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疫情影響了各個行業的發展,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控機床3月份產量為13938臺。對比2019年3月份的產量下降了22.4%。
機床行業是關系國家經濟的戰略性產業,是裝備制造業的加工母機,也是加工制造的關鍵裝備,幾乎所有金屬切削、成形過程均需借助機床實現。國產機床一直在進步,一直在奮力往前,相比十年前、二十年前,國產機床進步太多了,國企機床只惦記著拿國家補貼,民企機床企業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同質競爭下創新才是發展動力
疫情將加速機床制造業價格血拼現象。價格戰成為必然,機床同質競爭將更加激烈。尤其是流量產品,國際一、二線品牌也會加入進來,市場需求短期內因為疫情的出現會有釋放性增長,2——3年較長時期內將依然保持在低位運行。
而創新是潮流,更是企業發展動力。中國每年誕生的專利數在全球是第一位的,中國人創新力也是很強的,加之資本的趨利本質,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會涌入資本,這使得機床制造業創新帶來的時間窗口期會變得更短,比如三個月、六個月至多不會超過一年,所以同質化是一種必然,缺少增量便只能存量博弈。
創新永遠是龍頭企業發展的動力,創新方向的選擇將極具挑戰性,必須以滿足客戶需求而且符合未來行業發展為目標。
機遇留給在正確道路上踐行的企業
疫情對部分機床制造企業是危機,而對另一部分企業則是良機。中國連續多年作為世界最大的機床消費市場,這個消費規模不會因為疫情發生根本改變,市場規模仍在中國,關鍵是企業個體是否有足夠的后勁,是否能保持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
因此所有的機床企業管理者應該牢記機床行業的兩個特性:一是增量特性,二是滯后特性。
增量特性:如果整體經濟沒有較大增長,如果其他行業的產品沒有更新換代,那么機床行業就不要幻想繁榮和爆發性增長。
滯后特性:對于其他行業,尤其是機床服務行業是機床行業的晴雨表。即當機床服務行業走向周期性頹勢時,機床行業的冬天亦將來臨;當機床服務行業開始回暖時,機床行業必將迎來春天。因此無論是危機還是機遇,都將促使品牌集中度大幅提升。
市場繁榮時會呈現萬馬奔騰的景象,危機時也一定會有企業一馬當先殺出一條血路,這時比拼的是企業的內功和企業領導的智慧與定力。危機對于有準備的企業則是戰機,每一次危機都是改變行業格局的機會。成功的企業也將千篇一律--在正確的發展道路上踐行、持續踐行,不斷逼近正確的目標。
機床企業的戰略節奏面臨改變
筆者認為,此次疫情將改變機床制造企業的戰略節奏和行動力。機床制造行業是資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業,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機床制造企業的現金流將經受巨大考驗。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有多少機床制造企業能夠扛過去?能否融到資金?即使融到資金,能否消化由此產生的財務費用?
