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等新一輪的技術升級將給亟需突破發展瓶頸、加速產業轉型的媒體行業帶來新的機遇。5G技術可以提供更高水平的信息采集、傳輸和處理能力,使媒體內外融合達到新高度。在5G帶來的“人—機—物”融合的新環境中,媒體機構應構建新理論、新基礎和新能力。
1媒體是5G發展初期拓展的重點領域
媒體將是5G建設過程中率先發力并帶動新一代技術加快落地的重要領域。
媒體的視頻化發展可以為5G新服務的普及起到重要的牽引作用
網絡視頻目前應用最廣泛、最成熟的就是在媒體傳播領域。“內容視頻化”已成為全球傳媒產業的共識,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都在積極布局超高清視頻直播業務和立體視頻展示服務,這將成為未來媒體行業的基礎業務。4G等現有網絡無法有效滿足媒體開展超高清、強互動的新視頻服務需求,為5G網絡的發展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拉動力。
媒體的數據化發展趨勢和5G的萬物互聯特性能形成很好的匹配
5G廣連接的特性為媒體進入“萬物互聯”時代奠定了基礎,媒體借助5G技術不僅可以實現更高效的人與物之間的連接,也將首次進入物與物連接的領域。5G時代的媒體憑借高效的端到端數據化運營和智能化服務手段,可以大步向“萬物皆媒”的目標邁進,同時為5G廣連接特性的發揮提供重要應用場景。
越來越多支持5G技術的媒體產品和服務投入應用
在5G技術還處于實驗和測試階段時,媒體行業就已經開始對5G技術的應用進行嘗試。在國外,《紐約時報》建立5G新聞實驗室,對如何根據時空數據為用戶提供交互性、沉浸性的3D新聞影像進行探索;BBC等新聞機構也進行了5G新聞直播等方面的嘗試。在國內,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媒體機構也成為5G試驗和建設初期的積極參與者。
現階段媒體行業對5G技術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利用大帶寬傳輸的技術特性完善現有的業務和能力,集中在媒體融合和視頻化這兩個重點方向。平臺的統籌優化、現有業務功能的改進、處理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還沒有更多體現5G網絡低時延和大連接特性的新服務和新產品推出。5G技術在媒體領域應用更多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形成體系創新。
25G技術帶來的媒體發展新趨勢
在用戶“觸網”時間由于人口紅利釋放殆盡已經基本見頂的情況下,能否在5G帶來的“人—機—物”融合的新環境中爭取更多用戶關注,成為決定媒體未來轉型成敗的關鍵。
媒體全面融合將進一步深化
目前媒體機構已經開展的融合實踐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首先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渠道的聯動和組合傳播,如國內廣電部門積極構建的大屏和手機聯動的視頻播出體系,以內容和熱點IP為核心,通過多渠道的同品質融合聯動達到最大化的傳播效果,初步形成全景化的傳播形態;二是逐步改變傳統的線性媒體生產模式,向以生產和管理平臺為核心支撐的新思路轉變,如很多媒體機構目前將融媒體云平臺作為整個生產過程的核心,通過平臺實現傳播效果導向、目標受眾優先和資源全局化組織的目標;三是通過傳輸能力、數據運營能力和數字加工能力的增強,在平臺支持下推動內容生產從計劃導向、創作導向向受眾需求轉變。在上述各項工作中,5G技術的引入可為核心平臺的構建和數據運營、數字處理、自動化、端到端同步等各項功能的增強提供高效能的新承載基礎,為媒體機構形成全要素融合的強大供給能力提供新的保證。
媒體的精準化服務能力大大提升
5G環境下,媒體的用戶細分控制力和精準影響力將比現在大大增強。首先,媒體不僅可以與用戶建立更高效的連接,還將實現“策、采、編、播、營”等全環節的高效打通,這可以對用戶互動過程中的細分動作有非常精細的感知力,從而建立更強大的控制力和精準影響力,這是目前以用戶行為數據和身份數據為依托的算法推薦所無法比擬的;其次,媒體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實現資源聚合和能力升級,實現比人反應更快的服務速度,能提供以人類自然習慣為核心的人機服務過程,重新構建人機有機融合的新模式。這將有助于媒體運營者用技術手段將主流價值觀有效貫穿于媒體服務的各項要素中,并及時發現和糾正技術帶來的偏差;最后,5G為打通“人—機—物”創造了條件,讓“機器”在媒體運營中成為媒體人的能力放大器,幫助媒體人獲取豐富海量的數據,解決原有的信息過濾與選擇能力不足的問題,輔助媒體人對海量信息進行處理,生產加工更多正能量內容,為受眾提供他們希望得到的信息推薦,最終用主流價值觀實現對用戶的細分服務和精準的價值影響。
媒體的智能化將成為新發展重心
5G時代,媒體將依托高速、低時延和萬物互連的基礎設施能力逐步建立全局性的智能。通過綜合運用5G、機器學習、大數據等技術,將數據資源轉化為知識以支持媒體實現自動化輔助決策。智能化的媒體平臺可以建立對受眾所處環境、行為軌跡、綜合狀態和偏好等的感知和判斷能力,建立媒體內部連接和自動聚合外部相關資源的能力,以及靈活改變和配置媒體生產、傳播全過程的能力。能力的增強可以在媒體的信息采集、制作、審核、分發、互動、效果檢測、營銷、監管等各環節中得到體現。隨著自主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媒體運營的全過程更加智能化,媒體平臺可按照管理者預先設定的規則,自動調用內外各類資源和能力,自動或通過人機配合完成信息產生、處理、傳遞和呈現等各項任務,最終以智能播報、智能主持等手段,靈活適應不同細分用戶群的需要,提供與受眾需求相匹配的服務。
