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已經正式登臺。
自6月6日工信部發布5G商用牌照以來,中國的5G建設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在全球范圍內,美國、亞洲、歐洲都是5G部署的重點區域,全力爭搶5G制高點。
對于中國來說,從1G、2G時候的吃瓜群眾,到3G、4G中的主要參與者,再到5G時代的領跑者,這一路走來,改變的不止是G之前的那個數字,更是中國在通信網絡技術和標準這座大山上的突破和攀登。
其間,運營商、終端廠商、產業鏈企業、研究機構、高校等都積極參與了5G的標準制定和建設,是中國5G突破的關鍵推動者。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中國都必將是5G舞臺上的焦點,不僅是因為其通訊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還因其龐大而有活力的市場必將會是5G落地的熱土。
如今,在這片熱土上,5G的基礎網絡鋪設、終端迭代、應用落地等維度都走在了全球的最前端。
眼下,第一批5G終端已經問世,5G離消費者將會越來越近。
后來追上
沒有人會否認,如今的中國已經來到了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浪頭上,成為了足以爭奪頭名的種子選手,有了華山論劍的資格。
但這攀登的一路,中國走得并不輕松。
1978年,當貝爾實驗室成功研制出移動電話系統AMPS之后,這種信號覆蓋呈六邊形、類似蜂窩的通信技術便徹底改變了現代移動通信行業,從而影響了80年代之后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的生產方式。
9年之后,中國郵政部確定了以TACS制式為我國模擬制式蜂窩移動電話的標準,開啟了1G時代。在這個以如今已經被淘汰的模擬技術為基礎的移動網絡中,語音呼叫是唯一被點亮的技能,大哥大就是最炫酷的裝備。
作為第一臺進入中國的手機,摩托羅拉3200成為了名噪一時的初代“大哥大”。
無論是重量、性能還是價格,大哥大都是名副其實的“重量級”產品:摩托羅拉3200的外形像一塊黑色的磚頭,重量足有一斤多。只具備打電話一個功能,并且需要一大塊電池充電,來維持僅半小時的通話時間。
即使如此,當年大哥大的公開價格,還是高達25000元人民幣,入網費就要6000元。據說,黑市中的售價被炒到了50000元。這一年,中國國有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是1712元,年薪。
從此之后,每次通信技術的迭代,都會帶動移動終端價格上浮。直到網絡技術穩定后,終端售價才會逐步回落。
當時,由于1G通信技術采用模擬訊號傳輸,摩托羅拉3200的通話質量很差,通話雙方常常需要大聲喊叫。一時間,身穿皮夾克、梳個大背頭、戴副墨鏡、抹上發蠟,再手持大哥大嚷著“喂,喂,聽不清!你再說一遍”,成了有錢人的經典形象。
這樣的窘境在2G時代得到了解決。
2G時代,歐洲通過合縱連橫來共同抗衡美國,推出GSM系統,俗稱全球通。GSM數字網絡在保密性、抗干擾性、容量大、頻率資源利用率和接口開放等方面,都比1G時代的模擬訊號傳輸有了質躍。
與功能機到智能機的過渡有異曲同工之處的是,1G時代到2G時代的過渡經歷了好幾年,而一旦進入下一階段,新產品便以快速迭代的方式層出疊見。
各大手機廠商在這檔口爭相進入。摩托羅拉不肯舍棄已有的模擬網絡優勢,沒有及時調整市場戰略;而諾基亞、愛立信等廠商后來居上,手機市場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隨著歐洲人把GMS賣到了全世界,歐洲起家的諾基亞與愛立信僅僅10年就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商,諾基亞還力壓摩托羅拉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移動電話商。
