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現在的臺式電腦來說,對性能的需求往往首先體現在了游戲上。能夠承載大型單機游戲的電腦也意味著可以滿足絕大多數人的性能需求,較好的顯卡和較中庸的CPU往往是最主流的選擇。
所以,AMD在最常見的千元級市場上,發布了相對高性能的R5 3600和走性價比路線的R5 3500X,今天就帶來AMD R5 3500X的測試報告。
先來簡單說一下R5 3500X的規格,6核6線程,去掉了多線程技術。基礎頻率為3.6G,最大睿頻為4.1G,L3緩存還是32MB。單純看規格會高于i5-9400F一些。
R5 3500X依然是公版的R5包裝盒。
包裝內包含CPU本體、說明書和原裝散熱器。
由于是比較入門的CPU,所以R5 3500X搭配的是薄款的原裝散熱器。
這顆散熱器與二代的同型號略有區別,底座的硅脂改為方形涂抹。
散熱器風扇依然是4PIN,可以支持PWM調速。
還是要啰嗦一句,AMD CPU的針腳是很脆弱的,大家拆裝的時候都要多留個心眼。
測試平臺介紹:
接下來看一下本次的測試平臺。
主板是之前介紹過的技嘉X570 PRO WIFI。
內存是金士頓的DDR4 8G*4。實際運行頻率是3200C14。
中間會有搭配獨顯的測試,顯卡采用的是迪蘭恒進的VEGA 64水冷版。
SSD是三塊Intel 535。240G用作系統盤,480G*2主要是拿來放測試游戲。
NVMe SSD測試用到的是Intel 750 400G。
散熱器是酷冷的P360 ARGB。
硅脂還是喬思伯的CTG-2。
電源是酷冷至尊的V1000。
測試平臺是Streacom的BC1。
性能測試項目介紹:
對于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對比性能的童鞋,這邊會提供詳細的測試數據。如果不想看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后的總結部分。 測試大致會分為以下一些部分:
- CPU性能測試:包含系統帶寬、CPU理論性能、CPU基準測試軟件、CPU渲染測試軟件、3DMARK物理得分
- 搭配獨顯測試:包含獨顯基準測試軟件、獨顯游戲測試、獨顯OpenGL基準
- 功耗測試:在獨顯平臺下進行功耗測量
CPU性能測試與分析:
系統帶寬測試,對比i5-9400F,內存帶寬與Intel大致相當,內存延遲更大,但是緩存性能大幅領先。
CPU理論性能測試,是用AIDA64的內置工具進行的,之前第三代銳龍的測試BUG更新后已經修復,R5 3500X的理論性能會高于i7-8700K和R5 2600X。
CPU性能測試,主要測試一些常用的CPU基準測試軟件,還會包括一些應用軟件和游戲中的CPU測試項目。因為包含網頁測試等Intel的傳統強項,過去Intel往往在這個環節會很強,這次R5 3500X對i5-9400F依然保持6.5%的領先。
CPU渲染測試,測試的是CPU的渲染能力,更偏向于算力的對比。
3D物理性能測試,測試的是3DMARK測試中的物理得分,這些主要與CPU有關。在8核16線程以下的規格中,核心越多優勢一般越大,然后發現一個很好玩的現象,R5 3500X與i5-9400F幾乎持平,R5 3600則與i7-8700K幾乎持平。基本做到同規格同性能。
CPU性能測試部分對比小節:
CPU綜合統計來說,R5 3500X會略高于i5-9400F的水平。
其實還有一個比較糾結的問題就是單線程和多線程,這邊也做了一下分解。
單線程:在這邊發生了一個很好玩的反轉,就是R5 3500X在單線程上反而表現更好,領先幅度達到了8.74%。
多線程:多線程則領先的略少,只有4.8%。
所以,出現了一個多年未見的結論:AMD的單線程更強,Intel的多線程則更好一點。看起來沒有超線程技術,對Zen 2架構的性能影響會比Intel更大一點。
搭配獨顯測試:
顯卡為VEGA 64,單純的跑分R5 3500X比i5-9400F強出不少,可以有3%的領先。
獨顯3D游戲測試,游戲測試中還是Intel會更有優勢一點。
分解到各個世代來看,R5 3500X在DX11下表現稍弱,DX9和DX12則與i5-9400F基本持平。