一輛車停下再啟動所消耗的燃油要超過正常行駛的若干倍。機床制造企業如何在不可抗拒因素影響下避免停止運行,將是每一個管理者要面對的課題。機床制造業企業如果按以不變應萬變的傳統方式將很難生存,更談不上發展了。
無論是機床產品本身,還是交貨期、技術服務、售后服務,乃至各種決策都將與企業生存發展息息相關,都將以快速適應客戶需求為核心理念。
疫情加速機床自動化水平提升
疫情限制了人口流動,加速了機床自動化水平提升。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勞動力成本與日俱增,以及電子化、信息化高速發展和成本的降低,本次疫情無疑將加快市場對自動化、智能化機床的需求,以擺脫對勞動力的過分依賴。
客戶對機床線上培訓、線上檢測、線上維修,甚至線上操控的需求將越來越迫切;簡單、實用、經濟、可靠等會成為客戶最滿意的需求。
決定企業生存的是內功
企業的發展終歸要回到遵循市場發展的規律,企業內在的基礎就是俗稱的 “內功”。
國內機床制造業生產的所謂中高端產品,數控系統、直線導軌、滾珠絲杠、軸承、刀架、液壓件、氣動件等,與國外一、二線企業產品幾乎完全一致,為什么裝配后的機床,無論是精度還是故障率,與國外一、二線品牌相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即使零件加工,即使是同檔次進口裝備,為什么國內加工的零件依然會出現諸多問題?原因就在于過程管控之中。加工、部裝、總裝,每個環節都得過且過,最后的產品便是這些環節的匯總,結果便不言而喻了。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其實,機床沒有什么高低端之分,只有復雜與簡單之分,只有品質優劣之分,只有功能強大與缺失之分。如同平凡的人把所有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會變得不平凡一樣,把再簡單的機床制造得完美無瑕就是不簡單的企業。
機床制造業決勝未來的核心是品牌
所謂品牌就是用戶的認知,市場的認可。只有品牌得到公認,流量產品才可能得到持續訂單,品牌力才能提升為流量產品的轉化力,品牌實力才能帶來產品的溢價能力。
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這三個轉變在相當長時期內,將是中國機床制造業乃至整個機床大行業為之奮斗的目標。
發展趨勢
工業自動化是實現“工業4.0”的基礎,而工業自動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指標是機器人的普及情況,我國目前每萬人只有21臺,和發達國家如日本、韓國相比,相差巨大,和全球平均55臺/萬人相比,也有較大差距,因此加快工業自動化發展是我國加工制造業的當務之急。
2015-2018年,我國數控機床行業逐漸增大,2018年,我國數控機床市場規模達3389億元,較2017年增長10.73%。2014-2017年,我國數控機床行業產成品逐漸增多,2018年,我國數控機床產成品規模達254億元,較2017年增長6.00%。
從統計局數據看,機床工具行業今年利潤增長較快。其原因可能與此前數年基數較低有關。其中金切機床、切削工具、竹木機械及其他專用設備、成形機床增幅較高。而主營收入利潤率則以切削工具、竹木機械及其他專用設備、功能部件較高,而金切機床行業雖然利潤增幅看似不低,但利潤率只有4.92%,為各主要子行業中最低者,可見以通用機床為主的金切機床行業確實很艱難。
挑戰
機床工具行業是機械工業中進出口逆差比較大的行業,2017年逆差為34.7億美元,其中金切機床逆差高達55億美元,在金切機床中,數控機床逆差達21.6億美元,加工中心逆差達32.4億美元。可見高檔機床競爭力總體較弱。
機床工具行業內企業分化劇烈,一是通用型金屬切削主機行業企業形勢較差,但專用設備企業運營形勢相對較好——必須加快供給側結構改革。二是國有重點企業技術積淀雖深,但多數比較困難。
在“中國制造2025”提出以后,機床行業也定下了邁步“高精尖”的目標。在向目標前進的過程中,機床企業還需要解決人才難題、創新難題、轉型升級難題、生態難題以及面對美國挑起的貿易戰,當下中美兩國的貿易摩擦的影響,廣泛但程度不一,企業出口外貿信心,下半年訂單,利潤必然受損;中國訂單與制造業向外轉移或難以避免。
面對貿易戰,我們要冷靜分析、搞好預測、預判,保持頭腦清醒,變壓力為動力。要瞄準產業的核心薄弱環節,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補短板,提品質,提高自身實力,提升核心競爭力,以確保產業的安全以及企業的發展。
盡管目前困難很多,挑戰很嚴峻,但機床行業近年來進步很快。目前已基本能滿足發電設備、船舶制造業所需的加工裝備,航空航天領域所需的制造裝備也有了突破性進展,汽車工業四大工藝中,國產沖壓線和涂裝線已邁入世界先進之列,焊裝、總裝線和發動機缸體缸蓋加工線的國產化也在快速進步中。因此,我們決不應妄自菲薄,一定要堅定繼續推進自主化的信心。
責任編輯:Gt
-
制造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53瀏覽量
53690 -
數控機床
+關注
關注
19文章
789瀏覽量
4663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