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智能總經理程建偉認為: 人機共駕的L3級“尷尬”之處在于,一旦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責任難以界定。 現階段L3級自動駕駛技術的用戶體驗并不好, 未來L3級自動駕駛一定會向L2和L4分化。
最近,長安UNI-T頂著“中國第一款L3級自動駕駛量產車型”的光環,迅速成為網紅。不過沒過多久,坊間就出現了“奧迪2019年底取消L3級自動駕駛研發項目,轉而研發L2和L4級技術”的傳聞。之后事情又有“神反轉”——奧迪官方回應稱,并未取消L3級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項目,而是將之提升至大眾汽車集團層面。
種種消息相互疊加,導致行業關于L3級自動駕駛前景的討論重回輿論中心。L3級技術作為“輔助駕駛”與“自動駕駛”的分水嶺,由于可在有限的條件下實現全自動駕駛,但又需駕駛員對行駛環境保持高度警惕,并隨時準備接管車輛,一直被認為是“尷尬”的存在。很多企業認為沒有量產L3級自動駕駛技術的必要,比如福特、沃爾沃、豐田、Waymo等都曾表示要跳過L3,但也有觀點認為L3雖面臨諸多瓶頸,卻依舊有必要存在,比如廣汽、長城、一汽、吉利等多家自主車企就計劃今年量產L3級自動駕駛汽車。
是否該放棄L3級自動駕駛?記者采訪發現,業界依然持截然相反的觀點。
正方
L3級自動駕駛不可逾越
3月9日,工信部官網公示了《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推薦性國家標準報批稿,擬于2021年1月1日開始實施。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克強認為,L3級是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必經之路。
當前美國標準的L3級自動駕駛主要還是單車智能,而中國則強調車路協同。需要指出的是,中國標準在“3級駕駛自動化”中明確增加了對駕駛員接管能力監測和風險減緩策略的要求,與美國SAE標準并不完全一致。今后兩年,多家主流車企會推出L3級自動駕駛量產車,之后需要經歷兩三年使用和社會認可期,2025年后L4及L5級技術可能會實現較大發展。
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也持類似觀點。在他看來,自動駕駛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L2及L3級技術可為用戶創造價值,而2025年配裝L3級自動駕駛系統的車輛將在市場中占有一定的份額。L3級是一個必經階段,而各企業的自動駕駛落地節奏和路徑不相同,主要看投放市場后消費者是否接受。
L3級有價值,不必糾結分級
騰訊自動駕駛總經理蘇奎峰分析道,奧迪為何始終無法實現L3級自動駕駛功能落地,具體原因不得而知。但推測來看,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規,導致責任劃分不清或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因素可能是達不到最初的產品設計目標,無法完全解決車輛脫離駕駛員操控后的安全問題。
據悉,L3級自動駕駛的責任界定從技術角度是可以實現的,關鍵在于車企在產品功能定義上還模糊不清,比如方向盤的接管時間和模式。此外,如果責任劃分清晰,但消費者的駕駛體驗卻不佳,L3級技術也很難被市場接受。
蘇奎峰認為,人機共駕在真正的自動駕駛實現之前會是一個常態,L3級有其價值;現在沒有與之配套的法律法規,不代表未來沒有,法律法規的出現往往是市場推動的。他并不認同美國SAE的自動駕駛分級標準。蘇奎峰表示:“自動駕駛的核心出發點應該是給用戶帶來價值,究竟是哪個級別并不重要,技術不應被框死在定義中。不能說車企放棄了L3,而是它們在不斷迭代升級產品。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要從簡單到復雜,一步一個臺階實現功能的逐步升級,在這一過程中用戶逐漸接受和適應。”
L3級自動駕駛是合理選擇之一
奇點汽車自動駕駛總監李建朋認為,隨著測試與示范應用的推進,自動駕駛技術在全場景中的“長尾效應”困境也逐漸顯現。受制于成本、技術、政策、接受度等多重因素,在限定場景下L3級自動駕駛商業化更具現實意義,比如結構化道路、低速泊車等。
相較于很多國家,中國的路況和交通參與者更多樣,交通場景更復雜,意味著對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將面臨更多挑戰。因此,從L2、L3向更高級別、從簡單場景向更復雜場景逐漸過渡,不失為自動駕駛在中國國情下實現商業化的合理選擇之一。
反方
發展L3級技術面臨多重挑戰
武漢極目智能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程建偉告訴記者,通過2020 CES這個風向標看,跨國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關于L3級自動駕駛的展示少了很多,它們要么清晰地定義為L2+,要么投入更多資源直奔L4。
據介紹,分級固然有助于行業推進和向大眾普及自動駕駛,但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自然產生分化和分層,即歸位于L2或轉向L4級尋求突破。人機共駕的L3級“尷尬”之處在于,一旦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責任難以界定。事實上,特斯拉在旗下車輛因Autopilot系統故障發生事故后,立即將該產品的描述改為了“自動輔助駕駛”。程建偉認為,等待法律法規的完善并不現實,L3級自動駕駛不僅是單車智能,而是涉及包括道路基礎設施在內的多個方面。
更現實的問題還在于投入產出比。不少車企和創業公司宣傳的可量產L3級自動駕駛車型,細究之下其實只有L2或L2+級技術水平,這在業內是一個普遍現象。如果5~10年后相關法規和保險出臺,L3級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落地才能真正獲得保障,現在企業很難憑借一己之力推進。
現階段來看,L3級自動駕駛技術的用戶體驗并不好。程建偉舉例道,如果高速公路場景支持L3級技術,低速路段支持L2,一旦用戶一時疏忽切換錯了,后果不堪設想。因此,把決策權和風險丟給用戶,除非汽車發燒友,否則普通消費者會覺得這一功能相當雞肋甚至危險。
程建偉認為,未來L3級自動駕駛一定會向L2和L4分化。最近坊間傳出奧迪取消L3級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消息,其實很值得玩味。事實上,早在一年前就有傳聞稱,奧迪放棄了L3,相關項目負責人也已離職。從研發的角度看,奧迪和大眾汽車集團將資源分散到L2和L4級自動駕駛上,此前的技術積累依然可以發揮價值。
轉向L2級和L4級技術更可行
四維圖新集團中寰衛星汽車智能總監黃亮表示,目前L3級自動駕駛的通俗定義是在限定條件下,由系統替代駕駛員駕駛,在限定條件以外仍然由駕駛員操控。如此一來,產品設計變得非常不方便,因為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環境切換往往快速且頻繁,比如突然出現修路的情況,駕駛員重新接管車輛難度很大。
發展L2和L4級自動駕駛技術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在L2級技術下,駕駛員全面操控車輛,系統只是輔助;暫且不談L4級技術何時量產,至少車輛在行駛過程中不存在需要駕駛員和系統切換操控的問題。從駕駛的可用性來說,發展L2和L4級技術都是遠超L3的可行方案。
從這個意義上說,放棄L3轉向L2和L4級技術,是自動駕駛趨向于成熟、實現量產的理性過程。業界需要從單純對技術的渴望和狂熱,變為更加腳踏實地考慮落地場景,將新興技術轉化成實用的產品。
-
特斯拉
+關注
關注
66文章
6328瀏覽量
126722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923瀏覽量
166831 -
極目智能
+關注
關注
1文章
46瀏覽量
23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