游戲測試中歷來有個很大的爭議就是關于分辨率,所以這里就直接拆開統計。比較好玩的是1080P下R5 3500X與i5-9400F的差別并不大,但是4K下差距更為明顯。
獨顯OpenGL基準測試,OpenGL部分以SPEC viewperf 12.1和LuxMark為基準測試,這個測試是針對顯卡的專業運算測試,差距與CPU的延遲和單線程性能關聯度更高一些。這個環節R5 3600和i5-9400F大致持平。
搭配獨顯測試小節:
從測試結果來看,目前AI兩家的新品差距不算太明顯,但是上一代的R5 2600X明顯是有差距的。
磁盤性能測試:
磁盤測試部分用的是CrystalDiskMark 6,1G的數據文件跑9次,這樣基本可以排除測試誤差。測試的SSD分別是535 480G和750 400G,都是掛從盤。簡單科普一下這個測試里的概念,SATA接口和PCI-E通道都是可以從CPU或芯片組引出的(看CPU廠商怎么設計)。這邊為了統一,測試的都是芯片組引出的SATA和PCI-E。
i7-8700K的測試是在一系列CPU漏洞爆發之前,所以已經沒有實質的參考價值。看現在的測試,AMD在NVME的測試中表現較好,而Intel在SATA的測試中表現較好。
平臺功耗測試:
功耗測試中可以看到R5 3500X的,滿載功耗和待機功耗都會各比i5-9400F高30W左右,綜合功耗表現不算特別好。
詳細的統計數據:
評測結論:
- 這次的測試對比組是R5 3600、i7-8700K、R5 2600X、i5-9400F。i5-9400F是作為對比標桿也是最直接競爭對手。而其中的i7-8700K測試的比較早,所以受到的干擾因素會很多,只能供大致參考。
- 就CPU的性能而言,R5 3500X的綜合性能介于i5-9400F和R5 2600X之間,比i5-9400F高6%左右。
- 由于R5 3500X沒有集顯,所以沒有集顯性能對比。
- 搭配獨顯的部分,R5 3500X在基準測試上略有優勢,高于i5-9400F 3%。但是游戲部分會弱1%左右。加權計算后兩者大致持平。
- 功耗上來看,還是由于AMD現在的功耗策略關系,低負載下功耗較大。R5 3500X的滿載功耗大致接近i7-8700的水平,但是綜合計算功耗較大,接近R5 3600的水平。
最后上一張橫向對比的表格供大家參考。性能部分僅對比與CPU有關的測試項目,并不包含游戲性能測試的結果。由于2017年開始,系統、驅動、BIOS對CPU性能的影響非常巨大,所以這張表僅供指向性的參考。
簡單總結:
關于CPU性能:
從CPU性能上來說,R5 3500X與i5-9400F還是比較對等的,R5 3500X相對會略好一些。
關于搭配獨顯:
游戲性能上,i5-9400F的游戲性能還是會略好于R5 3500X,但是差距不是特別明顯。
關于功耗:
由于Zen 2發布之后,AMD對CPU待機功耗的策略做了不小的調整,加之X570主板的芯片組也會比Intel的更高一點,所以整體功耗表現來說會略差一點。
結語:
總體來說,之前的三代銳龍產品還只是在中高端去挑戰Intel,主要影響到Intel的獲利,R5 3500X則是對Intel的出貨量產生了更實質的威脅。
由于Zen 2架構的三代銳龍在單線程性能上的急劇提升,AMD由此擺脫了一二兩代只能依靠堆多核、拼多線程性能的尷尬局面,產品的規格選擇更加的精準和自由。
如果說之前的銳龍產品對付Intel還顯得有些隔靴搔癢的話,三代銳龍CPU可以說已經具備了殺入Intel腹地與之貼身肉搏的資格。
反觀Intel這邊,卻依然不緊不慢地準備推出下一代14nm++++++(從5代酷睿算起真的有這么多個+)的十代酷睿產品(接口倒是終于想起來換掉了),架構、制程、規格始終保持著“正常升級”的節奏。
Intel如此保守的姿態,不僅讓我想起三葉蟲對歷史豎起的那個中指,用最返璞歸真的姿態等待著時間老人將其攔下,輕聲告訴他:“時代變了,大人!”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404瀏覽量
230797 -
amd
+關注
關注
25文章
5490瀏覽量
13449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