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具備電氣參數靈敏準確的感知功能、系統故障的判斷功能、安全可靠執行結構的操控功能。智能設備是一種高度自動化的機電一體化設備。
自我檢測是智能設備的基礎;
自我診斷是智能設備的核心。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促動下,成套電氣自動化高端制造裝備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電氣成套高端裝備是以高新技術為引領,決定電氣裝備制造業整體競爭力的高附加值裝備。構建電網裝備制造創新機構,并通過先進智能制造裝備相關項目的研發。制造創新數字化控制裝備,大力推進智能機器、增強現實可靠性、重點關注先進控制系統、輔助和柔性機器人控制系統等領域。
國家兩大電網公司都啟動了自適應成套自動化裝備制造項目,旨在預先研究智能電氣制造裝備和技術,以實現大型復雜電網系統下研制裝備智能化。提出發展智能一體化裝備制造。已成為高端智能電氣開關制造裝備發展的潮流。
一、電氣成套智能裝備
1)電氣成套智能裝備,指電網電氣設備在傳統的功能中加裝電子儀表,是的電氣設備具有狀態感知、數據分析、遠程控制功能的電氣裝備,是先進制造技術、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集成和深度融合的新型裝備,主要是研發先進的智能化控制系統。
2)電氣成套智能裝備功能強大、操作簡便;幫助分析電網故障特征,指出運行調整策略。智能化的成套裝備處于生產系統的關鍵工序環節,其停機及故障對整個生產系統產生很大的影響。智能設備的復雜程度和精密程度很高,都帶有計算機程序控制系統。傳統的基于機械設備而形成的維修方法和維護經驗,已完全不適合這類設備。智能裝備新增智能系統的維護工作,包括智能裝備運行數據的定期備份及恢復,控制計算機的軟件運行和維護。
3)、智能裝備的制造業(機器人、數控機床、服務機器人、其他自動化裝備),工業互聯網(機器視覺、傳感器、RFID、工業以太網)、工業軟件(ERP/MES/DCS等)有機結合的自動化系統集成及生產線集成等。
4)、基于智能裝備制造領域的成熟性與壟斷性,產品性能差異化、設備成套系統化是企業追求技術優勢增長及市場規模擴張最為常見的模式。創新企業更加重視依托其核心技術產品,特定應用領域的定制化解決方案。
二、電氣成套智能裝備技術發展趨勢
1、信息技術深度應用
信息技術深度應用促進了生產與效率提高和管理模式創新。信息技術與傳統制造技術相結合使制造過程的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得以快速發展,制造過程的虛擬驗證、并行工程、精益生產及敏捷制造等有效的生產模式得到廣泛認同。
以計算機及強大軟件為技術支撐的虛擬制造技術在電氣裝備制造企業得到廣泛應用,通過對工藝流程、生產線進行三維動態仿真模擬、優化及工藝可行性分析,確定工藝參數,提高運行的可靠性和效率。
2、精細制造是產品性能提升的重要保障。
精密鑄造技術、精密塑性成形技術、精密連接技術等零件毛坯制造技術不斷向近凈成形趨近。開關機械機構切削加工精度、質量、工藝穩定性要求不斷提升,并以高速、強力切削和主動測量、自動補償以及快裝、快調、快進為主要特點,高效多品種的柔性生產方式得到廣泛應用。
3、創新技術與裝備是汽車制造技術發展驅動力。
新材料(超強超韌鋼、變密度的金屬、高強超輕的復合材料等)技術迅猛發展,增材制造(3D打印)、復合加工(光機電)等新工藝方法不斷涌現,電氣開關制造裝備的柔性化、智能化和可重構性,給制造產線上滿足個性化市場需求和提高產品競爭力提供了技術與裝備的支撐。
