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眾成醫械)
增材制造(簡稱3D打印)是以數字模型為基礎,將材料逐層堆積制造出實體物品的新興制造技術,在個性化定制、復雜結構部件制備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正在對傳統制造工藝流程、工廠生產加工模式及整個制造業產業鏈產生重要影響,是制造業典型的顛覆性技術。
全球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正在萌發,3D打印產業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我國高度重視3D打印產業,將其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重點。2017年,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教育部等12部門聯合發布《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確定了四大領域成為3D打印應用重點:重點制造(航空、航天、汽車等)、醫療、文化以及教育。
2019年中國3D打印市場規模已接近30億元,而醫療3D打印應用所占市場份額已達到12.3%,僅次于航空航天、汽車和機械行業,位居第四。近期,《Biofabrication》主編孫偉教授等發表“The Bioprinting Roadmap”(生物3D打印路線圖),從生物3D打印的各個層面提出目前現狀、存在的問題與未來的可能路徑,從構造單元層面上提出了生物3D打印的五個階段:
生物3D打印領域涉及各個分支研究方向,包括細胞增殖、生物墨水開發、干細胞打印、類器官生產、血管構建、體外模型、器官芯片、多細胞工程生命系統、太空生物打印與生物3D打印工藝。隨著這幾年各領域人才的通力合作,生物3D打印已經在各個應用領域都有深度的發展和演變。
眾成醫械研究院依據上述生物3D打印的五個技術階段,整理了3D打印在醫療行業中的應用情況:當前3D生物打印已跨過第一、第二階段,在醫療模型、診療器械、康復輔具、假肢、牙齒及人工關節等方面催生出了一個產業鏈雛形。
北美市場已有超過10萬個3D打印髖關節植入物的術后測評結果,已實現為每例患者進行量體裁衣,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將使患者獲得最大的益處。
然而3D生物打印在技術層面上仍然有幾大限制:我國政府也正加快解決3D生物打印技術應用面臨的標準化問題,2020年3月5日,國家標準委等6部門聯合印發了《增材制造標準領航行動計劃(2020-2022年)》,將行動目標確定為到2022年,基本建立3D打印新型標準體系。
我們相信未來中國3D生物打印技術難題的攻克以及新型標準體系的建立,將全力推動國內醫療行業的加速發展。
(責任編輯:fqj)
-
醫療健康
+關注
關注
2文章
269瀏覽量
25968 -
3D打印
+關注
關注
26文章
3561瀏覽量
10943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