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PC而言,處理器是決定其性能的最核心硬件。那么,筆記本和臺式機處理器差在哪,為何后者在性能層面總能領先前者?此外,當前筆記本領域最常見的處理器都有哪些?它們之間又是孰強孰弱?
根據TDP劃定江山
在同一時期,同品牌下的處理器都會采用相同的制程工藝和微架構。
比如英特爾每代酷睿都會衍生出桌面版(臺式機)和移動版(筆記本)。
而兩類處理器之間差異最大的參數就是TDP(熱功耗設計),它的含義是CPU在典型功耗下可以散發的溫度計量,用以給散熱系統設計做參考。
筆記本再豪華的散熱模塊也不過如此
筆記本專用的移動處理器TDP最高只有45W,而臺式機酷睿處理器的TDP則是65W起步。
高端桌面處理器需要水冷散熱器才能將高溫“鎮壓”
當然,凡是都有例外,2018年4月英特爾曾攜手AMD推出過Kaby Lake-G平臺(隸屬于第八代酷睿),它的CPU還停留在七代酷睿Kaby Lake核心,而GPU則從死對頭AMD那里借來了Radeon RX Vega M GH/GL核顯,整個平臺包含i7-8809G、i7-8709G、i7-8706G、i7-8705G和i5-8305G幾個成員,TDP分為100W和65W兩種。
我們可以將同工藝同架構的處理器理解為可口可樂,它們的味道一樣,而TDP則是包裝大小。
桌面版處理器擁有更高的TDP,所以它們會選擇大瓶裝,蘊含更多的能量,可以同時分配給更多人喝(多任務),也能讓一個人喝得更爽更飽(性能更強)。
移動版處理器則像是小瓶或罐裝的可樂,它的優勢是更小更便攜(省電且有利于輕薄化設計),但受制于包裝容積的上限,它雖然能讓你喝爽(一口干)卻很難喝飽(無法長時間滿血運行)。
其他影響性能的參數
在相同工藝和微架構的基礎上,處理器性能的強弱還取決于核心數量、默認/睿頻加速頻率以及高速緩存容量。
但一般來說,TDP越高,處理器就越容易塞進更多物理核心(緩存同比增加),并能設定在更高的主頻和加速頻率上。
換句話說,其他影響性能的參數,依舊受到TDP的牽制。因此,只需透過TDP,我們就能大致了解一顆處理器屬于哪種檔次標準。
不同品牌(如英特爾和AMD)和同品牌旗下不同序列的產品線(如酷睿或奔騰),在工藝、架構、主頻、緩存和其他功能模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所以哪怕TDP相同,它們之間的性能可能依舊存在較大的差距。只是這些就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中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CFan的后續報道。
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筆記本處理器的分類。
英特爾篇
H系列(45W)
代表:酷睿i5-10300H、i7-10750H
H系列酷睿處理器平臺擁有45W的TDP,性能大約可以達到同檔次桌面處理器(如移動版i5-10300H對桌面版i5-10400)的80%~90%左右(視筆記本的功耗墻設定),是專門為游戲本量身定制的存在。為了釋放出更強的性能,H系列酷睿需要較為豪華的散熱模塊,普通輕薄本很難穩定駕馭它。如果你喜歡玩游戲,或從事視頻編輯、復雜編程和其他需要多任務處理的工作環境,請認準搭載該系列處理器的產品。
H系列酷睿處理器幾乎都是單芯片設計
U系列(15W~28W)
代表:i5-10210U、i5-1035G7
U系列酷睿處理器平臺的TDP以15W為主,少數頂級型號則擁有28W的TDP。這類處理器的性能較之同級別的H系列酷睿再度下降了20%~30%,但卻換來了相對更小的發熱量和功耗,可以被塞進更輕薄的筆記本體內,并顯著提升續航時間。如果你希望輕薄與性能兼顧,搭載該平臺的筆記本相信不會讓你失望。
U系列酷睿處理器多在一塊基本上集成雙芯片,分別為CPU和南橋芯片
Y系列(4.5W~12W)
代表:i5-10310Y、i5-1030G7
早期Y系列酷睿處理器平臺的TDP只有4.5W,從第十代酷睿開始則提升到了9W~12W。在性能方面,Y系列較同級別的U系列再度下降,但卻換來了更小的發熱量,使用被動散熱(無需風扇)模塊即可穩定運行。因此,該平臺最適合PC平板二合一類型的設備,滿足長途外出的商旅用戶選移動辦公娛樂的需求。
奔騰賽揚系列(6W~15W)
代表:奔騰J5040、賽揚J4125
移動版奔騰和賽揚的定位和性能還要在Y系列酷睿之下,常見于低于3000元價位的入門級筆記本和迷你機市場,性能只能算是勉強夠用,適合不玩游戲,只有輕辦公需求的用戶選擇。
Lakefield大小核系列(7W)
Lakefield是英特爾最新推出的超低功耗平臺,它的性能不如Y系列,但能耗比表現卻可以媲美ARM架構的處理器。簡單來說,它通過當下最先進的3D封裝技術,在指甲蓋大小的芯片內就塞進了1顆大核(Sunny Cove架構)和4顆小核(Tremont架構)共計5個核心,以及LPDDR4內存控制器、L2和L3緩存和Gen11 GPU單元,成為了類似手機處理器的SoC片上系統,整顆芯片的封裝面積僅為12mm×12mm,可以幫助移動設備大幅瘦身。
Lakefield可以將整套PC主板做到大號U盤版大小,上面已經嵌入好了處理器、內存、無線網卡、M.2插槽和SIM卡插槽等等
AMD篇
H系列(45W)
代表:銳龍5-4600H、銳龍7-4800H
AMD如今在筆記本領域主打“移動銳龍”,和酷睿一樣,移動銳龍也被細分為性能級的H系列和低功耗的U系列。其中,H系列的移動銳龍擁有45W TDP(上代銳龍3000H系列為35W),可以穩定運行在更高主頻上,所以性能較U系列的移動銳龍要強一些。
實際上,銳龍5-4600H和銳龍5-4600U這種核心數量相同,都支持超線程技術的處理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芯片,如果將銳龍5-4600U的TDP開放到45W,那它就是銳龍5-4600H;反之,如果將銳龍5-4600H的TDP降到15W,那它就是妥妥的銳龍5-4600U。
U系列(15W)
代表:銳龍5-4600U、銳龍7-4800U
U系列移動銳龍處理器的TDP同樣的15W,它們單核CPU性能與同級別的酷睿(U系列)相近,但多核性能卻可秒殺同級別的酷睿(因為核心數量更多),而且GPU性能更強。在低于4000元的低價位輕薄本市場,銳龍平臺的筆記本性能價格比往往更加出色。
速龍/A系列(6W)
代表:Athlon 300U、A6-9220C
速龍/A系列的定位類似英特爾旗下的奔騰和賽揚,性能同樣屬于勉強夠用,咱們簡單了解一下就好,不值得日常選購。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404瀏覽量
230762 -
筆記本
+關注
關注
14文章
2668瀏覽量
72171 -
散熱器
+關注
關注
2文章
1057瀏覽量
37671 -
散熱模塊
+關注
關注
0文章
6瀏覽量
6858 -
TDP
+關注
關注
0文章
18瀏覽量
689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