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智能制造網)
草長鶯飛,萬物復蘇,又到了春耕春播的好時節。除了育種栽苗以外,病蟲害防治已經成為了農業生產活動中的重中之重。如何能夠用較低成本、較高效率治理害蟲,保證各類作物的健康生長,已經成為了眾多質保人員和農技人員關注的頭等大事。
我國是農業大國,重視農業、農村、農民的健康發展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保障農業生產活動的正常開展和糧食供應基本穩定,已被納入我國智慧農業的戰略性方案之中。對于農作物病蟲害治理,我國也采取了一個“大動作”。
其實,早在幾年前,就有農業科技人員提出了利用前沿科技治理農作物病蟲害的倡議。近幾年,我國多個地區也開始在此方面展開探索和嘗試。目前,在河南省濟源市王屋山上的一處蔬菜育種基地上,已經開始采用智能病蟲害監測系統。該系統不僅可以讓農業植保人員隨時隨地掌握田中病蟲害發生狀況,還能根據病蟲害的種類和發生程度自動精準施藥。
大數據、物聯網等多種前沿技術和智慧化平臺的應用,讓害蟲無處可逃、無以藏身。在農業生產方面,基于大數據技術進行土壤、氣象、生產、市場甚至其他并無關聯的數據關聯分析,可以為政府部門和生產、銷售、消費各有關方面提出準確的預測和相應的對策選項提供參考依據。
在害蟲監測方面,物聯網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幾乎無可替代。借助物聯網,農業植保人員可以遠程監測特定害蟲,以了解它們的活動、模式和位置。根據害蟲活動的范圍和周期,植保人員可提前做好害蟲自動化監測和數據收集工作,以采取更準確和更迅速的對策。例如,在蘋果園中,物聯網可以測量農場不同區域的蠹蛾數量,以便在必要時采取行動,為蘋果生長營造適宜的環境。
各類智慧系統的采用,也讓病蟲害防治變得更加簡單、高效、可控。例如,無人機無人機運營監管系統。基于無人機運營監管系統,農技人員足不出戶就可以對植被生長狀況、是否受害蟲侵擾等狀況進行實時監控自動采集。以無線傳輸方式將全天候實時采集到的各類信息數據自動上傳數據庫后,農技人員人員可以根據實時數據及歷史大數據,分析對比農作物在一段時間內的長勢及病蟲害分布狀況,以此做到病蟲害防治的網絡化、可視化、智能化和標準化。
服務終端、專家服務平臺、物聯網數據采集監測設備、智能化云計算平臺等,通常都可以完成害蟲誘捕、自動采集害蟲圖像、記錄結果、數據傳輸與分析、小氣候信息采集、監控并自動上傳等任務。不過,人們需要明確的一點是,病蟲害防治體系的建立健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病蟲害的雷達監測系統還沒有成網、針對性強的傳感器還需要研發等問題仍亟待解決。
對病蟲害的活動跡象敏感、遠程監測結果迅速而準確、消滅病蟲害速度快且成本低,是一些農技人員在病蟲害防治方面想要達成的“小目標”。而借助智能科技、系統和平臺,這個“小目標”的實現不再遙不可及、不可觸碰。
(責任編輯:fqj)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2文章
44915瀏覽量
376009 -
智能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298瀏覽量
1286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