4、綠色制造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通過綠色的設計、工藝、材料、設備、生產過程、包裝和管理等生產綠色產品,報廢產品經綠色處理后可回收、可再制造利用,直接減少制造全過程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達到最高。以新能源的應用、節材(高強度鋼板冷沖壓技術、激光拼焊技術、近凈成形鑄鍛技術、輕量化等)、節能環保(干式切削加工技術、涂裝緊湊型工藝及零排放技術、清潔化鑄鍛技術等)為代表的綠色制造是電氣裝備制造技術的發展方向。
三、智能設備技術特征
1智能設備的特性
兩方面的因素,正推動著生產制造設備的創新:一是生產制造產品的個性化與復雜性,另外一個則是對生產能力和質量不斷增長的需求。
一般來說,智能設備有五個特點:
1). 靈活性:設備和裝置制造商,不再生產設計單一用途的設備。它們轉而生產制造靈活的、多用途設備,可以滿足當今生產制造的需求:比如更小體積、客戶定制的產品,以適應高度集成產品的趨勢,從而可以將不同功能整合到一個設備中。
2). 自主運行:現代設備的運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具有更多的自主性。
3). 診斷:智能設備,還能預防以及校正由諸如原材料工況的改變、機械部件的磨損等原因造成的過程錯誤。利用大量的網絡傳感器,智能設備可以獲得過程狀態、設備狀態、機器環境等方面的信息。這會改善運行,提高質量水平。
4). 自適應改進:隨著時間的推進,通過數據挖掘,借助仿真模型或者使用面向特定應用的學習算法,設備系統可以改善運行性能。
5). 通訊:設備可以與其它自動化系統交換信息,為更高層的控制系統提供狀態信息。這就使得智慧工廠和自動化生產線能夠自動調節,以便適應不斷變化的工況,平衡設備間的工作負荷,在設備發生故障前通知維護人員。
2、設計方法和挑戰
現代設備控制系統,充分利用環境、過程數據信息、以及設備參數,來適應不斷變化的工況,執行實際上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重復性工作。傳感器和測量技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因為它使設備制造商生產的設備,能夠了解周圍的環境,執行實時的過程檢測,確保關鍵機械設備部件處于健康狀態,并利用這些信息來實現自適應控制。
這就要求控制系統,能夠集成傳感器數據,實時收集并利用來自于多個傳感器的信息,同時還能并行運行高速控制回路。具有工業級耐用性的高性能嵌入式系統,通過模塊化的輸入/輸出(I/O)設備,提供直接的傳感器連接。現在,領先的設備制造商開始使用集成了實時處理器和可編程硬件的多樣性計算架構,以滿足最嚴格的應用需求。
為了應對當今生產制造的需求,設備制造商必須設計高度模塊化的系統,來滿足客戶定制需求或者在不同的生產工藝過程中進行現場改造,或者產品的改變。模塊化的生產方式,幫助原始設備制造商(OEM)開發出可復用的部件,這樣在整個產品線上都可以使用這些部件,簡化了常備產品的集成,還改變了OEM廠商完成其系統設計的方式。
機械系統的模塊化,需要反映在控制系統結構中。與傳統的使用單一系統架構不同,現代設備基于控制系統網絡結構。需要配置無縫通訊的基礎設施,以便處理時序要求嚴格的數據、低優先等級的數據、狀態信息以及監控系統的通訊。
分布式協作設備控制系統,通過增加適應性、不斷提升的運行自主化、診斷和自適應改善,使得進一步增加產量成為可能。
3、設備的差異化
領先的設備制造商,通過采用不同的關鍵技術,來使其產品具有差異化特性,例如:
多個控制系統和多樣化計算架構的整合;
提供信號分析工具、高速控制回路、算法工具的軟硬件平臺;仿真和建模工具;網絡和通訊功能;
以軟件為中心的設計方法,有助于應對系統不斷增加的復雜性。
4、智能的控制系統
