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于8月29日-31日在上海舉辦。期間上海交大將承辦AI青年科學家人才高端會議、國際前沿算法峰會等重要活動。屆時,來自卡耐基梅隆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芝加哥大學、悉尼大學、浙江大學和商湯科技等大學及機構的十余名國內外人工智能領域教授、學者齊聚上海。
2019年人工智能技術不斷更迭、規模化落地成果顯著,同時也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AI賦能,教育先行”,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的發展始終與國家及上海的需求同頻共振,緊緊圍繞服務國家、服務上海的發展大局,以天時地利人和的先決條件,在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科研合作、成果轉化、長三角一體化等方面形成了人工智能完整的布局。上海交通大學重點打造“后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策源地,在核心算法、智能操作系統、智能異構集成芯片系統方面構筑 “以我為主、包容開放”的開源開放生態系統,保障我國人工智能的快速、健康發展。
“通過院長們的獻言獻策,有效推動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學者緊密交流、聯合科研攻關、初創企業發展的模式,形成友好互動、長效往來的生態圈,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及其應用的進步。”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王延峰介紹道。
此外,機器學習教父Tom Mitchell、楊強、周志華等人工智能領域世界級專家,以及來自多個國家的AI資深研究者和AI獨角獸公司企業家也將在以“算法定義未來”為主題的國際前沿峰會上探討AI算法如何轉變為產業升級發展的核心力量。
上海交通大學是國內最早啟動人工智能平臺建設的高校之一。2018年1月18日,上海交大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經過一年半發展,上海交通大學在人工智能領域已形成一支50人左右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包括3名中科院院士、4名IEEE Fellow、2名長江學者、4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和18名“四青”級人才。
上海交通大學是首批35所人工智能專業建設高校之一,人工智能成為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在建的第十個本科專業,培養學生掌握人工智能領域基礎知識,具備解決人工智能相關領域問題的能力方法。
“在此基礎上,上海交通大學成立了吳文俊人工智能榮譽博士班,著重培養潛在的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軍人才,進一步完善了人工智能人才貫通培養的模式。”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楊小康介紹。
在產業化布局方面,上海交通大學牽頭共建的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已實現平臺實體化運行,與先后成立的上海交大蘇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和上海交大寧波人工智能研究院一起,共同完成了“上海-寧波-蘇州長三角人工智能協同創新平臺”布局,探索人工智能校地“政產學研用”合作模式,實現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加速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化,也實現了人才集聚和資源共享功能。
目前,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與應用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圖像、語音識別等領域技術的成熟帶來大批產業的落地,成效顯著。但是,受理論和生態層面的制約,深度學習面臨著數據瓶頸、能耗瓶頸、可解釋性瓶頸以及魯棒性瓶頸。
“研究院未來將著力于開展‘后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研究,瞄準國際前沿,推動人工智能科技實現從‘能用’到‘好用’的跨越;瞄準國家需求,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實現從‘拿來主義’到‘自主可控、包容開放’的跨越,破解‘缺芯少魂’問題,構筑‘以我為主、包容開放’的開源開放生態系統和重大應用示范,保障人工智能的快速、健康發展。”楊小康介紹說。
目前,醫療健康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最廣泛、場景最豐富的領域之一。我國人口資源豐富,人民群眾看病、看護、養老等問題關乎民生大事。
徐匯區衛生事業管理發展中心與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俞凱教授團隊及人工智能技術企業上海思必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語音交互技術賦能居民健康管理的應用場景試點建設,開發家庭醫生智能助理項目,以智能語音結合家具設備,實現患者同家庭醫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聯通,更好地運用AI,服務居民。
該項目共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健康數據采集、健康指導分析和數字家庭醫生預診。第一個階段收集居民日常健康相關數據,第二階段針對不同患者進行個性化健康指導,第三個階段是數字家庭醫生通過不斷自主學習最終扮演家庭醫生智能助理的角色。
上海交通大學俞凱教授表示,“項目以魯棒語音識別和結構化處理的電子病歷生成為關鍵技術,探索軟硬件協同的多模態交互模式,聯通醫療服務機構的診前預約、問診行為記錄、診后醫囑、以及院士病歷系統,形成以患者為核心的綜合健康管理平臺,實現以語音為媒介的健康信息獲取并通過語音交互提高醫療服務水平。”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42瀏覽量
239787 -
深度學習
+關注
關注
73文章
5512瀏覽量
121431 -
AI算法
+關注
關注
0文章
252瀏覽量
1232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