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南北方已經進入主汛期,伴隨著水利部門將水旱災害防御應急響應從Ⅳ級提升至Ⅲ級,各地防汛逐漸來到關鍵階段。在此期間,為保障應急搶險工作的有效開展,尤其是應急通信的正常運維,無人機被廣泛應用、寄予厚望。
進入防汛關鍵期,通信問題惹人愁
自從6月入梅以來,我國全國各地便迎來了持續性的暴雨天氣,長達一個多月的超強降雨不僅導致河湖水位上漲,洪災一觸即發,同時也使得部分城市出于內澇威脅之中。在此情況下,不少省市都已經接連發布了多次的暴雨和防汛預警。
其中,對于像湖北這樣水系較發達的省市來說,更是將防汛應急響應等級進行了提升。為應對已發生的洪澇災害,各省市也紛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抗洪搶險。不過,由于洪澇災害容易導致通信設施受損,這給搶險作業帶來了困難。
對于抗洪搶險來說,通信不僅是災前預警的重要保障,同時更是受災群眾的生命線。因為一旦通信受到影響,除了受災情況會進一步擴大之外,應急搶險工作也將陷入寸步難行的境地。基于此,進入防汛關鍵期,解決通信問題迫在眉睫。
而傳統的通信應急保障主要依靠人力,例如6月份我國永州聯通就曾出動120余人次進行車輛搶修;同時廣西也曾投入一千多人用于基站和光纜的恢復。這樣的方式雖然有效,但在效率、成本以及安全上顯然存在不足,未來有待升級。
無人機挺身而出,保障應急有一手
那么,保障應急通信,除了傳統人力手段外,還有什么辦法呢?近年來,伴隨著5G、AI、傳感器等技術的不斷發展,無人機功能的日益增強,以及應用的持續拓展和深化,各種工業級無人機的出現,為應急通信保障帶來了新策略。
一方面,利用巡檢無人機換人,人們可以從空中更大范圍的對受損通信設施進行巡檢和處理,這不僅能提升傳統通信維修的效率和準確性,同時也能減少對人力的依賴和成本。更為重要的是,無人機讓傳統搶修人員的安全獲得了保障。
另一方面,利用系留無人機臨時充當基站進行通信,也能有效彌補通信受損帶來的不足。系留無人機輕便易攜帶,且環境適應性強,只要在災區放飛就能滿足基本的通信需求,對于應急通信保障來說無疑是一個高效而又穩定的手段。
目前,這兩種利用無人機保障應急通信的手段已被我國寄予厚望。7月2日,湖南移動就緊急調動了一套無人機高空基站志愿寧鄉受災地點。同時,湖北移動也將無人機加入到防汛通信搶修之中。相信未來,這樣的情況將成為常態。
未來應用常態化,三點關鍵不能丟
當然,無人機保障應急通信要想成為常態化應用也并不容易。畢竟當前我國工業級無人機的市場大門才剛剛開啟,無人機在技術和產品專業性等方面都還存在不足,同時行業應用中暴露出的問題也不少,后續還要對其進行一一處理。
其中在技術上,還需要加快突破。眾所周知,技術是推動無人機發展的重要基礎,而現階段,不管是續航、起降還是載重、噪音等問題,都時刻制約著無人機的商用進程,這些都是由于技術不足所導致,因此未來還需要對技術不斷突破。
而在管理上,還需要不斷完善。無人機作為新事物,目前產品和行業的相關法律標準尚不完善,這導致了黑飛擾航、隱私竊取、墜機傷人等各種問題產生。在此背景下,我國無人機的健康、有序、成熟發展,還需在管理上進一步完善。
此外在人才上,也需要加大培養。專業飛手是無人機應用的前提條件,無人機飛手不僅要注重數量,也要注重質量。而眼下,我國無人機行業連基礎的飛手數量要求都還未達標,基于此,未來對于專業飛手的培養和儲備還需加快步伐。
責任編輯:pj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490瀏覽量
269911 -
無人機
+關注
關注
230文章
10515瀏覽量
181820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3瀏覽量
56552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