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新聞媒體《中國新聞社》報道,中國深圳的一家法院裁定,人工智能(AI)生成的文章受版權保護,這是人工智能作為創造力的重要里程碑。
在過去的五年中,國內科技巨頭騰訊發布了由稱為Dreamwriter的自動化軟件制作的內容,重點關注商業和金融故事。2018年,由一家名為上海盈訊科技公司運營的在線平臺在其自己的網站上復制了騰訊從人工智能生成的財務報告。文章中有一條免責聲明,稱其“由騰訊機器人Dreamwriter自動編寫”;但是,法院認為該文章的表達和內容具有“一定的獨創性”,并且符合被歸類為書面作品的法律要求,因此符合版權保護的條件。
雖然被告已經從其自己的網站上刪除了該文章,但仍需支付1500元的罰款。
人工智能藝術
近年來,人工智能已經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大多數行業,而創意藝術也是如此。Google創建了一個以AI為動力的工具,稱為AutoDraw,該工具可以識別某人試圖繪制的內容,然后以數字形式對其進行重新創建。
在其他地方,有移動應用程序可以將您的快照轉換為超逼真的藝術品,我們已經看到了AI輔助的流行歌曲,甚至還有由神經網絡編寫的短片。
騰訊并不是唯一發布使用算法編寫新聞內容的公司。美聯社(AP)通過與Automated Insights合作,將AI用于棒球報道和收益報告。總部位于芝加哥的Narrative Science提供了類似的功能,特別側重于企業商業智能或所謂的“數據講故事”。
該技術在以數據為中心的文章上效果最好,有人只需輸入數字或統計數據,而AI則圍繞它撰寫文章。
雖然毫無疑問,人工智能將在未來幾年內在創意領域取得更大的進步,但擺在面前的一個大問題就是,誰擁有版權?
精神高于物質
2017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雜志發表了一篇文章,試圖對這種情況有所了解。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知識產權法高級講師安德烈斯·瓜達穆茲(Andres Guadamuz)認為,著作權法可以在創作作品中采用兩種潛在的途徑,即“人類互動很少或根本不存在”。他說:“它可以拒絕對計算機生成的作品進行版權保護,也可以將此類作品的作者歸屬于程序的創建者。”
以騰訊為例,法院似乎選擇了第二種選擇。作為軟件創造者,騰訊設法說服了它應該擁有該軟件產生所有故事的版權。
這可能為中國未來類似案件樹立了先例,但全球其他司法管轄區的法院可能不會以相同的方式看待事情。例如,在美國,版權局有嚴格的“人工授權”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類合法性不僅限于機器,幾年前著名的“猴子自拍”案就證明了這一點。英國攝影師戴維·斯萊特(David Slater)“設計”了一個場景,最終導致一只猴子用他的一臺相機為其自身拍照,斯萊特曾試圖要求照片擁有版權,但最終失敗了。有趣的是,《動物道德對待人民》(PETA)代表猴子對Slater提起訴訟,在此訴訟中,他們試圖代表猴子主張版權所有權,PETA也失敗了。
在其他地方,歐洲專利局(EPO)最近拒絕了兩項將一臺機器指定為發明人的申請。歐洲專利局在拒絕該申請理由上的結論是相當明確的,并指出,它們不符合《歐洲專利公約》的要求,即“申請中指定的發明人必須是人,而不是機器”。
這里發生的潛在問題是,世界各地的法律都在努力跟上AI的沖擊,但有跡象表明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去年8月,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呼吁專家和廣大公眾確定AI將對知識產權產生何種影響,更重要的是“是否需要新形式的知識產權保護”。
它說:“美國專利商標局有興趣收集有關人工智能發明的專利相關問題的信息,以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的審查指南,來促進人工智能發明專利的可靠性和可預測性。”
顯然,這是一場辯論,在未來幾年將繼續盛行。但是現在至少一家法院有了選擇,只有有限的直接人為輸入的創意輸出受版權法的保護。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490瀏覽量
269982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5文章
47642瀏覽量
23977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