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由南京建鄴區人民政府主辦,南京建鄴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阿里云創新中心協辦,創頭條承辦的“2019智慧城市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南京市建鄴區舉行。大賽期間聚集國內一線人才、項目、機構資源,展開了一系列智慧城市及人工智能等領域產業發展科技合作與交流活動。
總決賽當天,圍繞“智慧城市發展進程中的人工智能創投機遇”話題,元禾原點合伙人樂金鑫、金沙江聯合資本管理合伙人周奇、復樸資本管理合伙人趙敏、創客共贏基金創始合伙人李建軍、英諾基金合伙人祝曉成,在創頭條聯合創始人李茂達的主持下展開了高峰對話,對未來智慧城市發展中人工智領域的新機遇、新場景及創業公司的機會進行了交流分享。
以下為本次圓桌論壇對話實錄(內容略有刪減):
細分行業創業點多
李茂達:中國是全球智慧城市建設最多的國家,應該說整個市場規模很大,伴隨著城市化的進程,未來還有更多的機會。第一個問題:智慧城市討論很多年,一直也沒有很好落地,這幾年伴隨著技術的革新,很多的場景已經落地。您怎么看智慧城市發展的機遇和趨勢?
李建軍:中國2012年開始推智慧城市,前期都是做ICT相關的業務,我們做數據和數字化的整理,2018年開始,這些基礎工作做得差不多了,我們認為智慧城市進入一個2.0時代。就是隨著科技創新和技術創新及大家的認可和推廣,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的結合,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大的趨勢。
我們給智慧城市未來的新機遇貼兩個標簽,一個是人工智能在城市的應用,比如說養老、教育、醫療、城市運行等等,社區、安防結合,會有大的應用場景出現。
還有一個就是綠色、低碳、環保,我們今天看到很多決賽的項目都是和人工智能和環保相關的。我覺得從這兩點來講,我們可能會發現非常多的創業點。這個是和智慧城市發展未來趨勢可以看到結合的地方。
趙敏:我的觀點和李總差不多,其實最早的智慧城市更多的是從監管的角度,比如說安全、交通。但是這兩年,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在醫療、教育、養老等各個細分領域,有更多的人工智能和產業的結合。所以可能在一些細分行業有深化發展的機會。
技術發展任重道遠
李茂達:智慧城市需要大規劃、大投入,對資源整合的要求高。作為創業公司或者中下游企業,怎么在智慧城市的浪潮當中找到自己的機會?
樂金鑫:我們結合場景去講,剛剛落成的大興機場,是我們中國人很自豪的地方,我們之前投資一家云沖科技,它跟東方航空、聯通、華為一起共同打造東方航空在大興機場的一套智能出行的系統。除了最底層運營商提供5G基礎設施通信的支撐以外,無紙化出行,人臉識別身份信息,進入安檢以后,戴上一個AR眼鏡對于旅客進行精準識別,包括還有電子標簽,對行李做全流程的實時監管,這樣一個場景就是未來一個很典型的智慧城市在交通或者在機場的場景。
這里面其實有很多創業公司的機會,我們在關注AR、VR的時候,像這種AR眼鏡這種模組,3D這一塊我們投了大量的公司,甚至還有電子標簽,還有芯片公司的機會。大的方向上面,可能總包商還是大的,像華為、騰訊云等這樣的公司,但是下面具體的技術支撐和技術亮點、細節上面,還是要靠我們更有活力的小的創業公司去理解去完善的,我覺得機會蠻多的。
周奇:我是想說一點反的東西,智慧城市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但是我想舉一個例子,車聯網的終極目標里面有一個細分,就是ETC,ETC其實是最標準的一個叫“路網車云”的結合,是車聯網終極目標之一。這個技術在中國是1999年建的第一條車道,但是到2017年為止,ETC車道17250條,占了總車道23%,到了2018年大概又增加2000條,用戶方面,到2018年底,ETC總用戶是7696萬,只占了30%,而且這里面有7131萬,占了93%的是客車,而不是乘用車,乘用車少得可憐。
這說明什么問題?一個這么便利的一個技術發展了二十年,只有30%的用戶,說明這件事情任重而道遠。
至于說我們創業公司怎么來做智慧城市,我覺得分兩類。第一類,你是大牛中的大牛,拼命融錢,至少融到10億美金以上,你可以耗五年十年。第二類,不是大牛的大牛就抱大腿,有什么項目就做什么項目,先活下來。
祝曉成:智慧社會或者叫萬物互聯,包括人機交互,這是一個終極目標,我也同意任重而道遠。
這一塊其實要求的東西比較多,首先技術研發出來到成熟,到最后商用,其實每一步的挑戰都特別大。包括我們現在投的發展特別快的,也是踩在點上了。
但是機會還是比較好的,我覺得一個理想的狀態其實是系統性工程。如果以這個為命題,大家不要急,有大把的機會。
看好5G,亟待機會
李茂達:從3G到4G的時候帶來移動互聯網浪潮,這個浪潮比我們超乎很多人的想像。一開始大家都在討論哪一家公司拿到移動互聯網的門票,后來大家就不討論了。如今我們從4G跨越到5G,我想問投資人您會焦慮嗎?或者有無擔心錯失哪些機會?
