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一加發布其首款商用毫米波手機,在日前召開的“GSMA毫米波技術深入解讀研討會”上,一加手機高級無線工程師鐘永衛詳解一加如何將毫米波更好的放進5G終端。
眾所周知,毫米波最大的優點是帶寬資源較為豐富,運營商可以利用800MHz帶寬部署網絡;毫米波基站和支持毫米波的手機都能利用載波聚合或波束聚合實現數據傳輸,在減少干擾的同時支持密集的空間復用。同時,毫米波還具備低時延的特性,該特性能夠支持一系列全新服務。
毫米波放進手機存三大挑戰
不過,鐘永衛指出,如果將毫米波放進手機,仍存在三大挑戰。一是,毫米波的高路損導致覆蓋范圍有限;二是,高傳輸損耗導致低效率和發熱;三是,易受物體遮擋,尤其是對于手機而言,不僅僅是建筑的遮擋,還要考慮手或者人體的遮擋。
面對這三大挑戰,一加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針對如何補償路損和減少插損,一加采用“AIP”+中頻線方案。鐘永衛表示,AIP的方式,是將天線和射頻前端以及電源管理的芯片集成到一個模組上,目前高通提供了第四代解決方案。此外,為了靈活的將AIP模組部署到手機上,需要一條低損耗的中頻傳輸線,進行二次變頻,將毫米波轉到中頻,這樣才能夠比較靈活的將毫米波部署在手機終端上。
針對定向和易受物體遮擋的挑戰,一加采用多模組布局+波束掃描/跟蹤的方案。據鐘永衛介紹,針對用戶單手握、雙手握的使用習慣,一加在手機上布局三個模組,保證模組大概率不被全部握死。同時,模組線是定向的,并加上了波束掃描和跟蹤技術。
如何將毫米波更好的放進手機
鐘永衛表示,以上解決了怎么把“毫米波”放進手機的問題,而怎么把毫米波“放”進手機,也就是如何將毫米波更好的放進手機是關鍵。
在鐘永衛看來,從頭到尾,手機毫米波“天線”的開發范式和Sub6天線不同。首先是不同的性能指標,以天線指標為例,對于毫米波手機而言,需要重點關注EIRP/EIS指標,考慮到覆蓋率,還需要引入CDF指標。“指標的不同,天線工程師或者整個毫米波系統工程師考慮的思路都會不一樣。”
其次是不同的評估手段,即以仿真為主還是以實驗為主。鐘永衛指出,毫米波頻段仿真極其重要,無論是堆疊天線,模組放入手機中會受到包括結構、材料、表面工藝等影響。“毫米波是一定要從仿真開始,并且一直貫穿整個研發過程,只有用仿真才能比較快速的跟上開發節奏。”
另外是不同的測試手段和對象,毫米波的測試需要完全基于空口測試和波束,測試流程、方法和儀表均與Sub6不同,因而人員均需要重新培養和掌握。“每一步流程均需要優化,把性能做到最好。”
據鐘永衛介紹,經過大半年的努力,一加8毫米波版4月29號在北美上市,并在北美運營商市場開售。此外,在8月25日在北京,一加與愛立信商用基站配合,率先完成2020年IMT-2020毫米波終端測試,上行距離達到1.2km,4cc下行吞吐率達到2.1Gbps。
責任編輯:pj
-
終端
+關注
關注
1文章
1152瀏覽量
29971 -
毫米波
+關注
關注
21文章
1927瀏覽量
64928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2瀏覽量
56547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