘋掉了?!鳖亴幷f:裝實驗臺、訂購儀器試劑、手把手教學生做實驗……曲折之多,進展之慢,讓急性子的她直抓狂:“大約有半年我都異常焦慮,后來步入正軌后,就順暢得多了,感覺做實驗跟國外沒什么區別?!?/p>
自2007年回清華獨立領導實驗室以來,顏寧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其中近二十篇以她本人作為通訊作者的論文發表在《自然》《科學》《細胞》等頂級期刊上,其成果兩次入選《科學》評選的年度十大進展。速度之快、水平之高,令國內外同行刮目相看。
如今,再談起當時的選擇,顏寧毫不猶豫:“回國是完全正確的選擇?!?/p>
事實上,早在2012年,顏寧就曾告訴《光明日報》記者,在清華醫學院4年多的時間里,她以獨立或共同通訊作者身份發表或被接受了9篇研究論文,其中包括4篇刊登在《細胞》《自然》《科學》這三種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還有一項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雜志評選的“2009年科學十大進展”。
這樣的成績連顏寧自己也十分驚訝:“如果我在國外以同樣的起點同樣的時間作研究,我不會這么productive(高產)?!?/p>
是什么讓顏寧的收獲有如神助?
“是清華為培養人才奠定的各項基礎和推動力。”顏寧說:“專心學術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而要做到專心致志需要兩個前提:良好的硬件支持和優越的科研軟環境?!?/p>
02
做科研,就要有股“死磕”精神
葡萄糖,地球生物最重要的能量來源。它,究竟如何進入細胞?100多年來,多少科學家為之著迷。
2014年6月5日,英國《自然》雜志揭開了這個源自生命內部的奧秘:由37歲的中國科學家、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率領的80后、90后年輕團隊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和工作機理。
“學術界對于GLUT1的結構研究已有半個世紀之久,而顏寧在世界上第一個獲得了GLUT1的晶體結構!從某種程度上說,她戰勝了過去50年從事其結構研究的所有科學家?!泵绹茖W院院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羅納德·魁百克說。
這一次,中國科學家的確打敗了數十年來全世界為之苦苦鏖戰的頂尖科學家。而在這場歷經百年的科研比拼中,創造奇跡的,是一支主干力量完全“本土化”的年輕團隊——70后的導師顏寧,80后的博士后鄧東,90后的博士徐超、吳建平,以及孫鵬程。
2014年1月17日,顏寧和她的每一個團隊成員都沒想到,成功的歡欣來得如此之快。
傍晚5點多,顏寧坐在辦公室里,緊張地等待著實驗數據的收集結果。5個多小時過去了,她給學生鄧東打了一個電話?!斑€在處理數據。”鄧東回答,他也從計算室里走了出來,緊張的心情讓他覺得,即使一分鐘的等待,也仿佛過去了半個世紀。
5分鐘后,大約晚上10點半。“哇!”當打開電腦軟件查看數據結果時,在場的所有同學不由得大聲歡呼。鄧東已然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激動地跑到導師顏寧的辦公室。此時的顏寧,平靜地看著鄧東,一句話也沒說。數據結果一錘定音,這項成果的歷史意義,此時無法用言語表達。
這是過去幾十年間,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國的諸多世界頂尖實驗室都曾經或正在為此全力攻關,但始終未能成功解決的難題。在收集數據之后,顏寧實驗團隊進行結構解析,并將這一成果投向了《自然》雜志。5月18日,該成果在《自然》雜志在線發表后,立即引起世界科學界的關注,充分肯定這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科學成就。
面對世界科學家無從下手的實驗,顏寧研究團隊用“死磕”精神和嚴密邏輯收獲了科學研究上的完美勝利。
03
追尋科學夢,一支年輕的“本土”團隊
“今天,與一堆學生約好唱卡拉OK,我忙完手頭事情趕過去的時候,卻沒人;打電話,都說喝醉了,撤了。我笑罵幾句,竟然敢放我鴿子,但完全理解。我知道,鄧東太不容易,背負了各種壓力,太多期望,我以他為傲!”
2014年5月20日,顏寧的一篇日志,記錄下了實驗成功后團隊成員難得的一次放松。
平均每天12個小時的高強度實驗,恒溫4度的“冰箱”實驗室,實驗團隊幾百個日日夜夜執著地進行著他們好奇而又熱愛的科學戰役——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很難想象,這個創造世界科研領域奇跡的研究團隊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更難以想象的是,在這個被浮躁裹挾著的社會里,這群年輕人卻如此心無旁騖地醉心科研。
究竟是什么力量,在短短幾年內就讓中國科學家自己的實驗室里生長出了世界級的研究成果,更鍛造出一支精干的科研“奇兵”?