樂金鑫:這是一個好問題,我覺得焦慮這種狀態或者這種感覺,從一開始大家可能都會有。就5G本身上,我們要更多理解5G所要應用的場景和它誕生的意義在什么地方。
萬物互聯的大背景下是需要5G的新技術來支撐的,這種低時延實時響應的賽道也是之前4G所不具備的。這樣的情況下,一方面技術的迭代催生更多可想象空間,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具體賽道技術的發展和成熟,對我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一點上,我們沒有太多的焦慮可言。
但還有一點可能還沒有完全打消疑慮,就是5G建設的步伐。光靠運營商或者一兩個所謂的巨頭公司肯定是不夠的,這里面少不了國家和政府對這一塊產業的扶持和助力。
周奇:首先我覺得5G在今年這個時間點被廣泛推崇有很大的原因是政策因素。第二點,我一點不擔心,4G催生了抖音這樣的APP,5G會有什么樣的應用產生?首先我認為技術永遠不是一個產業的唯一推手,更重要的是需求推動。
5G到底會帶來什么樣的需求,大家現在不是特別清楚,本身它建設還需要很長的周期。但是我們會發現最近兩次比較大規模的會議,一個是烏鎮的互聯網大會,還有一個是在南昌AR/VR大會,國務院副總理都去了。說明大家都是蹭熱點,所以我覺得就是這么一個過程,不管是創業者也好,我們投資人也好,不用太擔心,慢慢往前看,5G還很長。
趙敏:對未來的前景,大家都不會有太大的疑慮,就像4G一樣,讓更多原有的大公司利用4G的機會去擴大它的機會和影響力。具體到5G來講,會出現什么樣更大的平臺,這個可能是我們大家在尋找或者焦慮的。
李建軍:我們看消費互聯網,的確會有大的影響和大的市場,而且一定會催生出大量的應用,會超越我們現在的想像。特別是在終端計算方面,一定會有新的應用出現。但是對我個人來講,我更看重的是5G對于產業互聯網的影響,就是在B端。
我們國家做人和人的連接特別好,基本上已經到了極致了,但是物和物之間的連接,很多信息化交流還不是特別通暢。我們所有的機器,所謂的SaaS,還有工業化管理還是處在初級階段。
我也希望5G能夠推動整個產業互聯網在信息化建設上快速發展,特別希望能夠看到這方面一些新的案例和一些創業者的出現。昨天我們看到幾個,今天從半決賽到總決賽還是有這方面的項目出現,我覺得未來還是比較理想的。
祝曉成:看5G這件事本身談不上焦慮。我們在過程當中一直在觀察機會在哪里,什么是機會,什么是偽機會,這可能是一個作為我們投資機構需要做的功課。
同時,行業里面干這一塊的人大有人在,不管是車聯網,還是工業互聯網,還是媒體,有什么樣的機會,已經有大量的人在做了。
我想說的是5G一定會好像突然就來了,來了可能興奮一段時間,但是你很快就會習慣。例如觸摸屏一推出以后,基本上按鍵就over了。5G會不會是這么一種基礎架構式的革命呢?可能是,可能不是。我們往往特別希望是找到這樣的投資機會。所以不焦慮5G,焦慮的是找不到這樣的機會,一般機會還是有很多的。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4文章
47642瀏覽量
239662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3瀏覽量
565513 -
智慧城市
+關注
關注
21文章
4275瀏覽量
9758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