而到此時為止,在標準制定的圓桌上,中國還沒有出場。
在標準上取得的優勢是歐洲在2G時代跑在前列的最大依仗。有了2G的領先,諾基亞和愛立信得以在千禧年伊始率先向3G轉型,而當時的美國還在推行2G。
1998年推出的3G網絡將數據傳輸速度提到了更高的水平,視頻通話和移動互聯網也得以成為現實。這次,中國終于在網絡標準制定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2000年5月,國際電聯投票,大唐電信提出的TD-SCDMA正式被采納為國際3G標準,和歐洲提出的WCDMA、美國提出的CDMA2000標準共同列為3G的三大標準。
但是標準制定出來之后,應用和落地卻成了新的難題。因為TD技術不成熟,產業鏈更不完善,被分配了TD-SCDMA標準的中國移動只能硬著頭皮上,自掏腰包花了6.5億元刺激手機芯片廠商開發TD-SCDMA芯片。
而此時的日本以招標方式頒發了3G牌照,英國拍賣了5張3G牌照收獲225億英鎊,德國也通過拍賣3G牌照狠狠賺了505億歐元。但也就是因為拍賣費時傷財,讓歐洲失守了自己在2G時代取得的優勢。
3G來得很晚,去得卻很快,不到5年時間,運營商剛完成大規模的基站建設,4G牌照就發放了。到了4G時代,中國終于取得了和世界持平的進展。
4G技術包括 TD-LTE 和 FDD-LTE 兩種制式,集3G與WLAN于一體,能夠快速傳輸數據、高質量音頻、視頻和圖像。
2013年12月,中國發放4G牌照。在4G牌照發放時,工信部先發的也是中國主導的TD-LTE,而國外的主流是FDD-LTE。到2015年底,中國移動主導制定的TD-LTE網絡已成為世界主流的4G商用網絡,基站數和用戶數均接近全球LTE基站和用戶總數的一半。
5G因其對工業互聯網的重大影響而備受關注,它既是一次基層技術的變革,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一場全球競賽。
在中國,從政府到企業,從研究到應用,5G都是眼下的重中之重。畢竟,從1G到5G,為了實現在移動通訊技術上的崛起,中國已經走過了40年。
5G商用牌照的頒發,成為一個關鍵里程碑。
它意味著大規模的5G網絡建設將正式動土,意味著面向社會的5G業務服務將正式推出,意味著運營商可以正式為5G商用服務收費,意味著5G終端的大規模推出,更意味著整個5G相關產業將迎來加速度發展階段。
它也代表著,中國正式走上5G全球競賽的擂臺上,和美、日、韓、歐等強手狹路相逢、正面交鋒。為了奪得先機,中國一改一貫以來的穩健謹慎風格,開始了與時間的賽跑。
厚積薄發
在這場5G速度戰中,終端廠商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
5G終端是消費者直接體驗5G網絡的重要通道,也是體現5G商用進展的關鍵因素——沒有終端可用的5G,只能是PPT 5G。
對于廠商來說,終端是設計、研發、生產、測試等環節疊加之后的產物。最終,智能手機OEM廠商比拼的是研發創新能力以及對全產業鏈的把控能力。
以此來看5G手機,絕不是簡單地在4G手機上疊加5G芯片那么簡單,它依賴的是OEM廠商長期以來積累的研發能力。
沒有雄厚的技術積淀,手機廠商幾乎絕無可能跨過網絡技術改朝換代的大關。
因此,每一次網絡技術的迭代,都是終端廠商的大洗牌。
4G時代之前,中華酷聯是中國手機的代表人物,依靠運營商渠道,它們成為一代國民手機。
而隨著4G到來,移動互聯網的沖擊給了新生代機會。依舊強勁的華為之外,OPPO、vivo、小米等廠商也乘風而起。透明的配置參數、靚麗的外形包裝、個性化的UI設計、奪人眼球的拍照體驗等功能,讓中國消費者對國產手機的認可度快速提升。
在4G時代,國產手機廠商靠產品實力的不斷提升,逐漸樹立了可靠的品牌形象。
而中國手機真正躋身全球一線大廠的轉折點出現在2018年。
