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江蘇正在打造無錫342省道智慧公路示范項目。具備高度感知能力的智慧公路,可利用機器視覺、北斗、物聯網等最新感知監測技術,對公路主體、結構物、沿線設施感知。以前,路是個通道,僅限于滿足普通通行,而將來道路是數字化設施,將會夜以繼日工作,自動采集數據。
在江蘇,南京長江二橋、蘇通大橋、潤揚大橋……一座座橫跨長江的懸索橋上,吊桿和主纜縱橫相連,雄壯俊美。
主纜被稱為懸索橋的生命線,設計壽命一般為100年,是不可更換的主要受力部件,防護尤為重要。2018年3月23日,在潤揚大橋養護區,工作人員正在操作主纜除濕系統。工作人員現場介紹操作流程:第一步是將空氣過濾干燥,然后通過加壓風機加壓送氣,通過主纜內部流通把濕氣排走,以防止主纜鋼絲腐蝕。
其中,作為主纜除濕系統的子系統,傳感系統主要包括用于測量輸入空氣流量的氣體流量傳感器、測量輸入空氣壓力的壓力傳感器,以及測量輸入空氣溫度的溫度傳感器等傳感設備。
另外,傳統的主纜防護方法是涂抹防護膩子,并用纏絲纏繞,外加保護層,但這樣無法從根本上阻止鋼絲被腐蝕。但有了懸索橋主纜防腐蝕自動監控系統,就可以根據監控情況展開更積極的養護。這套系統在國內使用不久就得到推廣,目前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每一天,在橋梁、道路正常運行的背后,是許多新科技產品在不分晝夜地工作。射頻識別裝置、紅外線傳感器、激光掃描器……這些信息傳感設備各有所長。如光譜分析儀,可通過光的作用感知路面和路邊狀況,知曉路面摩擦系數;安裝在很多橋梁及高速公路的監測系統和傳感器,可抓取空氣溫濕度數據,感知路面溫度等周圍環境的細微變化。
這些設備不只是感知路面環境,還要感知車流量,路口有無車輛、動物和行人。道路上的相關信息都會被及時抓取,迅速反饋。據工程師介紹,技術人員會通過智能傳感技術,來探測標志信息和安全護欄受損信息,并實時發送給管理平臺,有助于提升交通設施監測預警與快速養護水平。
專家認為,移動物聯、車路協同代表著智慧交通未來的發展趨勢。而放眼未來,基礎設施數字化、網聯化、智能化是大勢所趨。在高度數字化環境中,交通系統各個元素的互動會越來越多。人、車、路等都將處于萬物互聯、可控可知。對數據充分掌握和利用,才能使道路交通系統的運行效率和承載能力不斷提升。
責任編輯:tzh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2文章
51382瀏覽量
755853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2文章
44915瀏覽量
375973 -
機器視覺
+關注
關注
162文章
4405瀏覽量
12057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