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科技部發布《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提出到2023年,全國布局建設20個左右試驗區。南都記者統計官方公布的信息了解到,今年以來,北京和上海已申請試驗區建設并獲得科技部批文支持。從科技部近日公布的《指引》可以看出粵港澳大灣區已被納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布局范圍。那么,粵港澳大灣區內多少個城市會拿到建設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入場券”?有國內頭部人工智能企業相關負責人認為,目前AI技術還在發展中,試驗區的建立,對AI技術落地,場景化應用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有政府部門代表表示,試驗區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智慧城市群形成的重要基礎。
基礎:
廣東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占全國三分之一
最近兩個月,國家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步伐可謂很緊湊。8月科技部網站便曾發布了《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建設工作指引》,明確了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的目的意義、建設原則、基本條件和主要任務。
結合兩個月科技部發布的兩個重要文件可以了解到國家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重要信號:國家發展人工智能將以城市和創新平臺作為主要抓手,并正在從普適性政策引導向因地施策、區域個性化建設轉變。
南都記者統計官方信息看到,目前北京和上海都已獲得科技部支持,獲批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這也符合《指引》給出的布局:重點圍繞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進行布局。除了京津冀和長三角外,另外的重點便是粵港澳大灣區。今年2月,國家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也曾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那么,廣東的人工智能產業基礎究竟如何?
2018年7月,廣東省政府印發了《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其中對大灣區范圍內的人工智能產業基礎進行了梳理。文件中指出,產業規模方面,2017年,廣東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約260億元,約占全國1/3,帶動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等相關產業規模超2000億元,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及相關產業規模均居全國前列。
伴隨《指引》的發布,具備人工智能產業基礎的大灣區內會有多少個城市有望建設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該文件也給出了4個主要申報條件。試驗區建設以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地級市等為主。其中在產業基礎方面明確指出,原則上應是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或國家高新區所在城市,并要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50億元,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規模超過200億元。
南都記者查詢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的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名單和國家高新區名單了解到,大灣區的珠三角9市均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或國家高新區所在城市。根據廣東省政府發布的《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產業規模方面,2017年9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達約260億元,且根據規劃,到2020年,廣東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可突破500億元,并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
特色:
大灣區AI創新示范區最大特色或是協同
今年8月,廣東省機器人協會專家委員會執行主任、華南理工大學教授閔華清在發布《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時介紹,大灣區“9+2”城市群中,廣東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研發和應用最主要的市場,基本上可以代表大灣區的市場規模,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則憑借其國際化和基礎研究優勢,有望為廣東人工智能發展提供技術、資金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撐。這意味著,大灣區城市群本身便具備人工智能產業協同發展的條件。
南都記者前期走訪中了解到,珠三角9市中廣州和深圳均有望同時拿到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入場券”。“粵港澳大灣區和國家其他重點區域相比最明顯的特色是城市群的產業協同性非常明顯。”一名地方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舉例,以廣深港澳科創走廊沿線經過的珠三角城市來看,有些城市具備先進制造基礎,有些城市具備科技研發基礎。此外,目前城市間的產業協同發展也已有了基礎,“所以粵港澳大灣區中的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無論是落在哪個城市,都不應該意味著只為所在城市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而應該是借著城市區位優勢,帶動周邊城市一起發展,推動智慧城市群的形成。”
閔華清也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城市間不僅具備協同基礎,此外,城市也匯集了一批國內外知名科技企業,同一個企業已在多個城市間布局項目,推動了人工智能場景化應用。南都記者采訪了解到,作為人工智能市場創新主體的企業,廣東已經涌現了一批人工智能龍頭企業,并初步形成了以騰訊、華為等大型龍頭企業為引領,眾多中小微企業集聚發展的格局。
根據官方數據,2017年,廣東人工智能企業數超300家,廣州、深圳是廣東人工智能的主要集聚地,擁有大疆、柔宇科技、碳云智能、優必選、魅族5家頭部新經濟企業,其中,大疆占全球消費級無人機超50%的市場份額,2017年營業收入達180億元。廣東人工智能企業融資規模、融資頻率均居全國第二,平均單筆融資額超千萬美元。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不斷向應用落地推進,廣東人工智能與產業融合應用的趨勢正在進一步加強。這也得益于珠三角城市群長期以來豐富而領先的制造業基礎。目前,人工智能已在廣東涌現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醫療、智能家居、智能農業等一批新興業態。
這些新興業態背后的制造業基礎,來自珠三角各地市一以貫之的產業生態,如廣州優勢的交通汽車和醫療產業、深莞優勢的電子信息制造產業、佛山優勢的家居家電產業等。可以預見,在人工智能產業進一步深入落地改造傳統產業的過程中,未來這些產業基礎都將通過人工智能轉化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目標:
借力示范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硅谷”計劃
人工智能科學家、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總裁李開復早前撰文指出,外界對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下一個“硅谷”寄予厚望。“實際上,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2017年經濟總量達到了10萬億人民幣(約11.3萬億港元)的水平,遠超舊金山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有6000多萬人口的龐大高價值數據庫(人工智能應用的關鍵)、港深穗三城的強大金融實力、實力漸長的企業和研究所輸出的大量頂尖人工智能科學家、日趨完善的產業布局和供應鏈能力、極度活躍的科技創新環境,并且具有通過政府扶持和強大資金后盾來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切實意愿。”
李開復所提到發展科技基礎資源也是《指引》提出要打造人工智能創新示范區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科技基礎性研究,也是廣東需要提升的空間。“廣東人工智能相關單位約有70%專注于應用層,19%專注于技術層。”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產業研究處劉慧琳曾給出一組數據來說明廣東人工智能產業的優勢及短板。目前,廣東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研發落后于有關發達國家以及國內先進省份,關鍵零部件對外依存度高。
結合官方公布的相關信息,目前廣東擁有中山大學多媒體實驗室和人機互聯實驗室、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市腦機交互關鍵技術及應用重點實驗室等一批高校基礎科研平臺,以及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等企業深度研發平臺,擁有廣州和深圳2家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其中,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世界排名第二。此外,珠三角城市為推進人工智能產業集聚發展,還推出和規劃了人工智能產業園。
查詢整理廣東省科技廳等相關政府部門發布的相關規劃和條例,推動粵港澳三地的科技基礎性研究是重要方向,在這期間為解決人工智能專業人才結構性短缺問題,廣東積極引導粵港澳三地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科研力量圍繞人工智能產業關鍵核心領域加強研究合作,推進基礎理論聯合創新。其中特別提到了創新共同體的概念:“如聯合實驗室共建、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等合作行動,積極構建科技創新共同體。”對此,有政府部門人士認為,這一點也與國家打造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的思路是不謀而合的。
“科技部這次發布《工作指引》,給AI企業吃下了定心丸,大家更有信心把人工智能基礎研究搞上去,讓中國創新生態氛圍濃起來。”
云從科技新聞發言人傅小龍認為,目前AI技術相對還不成熟,不同產業對AI技術的訴求也不同。《指引》明確提出,要鼓勵各個城市發展人工智能,鼓勵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同時也鼓勵人工智能相關配套產業發展,這樣可以解決人工智能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場景價值小、需求多種多樣、落地方向不明確的問題。“這意味在示范區內,AI企業多了一些嘗試的機會,利用這些嘗試,AI企業可以探索切入點,發揮人機各自的優勢。未來30年,在政府的激勵下,中國或會發展出人機協同的智能+經濟新形態。”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524瀏覽量
207552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42瀏覽量
239006 -
ai技術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81瀏覽量
2435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