數據化運營成為媒體的基礎能力
5G技術將助力媒體機構打造面向“萬物互聯空間”的數字化連接能力。通過建立“人—機—物”之間更全面的數字化連接,構建一個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全息連接的信息場,數據將成為信息場中最主要的流通資源。媒體不再是以直接的內容生產和傳播為主,而是成為收集多維度的信息資源進行數據挖掘處理,進而支撐媒體新生態運行的引導者。數據資源不僅直接用于實現媒體自動化和高效運營,還可以轉化為數據新聞報道、數據采訪、數據論壇、數據發布等新的媒體業態。還可以建立起“數據+地理”“數據+行業”“數據+生活”“數據+社會”的新型知識服務平臺,給政府和企業決策提供專業的數據服務,為普通用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精準化的生活和工作信息服務。更好地獲取、使用、挖掘數據資源,將成為媒體機構的新競爭熱點。
媒體內容的呈現從超高清向立體化轉變
以短視頻、網劇、微電影等為代表的內容業態逐步在媒體服務中成為重要組成部分。4K/8K等超高清技術,VR/AR、全息投影等技術將會對提升媒體視頻服務的體驗發揮重要作用。國內外媒體機構已經在大型賽事和活動中開展了越來越多的4K直播和轉播服務,8K廣播測試和衛星電視廣播也已經啟動。支持4K技術的視頻終端逐漸成為市場主流。5G技術的大帶寬、低時延特性可以有效解決目前超高清視頻普及中存在的延遲、卡頓等問題,還可以進一步為利用VR、AR技術進行沉浸式、場景化的媒體傳播打開空間。
5G支持下的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全息等技術對媒體領域未來發展的影響將是廣泛和深刻的,媒體傳播語態將更加多樣化。5G技術不僅可以使社交實現全景互動,讓實際生活空間與虛擬化的社交場景無縫連接,甚至可以創造出虛擬的社交場景,讓用戶可以在虛擬的數字空間中,在隨心創造的社會背景下,用與現實相似甚至超越現實的手段對話和互動。這可以為未來媒體服務滲透進生活的每個時段創造條件,用戶將不會專門去觀看媒體,因為媒體無時不在。
媒體運行將實現泛社會化參與
隨著5G信息傳輸和處理能力的提升、新的內容展現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多媒體內容可以按照用戶需求在設定的流程下靈活改變觀看方式;可以用不同終端在內容的不同環節和場景之間進行自由切換;可以根據用戶自身需要,對內容進行再創作、再加工,受眾的參與度將比現在的新媒體大大增加。新媒體逐步發展起來一套平臺和用戶之間、用戶和用戶之間的“信息圈層”,讓廣大用戶參與到媒體制作和傳播過程中。而5G時代,人、機、物甚至虛擬化的數字實體都將共同參與這一過程,都可高效生產內容、加工內容和傳播內容,都可在原內容基礎上進行新的創作或者改進,媒體的泛社會化參與趨勢會更進一步。
泛在化媒體形態將逐步成熟
5G時代的媒體將借助大數據、智能化和物聯網等技術更廣泛地與產業功能在數字化層面實現結合,“泛媒體化”趨勢將日益明顯。這首先表現在終端的功能疊加上,除了我們熟悉的大屏和手機,AR眼鏡、智能投影儀、智能健康終端、智能交通終端等適合不同場景的終端也將同時在媒體領域和行業得到廣泛使用,成為消費市場和行業市場復用的信息生產者與傳播載體。智能化的媒體終端還會依托網絡和生態進一步做功能延伸,如成為家庭信息的匯聚和展現平臺、無處不在的商務信息平臺、方便易得的政府信息平臺、醫用的公共社區信息平臺,兼具媒體和生產服務的功能。終端隨時隨地采集各類“人—機—物”信息,機器自動化處理能力會滲透到媒體各個環節,信息傳播的需求會變得無處不在,傳播的業務形態也將日益多元化,并以可視化方式向用戶呈現。所有數字化實體都可以成為媒體的信息源和受眾,泛在媒體將深度連接整個實體世界。
媒體服務需要和網絡實現緊密協同
5G網絡在支持媒體創新發展時,需要提供與服務關聯更緊密的網絡支持能力,不僅包括大帶寬傳輸、低時延連接和廣泛覆蓋,還包括端到端的智能化響應能力,否則很多媒體創新應用的性能就無法達到理想狀態。
比如,對超高清視頻直播的內容進行現場智能剪輯和個性化推送時,需要保證用戶收看內容時可以隨機在不同視角和分辨率之間切換,還要保證不丟失任何可見的細節,甚至要保證采用VR多視角技術提供全景化的觀看體驗。而如果采用OTT的模式將現場不同角度拍攝到的不同屬性的圖像都上傳到云端處理后再下發,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網絡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597瀏覽量
89113 -
媒體
+關注
關注
1文章
65瀏覽量
14452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3瀏覽量
565546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08瀏覽量
13766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