2018年6月12日,在黃浦江邊一個由舊碼頭筒倉改造而成的藝術公共空間里,沒有明星代言,沒有名嘴坐鎮,vivo在僅幾百位媒體和粉絲的見證下,發布了新一代旗艦機vivo NEX。
在6.59 英寸的OLED屏幕上,vivo NEX 去掉了iPhoneX的“劉海”,大幅度削減了小米mix2s的“下巴”寬度,當然也沒有夏普Aquos S2的“美人尖”,實現了91.24%的屏占比,在智能手機全面屏的全民大考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做出了當時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上最接近“全面屏”的屏幕。
其后,OPPO也推出了Find X,采用雙軌潛望結構實現全面屏。
年中的這兩場發布會,國產廠商在產品創新上超越蘋果和三星,率先實現真全面屏,其背后除了產品實力外,更重要的是敢為人先的品牌自信。
從效仿前輩到創造趨勢,國產手機廠商終于走到了全球一線陣營中。如今,全球出貨量Top6的品牌中,有四家來自中國。
與此同時,4G時代積累的產品和品牌實力,也成了中國手機廠商敢于在5G時代搶跑和角力的底氣。
5G是在3GPP這位“指揮官”的領導下誕生的。
這個成立于1998年的組織,最初的成立目標是為了實現2G到3G的平滑過渡,確保端到端系統規范符合行業需求,讓全球不同廠商都能在統一網絡標準下提供服務。
曾有網友總結稱,如果將全球無線通訊比作一個村的話,那么3GPP就是村長,它讓你“耕什么地”你就得耕什么地,它讓你的莊稼長多高你的莊稼必須長那么高,否則你就不屬于這代通訊技術的標準。
3GPP的核心組織是由包括中國在內的7國通信行業權威組織構成,最終確定一代通信技術標準的過程也是通過投票選出最優方案。
這意味著想要在5G時代搶跑的廠商,都要盡早參與到5G標準的制定工作中來,才能有一份話語權。如今中國在5G建設上的優勢,與運營商、終端廠商等企業在5G標準制定上的提前布局密切相關。
2015 年 12 月 ,3GPP 開啟 5G 標準制定。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中國的企業們為了5G早早動身。
受國際貿易戰的影響,華為是目前中國在5G建設上最引人關注的公司,不僅參與了5G標準制定的核心環節,作為運營商設備提供商,華為也成為全球多個國家運營商的合作伙伴。在上半年業績發布會上,華為董事長梁華表示,目前華為已經獲得50份5G合同,累計發貨超過15萬個5G基站。
同樣的,其他大廠也都沒閑著。
2016年,3GPP剛開啟5G標準的制定,vivo就參與了3GPP的5G標準制定工作。同年,vivo在北京、東莞、深圳、南京、杭州以及美國相繼成立了研發中心,并著手5G終端生態布局。目前,vivo已經申請了2000多項5G通信標準發明專利,向3GPP提交5G提案2500多篇。
截止到 2019 年 6 月,OPPO 也向 3GPP 提交了超過 2000 份 5G 技術文檔,在ETSI擁有600組5G標準專利。
顯然,中國企業已經成為3GPP 5G標準化研究進程中技術貢獻最大的成員。
如今,再回看國產廠商的發展歷程,我們發現,正是因為有了在4G時代的技術積累,中國廠商才能在5G時代抓住機會,甚至趕超蘋果成為科技潮流的引領者。
終端之戰
一個普遍共識是,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
5G對于社會的改變更多將體現在mMTC(海量機器連接)和URLLC(低時延高可靠)兩個場景上,其廣連接和低時延的特性將為工業互聯網帶去質變,比如車聯網就將因此從概念走向落地。
而對于消費者來說,最大的改變還是eMBB(增強移動寬帶)場景,更高的網絡速度將帶來“飛一般”的體驗,視頻秒下載、軟件秒更新都將成為常態。
屆時,消費者體驗5G的最佳媒介,首當其沖仍然是智能手機終端。
那么,消費者想要的5G手機又是什么樣的?