年輕的團隊充滿著無限的活力,年齡的相近使他們之間亦師亦友。在這樣的團隊里,對學生而言,收獲的不只是科研成果,更是珍貴的系統的科研訓練和成長經歷。
“我剛回清華不久,我的同事劉國松教授曾經跟我說過做科學家的三個境界,他的評論對我影響頗深?!鳖亴幨冀K認為,探求真理的頑強意志是這個年輕團隊能夠沉靜下來,并最終獲得成功的最大秘訣,“第一重是職業,第二重是興趣,第三重是永生。也許學術論文只有極少數人能夠理解,但重大科學發現給社會、人類帶來的改變卻是不可磨滅的。”
這種對科學夢想的堅定追求,不只是團隊領頭羊顏寧的信條,更是整個研究團隊的氣質。
“大約有兩年多的時間,每周四、周五的凌晨一點,我都會自動醒來。”那是《自然》《科學》雜志上線的時間,“再困,我也會爬起來坐到電腦前,看有沒有人發表類似的成果,沒有就松一口氣,還有時間,加把勁?!编嚃|笑言“科學研究沒有第二,只有第一。”
好奇、熱愛、堅持、鍥而不舍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正是團隊的這種科學精神,讓他們一步一步揭開了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神秘面紗,邁上了科學殿堂的一座高峰。
04
好的科研土壤,讓科學研究自由生長
除了年輕,這支締造奇跡的科研團隊還有著另外一個顯著特點:除了導師顏寧,其余的都是土生土長、沒有出國留學經歷的學生。
“嘆為觀止?!敝飳W家、清華大學醫學院常務副院長魯白用這四個字總結這項研究成果的科學意義。他同時強調,在今天的社會背景下,顏寧團隊的成功更大的鏡鑒還在于,如何將成功的經驗推廣開來,“為什么這里,中國科學家的實驗室里能產生如此級別的偉大發現?如果能研究透,一定能助益整個中國科學的騰飛?!?/p>
“從事科學研究,最幸福的就是自由感?!鳖亴帉θ缃駠鴥鹊目蒲协h境大加肯定,“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基礎科學研究,連續多年對基礎科學領域的投入都是大幅度增長。如今,中國的生命科學研究真的是日新月異,這是我回國前根本沒有想到的?!?/p>
“不同于以往用論文量、課題數衡量科學家的評價機制,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體制機制改革,對于人才評估最看重的是能否將目光集中在全球前沿的重大科學問題上并取得成果。”魯白如此總結這片給予顏寧團隊充分養料的科學土壤,“我們強調原始創新,鼓勵學科交叉、協同合作,注重建設研究支撐平臺,還鼓勵學術批評精神,營造積極向上的科研氛圍?!?/p>
而更深遠的意義在于,攀上這座高峰,不僅對于科學研究本身有重大意義,從未來看,也將惠澤人類。
05
科學研究只有第一
2016年6月2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顏寧研究組與中國疾控中心、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研究組合作在《細胞》雜志發表論文,首次報道了人源膽固醇轉運蛋白NPC1的4.4埃分辨率冷凍電鏡結構與埃博拉病毒GPcl蛋白復合體6.6埃分辨率的冷凍電鏡結構,為看清NPC1介導埃博拉病毒入侵的“門”提供了分子基礎。
兩年多前,顏寧研究組更是解開了一個困擾全球生物學家半個世紀之久的難題:率先解析出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讓人們清楚看到葡萄糖進入人體細胞的“門”長什么樣。
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接二連三的重大發現,讓榮譽紛至沓來。可這位青年女科學家卻一如既往地淡定。她始終銘記自己走上科學道路時的理想:“發現某些自然奧秘,在科學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跡?!?/p>
科學研究只有第一沒有第二,顏寧始終有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她每天差不多能有14個小時“宅”在實驗室里;如果在攻堅階段,她甚至可以工作到凌晨五六點。
她追求的是一名科學家的境界:“也許學術論文只有極少數人理解,但重大科學發現給社會、人類帶來的改變卻不可磨滅?!边@種信仰與追求,她也反復講給組里的學生和更多年輕人。
“經濟發展決定中國有多富,科技發展限定中國有多強。讓中國的科技實力配得上她的經濟體量,讓中國的科研成果產生世界影響,我想也正是中國科學家對于國家最根本的使命?!?014年,站在清華本科生畢業典禮上,這位師姐寄語學子。
如今,她最大的心愿,除了做出更多超一流的科研成果,就是培育更多超一流的人才:“希望有一天,看到從我實驗室里走出的學生成為各個大學的教授,作出更大的科研成就。作為一個導師,還有什么比看著學生創造奇跡更令人欣慰的呢?”
原文標題: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悟空智能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科學家
+關注
關注
0文章
35瀏覽量
11260 -
科研
+關注
關注
0文章
32瀏覽量
9063
原文標題: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文章出處:【微信號:WUKOOAI,微信公眾號:悟空智能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