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暨中國企業家生態線上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發言中提到,國家發改委對新基建范圍進行了明確,具體可以分為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以及創新基礎設施三
今年,“新基建”成為熱詞,企業如何抓住創新機遇,新基建又該如何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
在2020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暨中國企業家生態線上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發言中提到,國家發改委對新基建范圍進行了明確,具體可以分為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以及創新基礎設施三大類。在這三大類中,信息網絡是新基建中的基礎之基礎,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領跑新基建。
鄔賀銓說,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又可以分為三個方面。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包括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新技術基礎設施包括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還有算力基礎設施,包括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
鄔賀銓判斷,工業互聯網是企業發展所要走的路,新時期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發展工業互聯網。而現在之所以提出工業互聯網,一個原因是5G的出現,使得工業互聯網有了很好的支撐手段, 另一原因則是邊緣技術的發展。
鄔賀銓進一步解釋:“5G結合工業互聯網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邊緣計算。之前我們說云計算是一個集約化的概念,能夠很好地把信息化的效率大大提升。如果說我們企業里的虛擬現實、增強現實、遠程醫療、工業互聯網生產線機器人都要把它的數據送到中心云,距離太長,傳輸時間太大,因此中心云決策以后回來不可能得到實時性。我們需要把云的能力一部分分割下來,下沉靠近數據產生的源,這就叫邊緣計算或邊緣云。”
鄔賀銓說,在工業互聯網領域,除了邊緣計算,還需要重視物聯網,而物聯網因為有了5G的加持,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結合已經發展為智聯網,這大大提升了物聯網的效率。而有了這些技術,可以使得現在很多的應用上云,得到很多的處理能力。
鄔賀銓進一步表示,這次疫情促進了云辦公、云課堂、云商貿、云招聘、云簽約等云經濟的發展,即便疫情過后,沒有了隔離的要求,上云依然會受到大家的歡迎,因為上云可以減少出行、節約時間。“上云本身也是一種產業,有咨詢公司預計到2023年云游戲市場全國規模超過超過1000億,到2022年云教育市場超過3000億,當然工業上應用空間更大。”鄔賀銓說。
在工業互聯網發展方面,鄔賀銓在回答網友提問時表示:“中國發展工業互聯網有窗口期,比如工業發展不錯的德國,從工業3.0到4.0預計需要10年時間,整個工業互聯網的過程在中國估計也需要這么長的時間。另外,工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不同,消費互聯網是全球聯網,工業互聯網可能很小部分需要連接全球網絡,絕大部分應用工業企業都是不希望聯網,都是內部的。所以,自然是一個‘池塘’,而且千萬還別連到‘大海’,連到‘大海’還增加了不安全性。”
鄔賀銓進一步判斷,能做成工業互聯網核心平臺的,很難有新的巨頭,因為它要求企業從底層到高層,都要有很充分的了解和原來的產業基礎、技術基礎,但新的巨頭是可以在工業互聯網出來。 “這并不矛盾,新巨頭可以從單項技術上出來,比如,做工業互聯網的操作系統,做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的芯片,做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挖掘的一些專用軟件,做一些專用的工業控制軟件,這些都是可以生長出新巨頭的。”鄔賀銓說。
對于5G與工業互聯網的結合是否還會帶來更多應用?在鄔賀銓看來,答案是肯定的,5G的出現是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的融合劑,兩者的結合帶來了一些應用例子,但這些應用并不代表全部。
“回顧移動通信的發展,我們可以發現,很多移動通信的一些業態是在網絡能力具備以后催生的,比如說2G,全世界是1991年開始的,中國是1994年發的牌照,2G出現以后我們有了短信、QQ、支付寶;3G,全球是2001年開始的,中國是2007年開始的,3G出現后,我們有了智能手機、移動電子商務、微博、O2O和微信;4G,全球是2010年開始的,中國是2013年開始的,4G出來以后,我們有了掃碼支付、共享經濟、社交電商、智能搜索、快手、抖音等短視頻,這些應用也是4G剛發牌照的時候根本沒預想到的。”鄔賀銓說。
責任編輯:tzh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2文章
44915瀏覽量
376029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3瀏覽量
565571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28瀏覽量
9422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