現代設備使用分布式協同控制和模塊化的方法。它們所包括的智能子系統網絡,可以聯合執行設備的自動化任務,與工廠層面的更高級控制系統進行通訊,使得智能工廠成為可能。為了使系統具有適應性和擴展性,控制系統結構也需要體現這種模塊化。需要借助工業通訊協議,來實現子系統之間的相互連接,確保時間和同步性。
向以軟件為中心的設計方法和編程工具(該編程工具提供了一種能力,利用同一種設計工具,可以實現多種不同的自動化任務)的過渡,使得客戶能夠在控制軟件中體現機械系統的結構化。簡單的系統,仍然可以利用傳統的與分布式I/O連接的單主控制器概念,現代的設備利用具有分層結構的控制架構,在這種架構中,更高層級的控制器與從控制器連接,由從控制器來執行清晰定義的自動化運行。
傳統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執行邏輯或安全功能的時候。但是現代設備控制系統,加入了嵌入式控制和監視系統,來實現先進控制、機器視覺和運動控制功能,或者設備狀態監測。除了與主控制器的連接,智能子系統通常還能與處在同一層級的系統交互,以觸發或同步任務,從而實現諸如高性能、視覺導引運動或基于位置的觸發和數據采集等功能。
設備制造商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嵌入式技術的應用。由于上市時間緊、競爭殘酷,驗證客戶定制的嵌入式硬件開發過程的時間和人員就受到限制。很多情況下,員工中甚至沒有嵌入式工程師,而是將這部分工作外包出去。
利用擴展模塊實現運動控制、機器視覺、控制設計和仿真、設備預測和狀態監測特性以及對I/O硬件和通訊協議的廣泛支持,設備制造商可以強化開發工具鏈,進一步優化設計流程。智能設備控制系統的硬件選擇,可能是一個令人生畏的任務。
系統工程部門經常需要在易于使用、低風險的黑盒解決方案與客戶定制系統的性能與價格方面的收益作平衡,這樣就可以使其具有差異化的特性,正是這些差異化,會決定其產品在市場上的成功或失敗。設計團隊在舒適區域內,傾向于使用他們比較熟悉的傳統方案,但是這往往會限制其將不同的智能方案增加到設備中的能力,而客戶定制方案則一般會推動設計團隊離開其舒適區域。
嵌入式系統設計人員,可以將微處理器和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整合到一個異構計算架構中。
5、異構計算架構
隨著設備控制應用復雜性的增加,硬件架構和嵌入式系統的設計工具必須隨之改進,以便應對不斷增加的嚴格要求,同時還要減少設計時間。以前,很多嵌入式系統只有一個CPU,所以系統設計人員必須依賴CPU時鐘速率的提升,向多核系統轉移以及其它方面革新,以期實現復雜應用所要求的處理能力。
現在,更多的系統設計人員,開始向具有多個不同處理單元的計算架構轉移,以便在計算能力、延遲、靈活性、費用和其它因素之間實現最佳的平衡。異構計算架構具有上述優點,使得在先進設備應用中使用高性能嵌入式系統成為可能。
縮短設計周期、設計具有更多功能、更復雜設備的需求,已經徹底的改變了設計方法。設計工具能夠提供前所未有的靈活性和速度。前幾年只能用于高端研究工作的算法和工具,現在已經逐步應用于工業市場領域,而且在軟硬件設計中,其功能也在不斷增加。
四、智能環網成套柜
立絡電氣核心技術是在不斷“試錯”過程中的積累經驗教訓。
公司在智能裝備制造和創新能力的增長過程中,企業不斷積累自主研發經驗的經歷,不僅是通向“顛覆性創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學習、吸收外部技術和知識的最佳方式。
所謂“核心技術”是一種記錄研發過程中“試錯”數據的經驗性知識管理體系,它以獲得并保持市場份額為目的、以既有產品開發平臺為依托、以試驗試制活動為積累手段,并以汲取內外部資源作為產品的改進策略。
智能環網柜主要有2 種不同的名稱:
10kV-20kV SF6全絕緣斷路器柜自動化成套設備
10kV-20kV SF6全絕緣四回智能環網成套柜