首先,第一批5G終端必定是在4G旗艦機的基礎上迭代而來。
在換機頻率越來越高的當下,消費者對于智能手機的要求普遍升高,在多年的市場教育后,消費者對于配置、參數等專業名詞都已經非常熟悉,一旦用過了更高性能的手機,就不愿意再將就。
也就是說,在用戶體驗的角度,同樣存在“由奢入儉難”的問題。
如今中國市場上能買到的5G智能手機共有4款,分別是中興AXON 10 Pro 5G、華為Mate 20 X 5G、三星Galaxy Note 10+ 5G,和剛發布不久的iQOO Pro 5G。
這四款機型中,除了華為采用的是麒麟980+巴龍5000基帶芯片的5G方案之外,其他三家都采用了高通的5G方案。
在產品上,四款機型各有所長
中興AXON 10 Pro 5G具備液冷散熱、光學屏下指紋、6.47英寸曲面水滴屏,2340×1080分辨率的屏幕;攝像頭方面,前置2000萬像素,后置4800萬+800萬超廣角+2000萬長焦三攝;電池容量為4000mAh。
中興5G手機的這一配置算是旗艦機的典型標配,4999元起售。
華為Mate 20 X 5G則是在4G版的華為Mate 20 X上改造而來,后者的配置大家都很清楚,在發布時非常驚艷。然而,畢竟已經是去年的旗艦機型,也是目前四款機型中唯一一款后置指紋的機型。
如今,華為即將推出Mate 30, Mate 20 X 5G也因此顯得有幾分“尷尬”。同時,配上6199元的起售價,比4G版本貴出1100元,讓一部分想要嘗鮮5G的消費者望而卻步。
三星Note 10+ 5G 則是三星近期發布的旗艦機型,配置沒話說,無線充電、線性馬達、優秀的屏幕、雙立體聲揚聲器都做到了頂尖水準。
但三星的價格也是最高的,7999元的起售價足夠讓絕大部分消費者“三過家門而不入”。
新鮮出爐的iQOO Pro 5G則是vivo首款上市的5G機型,驍龍855 Plus、4500mAh電池、液冷散熱、NFC、Hi-Fi、UFS 3.0都配得上其旗艦機的身份。
最重要的是,iQOO Pro 5G的起售價僅為3798元,將首批5G手機的價格拉低到4000元以下,讓想要嘗鮮體驗5G的消費者有了“能買得起的5G手機”。
這一價格比中興低了1200元,比華為低了2400元,比三星整整低了4000元。
此前,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慧鏑曾明確宣布,2020年底推出1000元至2000元檔的5G手機,屆時5G終端市場將達到數千萬元甚至億元規模。
5G終端價格會降,這是不爭的事實,但iQOO Pro 5G將這一變化的時間表大幅提前。
這樣的產品戰略和vivo此前多次在公開場合的表述是契合的。
“用戶先用起來,很多5G應用就迸發出來”,vivo通信研究院總經理秦飛此前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5G初期網絡沒有太成熟的階段,推廣是非常重要的,作為頭部的廠商vivo有義務和擔當去把5G做起來。”
讓用戶先用起來,是vivo第一款5G手機采取高性能、優惠價戰略的原因。
終端是搭載應用的載體,vivo想要做的顯然是推動終端的加速普及,為更多應用的落地提供硬件基礎。
只有5G商用的環境真正豐滿、落地,市場教育讓消費者不再對5G猶豫觀望,5G建設的進展才能切實推進,5G生態也才能“活”起來。
屆時,所有廠商都將是受益者。
在這個過程中,整個產業鏈將會再一次經歷厚積薄發的積淀期,頭部廠商敢于突破的擔當,將會成為推動5G加速落地的關鍵力量。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3瀏覽量
565536 -
5G網絡
+關注
關注
8文章
1743瀏覽量
4256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