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EDA365網)
近年來,諸如石墨烯和過渡金屬二硫族化合物(MX2)之類的2D晶體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對這些材料的特殊興趣可以歸因于其非凡的性能。與傳統的3D晶體相比,2D晶體提供了非常有趣的形狀因數。在其優雅的2D形式下,電子結構,機械柔韌性,缺陷形成以及電子和光學靈敏度都變得截然不同。最著名的2D材料是石墨烯,即碳原子以六邊形蜂窩晶格架構排列的晶體單分子層。石墨烯是柔性的,透明的并且非常堅固。它是一種出色的導熱和電子導體。但是2D材料的探索已經遠遠超出了石墨烯。例如,MX2類具有與石墨烯互補的通用特性。
這些材料的機會已經出現在多個領域,包括(生物)傳感,能量存儲,光伏,光電和晶體管縮放。例如,石墨烯是光電應用的理想材料。它同時具有電吸收和電折射特性,使其適合于光調制,檢測和切換。最近的研究表明,基于石墨烯的集成光子技術具有實現下一代數據和電信應用的潛力。
在MOSFET器件的溝道中,一些2D材料甚至可以取代Si。當硅在導電溝道中時,柵極長度縮放會導致短溝道效應,從而降低晶體管的性能。用2D代替硅有望抵消負面的短溝道效應。由于原子的精確性,傳導溝道也可以變得非常薄,甚至可以達到單個原子的水平。此外,一些2D材料的介電常數較低,可與氧化硅相媲美。這為使用具有不同功能(即傳導溝道、電介質)的各種2D材料構建堆棧打開了機會,并將使柵極長度縮小到幾納米。通過這種方式,2D材料可以提供一條通向極端設備尺寸縮放的進化道路,目標是3nm及以下技術世代。
然而,電子電路中2D材料的第一次可能不會在最終的縮放設備中實現,而是應用在性能要求較低的低功率電路中。例子包括可以在芯片后端實現的晶體管和小型電路。在這里,它們可以緩解一些路由擁塞,并在線路前端節省一些區域。為了構建后端兼容的晶體管,目前正在研究各種材料,包括半導體銦鎵鋅氧化物和各種2D材料。使用2D材料的一個特殊優勢是能夠制造互補的MOS器件,即nMOS和pMOS。這允許開發緊湊的后端邏輯電路,如中繼器。這些后端晶體管和電路的一個共同要求是溫度預算,它應該與后端線處理兼容。
對于最終可縮放的設備以及要求較低的電路,imec試圖了解2D材料的材料屬性和工藝限制。更具體地說,imec專注于材料勘探(包括2D半導體、2D(半)金屬和2D電介質)、過程集成勘探和設備勘探。該團隊正在建立一個通用的集成流程,該流程考慮了所有應用的通用需求,例如允許的溫度預算和2D材料的化學穩定性。集成流程以300mm晶圓為目標,以充分利用大批量制造技術的優勢。一個重要的挑戰是在300mm集成過程中保持2D材料的單晶片狀質量。
雙柵WS2 FET架構:最終規模化、高性能器件的開發首先要確定最有前途的2D材料和設備架構。因此,Imec已根據先進的Si FinFET平臺對不同的2D材料和2D FET體系架構進行了基準測試。根據這些研究,imec團隊得出結論,在300mm技術兼容材料中,堆疊納米片架構的二硫化鎢具有最高的性能潛力。他們還得出結論,雙柵極FET架構比單柵極FET更可取,尤其是當設備架構遭受與觸點和間隔物區域有關的非理想性時。
在300mm晶圓上生長和隨后的層轉移——世界首創:作為設備制造的關鍵工藝步驟,在imec使用改進的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MOCVD)工具首次證明了WS2在300mm晶圓上的高質量生長。該方法的結果是厚度控制的單層精度超過整個300mm的晶圓。然而,MOCVD生長的好處是以材料生長時的高溫為代價的。為了建立一個與后端生產線要求兼容的設備集成流程,隨后將溝道材料從生長基板轉移到目標設備晶圓是至關重要的。imec團隊開發了一個獨特的傳輸過程,使得WS2單層成功地轉移到目標晶圓上。轉移過程是基于臨時鍵合和解鍵合技術,對2D材料的電特性沒有影響。
器件方面的挑戰:在器件方面,已經確定了與柵極電介質、金屬觸點和溝道材料的缺陷和存儲有關的主要挑戰。
首先,在2D表面上沉積介電材料是一個真正的挑戰,因為在(范德華終止)2D材料上缺少懸空鍵。imec團隊目前正在探索兩種介質生長的途徑:(1)直接原子層沉積(ALD)在較低的生長溫度下生長,(2)通過使用非常薄的氧化層(如氧化硅)作為成核層來增強ALD的成核。對于后一種技術,在雙柵極架構的初步測量表明,在2D維材料的前面和后面都有良好的按比例縮放的介質電容。
最后,缺陷在2D材料的化學行為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深刻地影響了器件的性能。因此,了解缺陷形成的基本原理及其對設備性能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通道材料最常見的缺陷之一是硫空位。Imec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用不同的等離子體處理來鈍化這些缺陷。此外,還應考慮材料的穩定性和反應活性。眾所周知,像WS2這樣的2D材料會迅速老化和降解。根據研究小組的結果,一種很有前途的防止衰老的方法是將樣本儲存在惰性環境中。
作為一個基準,imec團隊使用了雙柵設備,這些設備是用小的、自然脫落的WS2薄片構建的。對于這些實驗室規模的設備,可以測量大于100cm2/Vs的遷移率值,這與理論上預測的WS2遷移率值非常接近。我們的期望是,如果用天然材料可以做到這一點,那么用合成材料也應該可以做到——目前合成材料的體積大約只有幾平方厘米/Vs。Imec正在努力改進基本的過程步驟,以期進一步提高性能。
對于未來的一些主要挑戰,團隊對如何解決它們有著清晰的觀點。例如,他們知道如何在300mm的目標襯底上生長和轉移材料,并且有一個清晰的集成道路。他們也在學習如何縮放柵極電介質,以及如何改善溝道中的固有遷移率。
但是在集成路徑上,仍然存在一些挑戰,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更好的基礎了解。其中之一與2D材料對器件晶圓的不良附著力有關,另一原因與閾值電壓的控制有關。解決這些挑戰將使2D材料的許多電子應用成為可能,最終將是大規模的高性能設備,以及對規格要求較低的應用。
(責任編輯:fqj)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41瀏覽量
426122 -
電子電路
+關注
關注
78文章
1225瀏覽量
66994 -
華秋DFM
+關注
關注
20文章
3494瀏覽量
467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