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斗一號向中國提供服務、北斗二號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到北斗三號向全球提供服務,中國北斗人在26年的時間里,從奮起追趕到并跑超越,實現了衛星導航領域的“驚人飛躍”。
北斗系統和我們的生活到底有什么關系?中國的北斗人又是如何走過這不平凡的創新之路?
近日,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北斗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接受總臺記者獨家專訪,和我們講述了他眼中的“北斗”。
一、北斗是什么?
謝軍告訴記者,中國從1994年啟動北斗一號工程建設后,陸陸續續打了近60顆衛星。衛星在軌工作壽命是有限的,北斗一號衛星目前已全部退役。
北斗二號一共打了20顆衛星。3顆衛星已經退役,有2顆衛星屬于備份。15顆衛星在為區域范圍內的用戶提供基本導航以及有源定位、區域短報文等服務。北斗三號目前按照工程的要求一共是30顆衛星。截至6月15日,已有29顆衛星進入軌道,這29顆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在軌聯調。
謝軍說,北斗在星座設計上有其獨特的優勢,采用了“三種軌道”形成的混合星座。既能提供覆蓋全球范圍的服務,也能對特定地區提供短報文通信、高精度的精密單點定位服務等。
二、為什么要有北斗?
北斗工程立項之前,中國的衛星導航事業基礎相對薄弱。
采訪中,謝軍將衛星導航系統比喻成“太空中的燈塔”。他說:“一個這么高精度的太空燈塔,你怎么建立起來?位置誰來給測準?測準之后,位置怎么保證是一個穩定的,這些方面都是很難的。”
謝軍表示,衛星導航系統是涉及國家安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空間基礎設施,是基礎設施里的支撐和基礎。我們國家有這個能力也應該實現衛星導航系統及其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國產化目標。“北斗三號后期的所有衛星上應該說100%的產品都是國產化的”,謝軍自豪地說道。
三、北斗能給我們帶來什么?
那么,北斗到底在哪兒?謝軍告訴記者,北斗衛星首先都在太空上,而北斗提供的信號實際上是無時無處不在,每天每時老百姓們都可以收到北斗導航定位授時的信息。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時間和位置。北斗系統不光有基本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同時它具備位置報告、短報文通信功能。在災害救援、智慧農耕等場景中得到廣泛應用。
采訪中我們得知,北斗一號衛星總指揮李祖洪今年78歲高齡,依然奮戰在崗位一線,最年輕的北斗人是1999年的。
師徒結對傳幫帶,亦師亦友匠心承。
從北斗一號到北斗三號,26年間,對北斗事業的熱愛和使命,讓北斗人將畢生心血與北斗“綁定”。
-
北斗導航系統
+關注
關注
0文章
22瀏覽量
13882 -
北斗
+關注
關注
3文章
613瀏覽量
36189 -
航空航天
+關注
關注
1文章
396瀏覽量
2441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