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NNL)的科學家們,將一種特殊設計的鋰離子電池裝入二次離子質譜儀中,在電池工作過程中,從分子級別觀察SEI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鋰離子電池初次使用的前幾個小時,決定了它的性能。因為在這段時間,一組分子會自行組合,構成電池的內部組成部分,即固體電解質間相膜(SEI),并在未來幾年對電池產生影響。SEI膜的關鍵作用是,允許一部分粒子通過。進一步了解SEI膜,是制造更有活力、更持久和更安全的鋰離子電池的關鍵一步。但是,SEI膜的形成始終是個謎,研究人員嘗試過多種技術,也末能從分子級別見證它的形成過程。
SEI是一種非常薄的薄膜材料,在制造電池時并不存在。只有首次為電池充電時,分子才會聚集,并通過電化學反應形成這種結構。這種結構如同通道,使鋰離子可以在正負極之間來回流動。最重要的是,SEI膜迫使電子繞道而行,使電池保持運轉,并讓儲能成為可能。正是因為有了SEI,鋰離子電池才能為手機、筆記本電腦和電動汽車提供動力。科學家們利用各種原材料,想要制造出最好的SEI膜。但是,不了解SEI的產生過程,如同廚師只有食材,卻不懂烹飪。美國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NNL)和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US Army Research Laboratory)的研究人員,著手研究SEI膜是如何產生的。
研究人員利用PNNL的專利技術,將高能離子束穿入電池運行過程中剛剛形成的SEI膜,將一些材料發送到空中,并將其捕獲以進行分析,同時依靠表面張力幫助控制液體電解質。然后,使用質譜儀分析SEI材料。這項專利技術名為“原位液態二次離子質譜法”(liquid SIMS),通過這項技術,研究團隊得以對SEI的形成過程進行前所未有的觀察,解決鋰離子電池工作時出現的問題。PNNL研究團隊負責人 Zihua Zhu表示:“在這項技術的堅實基礎上,我們可以科學認識這種復雜結構中的分子活動。通過這些發現,人們有望調整電解液和電極的化學成分,從而制造出更好的電池。”
PNNL團隊聯手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專家Kang Xu,共同解決問題。據證實,SEI是由兩層組成的。研究小組進一步精確了解每一層體的化學組成,并確定了電池中產生這種結構的化學過程。他們發現,靠近負極的層體結構薄而致密,這一層排斥電子但允許鋰離子通過。外層更厚一些,就在電解液的旁邊,可以調節液體和SEI膜其余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相比之下,內層稍微硬一些,外層稍厚一些。
本次研究結果有助于了解氟化鋰在鋰離子電池電解液中的作用。研究人員已經證明,SEI膜的氟化鋰含量越多,電池性能越好。研究小組展示,氟化鋰如何成為SEI內層的一部分,為如何在結構中加入更多的氟提供幫助。Wang:“有了這項技術,不僅可以了解分子的存在,還能了解它們的結構。”
-
鋰離子電池
+關注
關注
85文章
3243瀏覽量
7779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