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圖的轉換過程是根據元件所在的行、列坐標,仿照人工轉換思維,把plc梯形圖先轉換為一棵二叉樹,并根據二叉樹來識別相應指令。
plc梯形圖是由很多個梯級構成的,在梯形圖的人工轉換過程中,遵循著自上而下、從左往右的原則,逐個梯級進行轉換。
因此,plc梯形圖本質上就是一個有向圖,梯形圖在繪制過程中,通過梯形圖鏈表,表明了各個元件所在的行和列。
梯形圖的轉換過程:根據元件所在的行、列坐標,仿照人工轉換思維,把plc梯形圖先轉換為一棵二叉樹,然后根據二叉樹來識別相應的指令。
1幅梯形圖可以看成觸點或電路塊之間串聯與并聯。而電路塊實質上就是2個或2個以上觸點構成的。
因此,本質上還是觸點的串聯與并聯,串聯用“”號表示,并聯用+”表示。如圖1所示。
按照自上而下、從左往右的原則,該梯形圖可轉換為二叉樹。二叉樹是梯形圖向指令表轉換的關鍵,每個梯級均對應1棵二又樹。
二叉樹清晰地表達了觸點之間的關系,通過對二叉樹進行遍歷。結合對應的觸點類型,進行指令表的書寫。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plc
+關注
關注
5016文章
13383瀏覽量
464741 -
PLC梯形圖
+關注
關注
4文章
18瀏覽量
970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三菱PLC編程語言解析
61131-3,包括梯形圖(Ladder Diagram, LD)、功能塊圖(Function Block Diagram, FBD)、指令列表(Instruction List, IL)和順序功能
plc的編程語言主要有哪三種
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編程語言多種多樣,但其中最為常用和廣泛認知的三種主要編程語言是梯形圖語言(Ladder Diagram, LD)、結構化文本語言(Structured Text, ST
plc編程語言編程相關技巧有哪些
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編程語言及相關編程技巧是工業自動化領域中不可或缺的知識。 一、PLC編程語言概述 PLC編程語言主要包括梯形圖(Ladder Diagram, LD)、功能塊
如何看懂PLC梯形圖
簡單的垂直線段,而常閉觸點則附加一條斜線以示區別。 線圈:作為輸出信號的載體,線圈象征著動作的執行。一旦特定條件被觸發,線圈隨即得電,驅動外部設備做出響應。在梯形圖中,線圈以一個圓圈的形式出現,簡潔明了。 母
plc的編程語言有哪幾種
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電子設備,用于實現對生產過程的控制和管理。PLC的編程語言是實現控制邏輯的關鍵工具,以下是對PLC編程語言的介紹。 梯形圖(L
三菱fx系列plc支持哪種編程方式
三菱FX系列PLC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工業自動化領域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它具有強大的功能和靈活性,支持多種編程方式,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本文將詳細介紹三菱FX系列PLC支持的編程方式,包括梯形圖、
PLC常用編程語言有哪些
語言多種多樣,每種語言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適用場景。本文將詳細介紹PLC常用的編程語言,包括梯形圖(LD)、指令表(IL)、功能模塊圖(FBD)、順序功能流程
三菱PLC:繼電器電路到梯形圖的轉換技巧
在梯形圖 中,不存在所謂的電流,但可以按電流的方法,假設有一個“信號流”(又叫能流)從左到 右、自上而下流動,根據信號流的流向來判斷輸出繼電器的線圈(或指令)是否被驅動(或 執行)。
發表于 04-11 11:40
?968次閱讀
PLC編程幾種最常用的控制電路
實現Y10的啟動、保持和停止的四種梯形圖如圖所示。這些梯形圖均能實現啟動、保持和停止的功能。x0為啟動信號,X1為停止信號。圖a、c是利用Y10常開觸點實現自鎖保持,而圖b、d是利用S
發表于 03-27 11:19
?1743次閱讀
PLC編程實例,基本電路設計方法
PLC 捕捉到持續時間很短的脈沖。
(8)PLC 指令的執行條件有信號電平有效和跳變有效的區別,編程時應加以注意。
(9)由電氣控制圖轉換為梯形圖
發表于 03-13 10:00
plc梯形圖順序執行的原則是什么
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梯形圖(或稱為梯形邏輯圖)是用于描述和編程PLC的一種常用圖形化編程語言。它采用了一種順序執行的原則,即按照圖中元
plc編程入門基礎知識 plc編程語言有幾種
。 PLC編程語言主要分為五種不同的類型,它們分別是:梯形圖、指令列表、功能塊圖、結構化文本和流程圖。每種編程語言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適用范圍
plc編程語言有幾種,一般常用有哪些
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是一種用于自動化控制系統的電子設備,它使用特定的編程語言來控制和監視機器或過程。常見的PLC編程語言主要有五種:梯形圖(Ladder Diagram),指令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