2種開關操作結構 負荷開關和斷路器型
1、增加了成套開關的功能,如一二次設備整體融合等,使操作變得極為簡單。
2、縮短了產品生產周期,優化的配件供應鏈鏈。通過裝備出廠檢驗流程簡化,提高裝備參數定位精度和操作定位精度。
3、能夠在工廠設計出不同功能的定制樣品,省去了現場調試安裝時間,從而減少了設備的整體故障率。
4、由于機械結構變得簡單了,可以更有利于提高成套裝備的模塊化裝配工藝水平。
5、成套設備可以按照不同的功能聯系進行二次組合,結構設計實現典型化模塊,更利于實施模塊化設計及制造。
6、模擬仿真實驗
(1)、仿真環境搭建
開發環境:開發環境是程序手專門用于開發的服務器配置,可以根據規模需要能比較隨意搭配, 為了開發調試方便,一般打開全部錯誤報告記錄。
測試環境:是克隆一份生產環境的配置,一個程序在測試環境工作不正常,那么肯定不能把它發布到生產機上。
生產環境:是指正式提供對外服務的,一般會關掉錯誤報告,打開錯誤日志。可以理解為包含所有的功能的環境,任何項目所使用的環境都以這個為基礎,然后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來做調整或者修改。
三個環境也可以說是系統開發的三個階段:開發->測試->上線,其中生產環境也就是通常說的真實環境。
UserAcceptance Test用戶滿意環境:指用戶接受度測試 即驗收測試,所以UAT環境主要是用來作為客戶體驗的環境。
仿真環境:顧名思義是和真正使用的環境一樣的環境(即已經出售給客戶的系統所在環境,也成為商用環境),所有的配置,頁面展示等都應該和商家正在使用的一樣,差別只在環境的性能方面。
1)仿真過程的重要性;
2)仿真流程;
3)仿真平臺的搭建
4)測試用例的設計
5)仿真過程的重要性;
6)仿真流程;
7)仿真平臺的搭建
8)測試用例的設計
《百度》 環境仿真試驗 (environment simulation test) 模仿各種環境因素作用的試驗。主要用于研究各種環境因素對材料、元件、結構、機械、設備和人員等的影響。它在生產和科學研究中有廣泛的應用,是提高產品在惡劣環境和特殊環境下工作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又是人類進行科學研究、科學探索有開發所不可缺少的工具。
環境因素包括自然的和人為的兩類。
1、自然環境指地球(地面、地下、水面、水下、大氣)和空間(星際空間與天體)自然形成的環境;
2、人為環境指人工形成的環境。環境仿真試驗模仿的環境因素主要有極端壓力(真空、高壓)、 磁場、電場。
(1)、環境仿真試驗就是在上述的一種或幾種模仿的環境因素下進行試驗。環境仿真是半實物仿真系統和人在回路仿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半實物仿真系統中的環境仿真為傳感器、探測器提供信息,人在回路仿真系統中的環境仿真為參與者提供視覺、聽覺、觸覺(力反饋)、運動等感覺。
(2)、摸擬信號發生器研制
模擬器可模擬真實目標信號的環境噪聲等信息,電力通道信號間具有幅度差、相位差和時間差。電網數據信號發生器真實模擬電網各種信號包括故障信號。滿足在智能電網控制系統研發、維護階段的系統測試需求,大大地縮短了智能環網成套柜的研發周期,使其能很快發揮作用。對于已使用的智能環網成套柜,模擬信號發生器可對其進行定期測試維護,以便提前發現可能存在的故障。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846瀏覽量
62054 -
智能環網柜
+關注
關注
1文章
15瀏覽量
3716
原文標題:智能環網成套柜電氣控制技術開發及應用
文章出處:【微信號:szll-network,微信公眾號:智能電網開關柜】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