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浙江大學聯(lián)合之江實驗室共同研制出中國首臺基于自主知識產權類腦芯片的類腦計算機。據介紹,該臺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制的達爾文2代類腦芯片,支持1.2億脈沖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guī)模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350-500瓦,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guī)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表示,當前,類腦計算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Darwin Mouse無論從規(guī)模還是智能化程度上都與真正的人類大腦還有很大的差距,但其意義在于能夠為這種技術路徑提供一個重要的實踐案例,在中國計算機發(fā)展歷程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新聞來源:騰訊科技)
相目前這個消息,只是表明距離類腦計算機更近一步了。對于類腦計算的研究,全球有多個機構在進行。目前來看,這個領域的進展還是緩慢。
資料研究表明,類腦計算技術總體分為三個層次:結構層次模仿腦、器件層次逼近腦、智能層次超越腦。
其中,結構層次模仿腦是指將大腦作為一個物質和生理對象進行解析,獲得基本單元包括各類神經元和神經突觸等的功能及其連接關系形成網絡結構;
器件層次逼近腦是指研制能夠模擬神經元和神經突觸功能的器件,從而在有限的物理空間和功耗條件下構造出人腦規(guī)模的神經網絡系統(tǒng);
智能層次超越腦是指通過對類腦計算機進行信息刺激、訓練和學習,使其產生與人腦類似的智能。
類腦計算系統(tǒng)是借鑒人腦信息處理方式,打破“馮·諾依曼”架構束縛,適于實時處理非結構化信息、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超低功耗新型計算系統(tǒng)。它將引領一次智能革命,必將在各個領域極大地拓展人類的智力活動范疇。類腦計算將引領一次智能革命,必將在各個領域極大拓展人類的智力活動范疇。
在國內除了浙江大學在做這個領域的研究之外,清華大學也有所積累。
清華大學從2012年開始布局類腦計算研究,2015年4月掛牌成立類腦計算研究中心,是由計算機、微電子、電子、自動化、精儀、材料、生物工程以及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7+1個院系組成的多學科融合研究機構,開展具有多學科交叉性質的類腦計算科學研究。目前,該中心已成為全國唯一從基礎理論、芯片和軟件系統(tǒng)全方位研究類腦計算的研究團隊,已初步建立了類腦計算系統(tǒng)的設計理論基本概念,完成了天機芯片version0.6版的建模、仿真、FPGA驗證、IC設計、流片,初步建立了模擬軟件version0.6版,引起國際同行的高度關注。
在全球類腦計算技術發(fā)展的熱潮中,及時搶占類腦計算領域的制高點,能有效增強國家競爭力,對我國國防、公共安全和經濟建設都具有重大意義。當前歐盟、美國等均斥巨資長期支持此研究,但各國研究均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形成公認技術方案,正是我國信息產業(yè)藉此實現跨越式發(fā)展的契機。我國已全面啟動自己的腦科學計劃。
責任編輯:gt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54瀏覽量
426294 -
計算機
+關注
關注
19文章
7534瀏覽量
88457 -
自動化
+關注
關注
29文章
5620瀏覽量
79532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